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77篇
  免费   1871篇
  国内免费   2005篇
测绘学   5567篇
大气科学   2286篇
地球物理   2370篇
地质学   3344篇
海洋学   1365篇
天文学   1249篇
综合类   1561篇
自然地理   1411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490篇
  2021年   631篇
  2020年   658篇
  2019年   759篇
  2018年   510篇
  2017年   833篇
  2016年   725篇
  2015年   764篇
  2014年   891篇
  2013年   1079篇
  2012年   986篇
  2011年   903篇
  2010年   693篇
  2009年   877篇
  2008年   898篇
  2007年   1095篇
  2006年   976篇
  2005年   807篇
  2004年   757篇
  2003年   581篇
  2002年   487篇
  2001年   419篇
  2000年   338篇
  1999年   298篇
  1998年   257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1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5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地图网站是地理空间信息面向公众发布的最好形式。以湖南地图网(www.dzmap.cn)为例,介绍了基于SuperMap IS.NET的地图网站的服务定位、地图数据分析与处理,并讨论了网络地图发布平台架构、网络地图功能与属性数据库设计、数据更新等方面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数据融合的SRTM数据空洞填补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国内外对SRTM数据空洞的填补方法,指出基于内插的填补方法无法满足大区域SRTM数据处理的需求。提出在内插的基础上进行数据融合的空洞填补方法,并以实例验证了该方法是一种获取完整地形数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3.
基于DEM的遥感数据复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遥感数据复原新方法。此方法将地形因子作为最主要的作用因子,不考虑卫星传感过程中的随机影响。首先,根据基础地理数据,按其等高线层生成DEM; 然后,利用DEM,通过实测样点、DEM和经过纠正的遥感数据的信息融合,进行遥感数据中像元样点的坡度、坡向分析,建立DEM与遥感信息的相关关系模型,以数学统计方法描述地形因子对遥感数据的作用机理; 最后,进行逐像元的遥感信息复原(归一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信息复原效果,可消除或减少地形对遥感数据的影响,增强遥感技术在山区复杂地形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4.
介绍了巴郎沟水电站GPS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基线处理及平差方法,分析了GPS施工控制网精度及基线粗差,实现了在隐蔽地区较高精度GPS施工测量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简要介绍了空间信息多级网格的核心思想以及网格编码系统,利用Visual Basic开发工具和美国ESRI公司的MapObjects控件,通过空间点坐标、基本网格行列号、网格级别和编码间的转换关系,实现了在地图空间数据基础上生成多级网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分析了福州三山视线控制线规划,采用了基础空间数据和ArcGIS 9.0平台,实现了快速建立数字高程模型与建筑物三维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997.
水面的镜面反射是影响水环境遥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分析气-水界面反射光的偏振特性,从多角度偏振遥感的角度,提出一种剥离水面反射光的方法,并通过室内实验进行了验证。将ASD光谱仪与线偏振片结合扩展成高光谱偏振传感器,获取不同观测天顶角时水面反射光的偏振光谱。结果表明,当探测角不满足布儒斯特角时,在偏振片的主消光方向能剥离绝大部分的水面反射光;当入射角越接近布儒斯特角,其剥离效果越佳;以布儒斯特角观测时,可以达到完全剥离的效果。即该方法能显著削弱、甚至完全剥离水面的反射光,直接获取离水辐亮度,对于提高水色遥感的精度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区域重力调查中的中区地形改正方法及精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治汉 《物探与化探》2007,31(5):455-458
在讨论重力中区地改方法的基础上,分别用20m×20m、50m×50m和100m×100m方域计算了北祁连西段1:20万区域重力调查的764个测点的中区地改值,通过移动方域网格进行检查计算,讨论了各算法对地形的模拟程度和地改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999.
Acid intrusions are widespread in the Sawur region, Xinjiang. The Ka'erjiao intrusion is mainly composed of albite granite porphyry, K-feldspar granite porphyry, ivernite and granite porphyry. Being a transitional product between magma intrusion and eruption in the Sawur region, the Ka'erjiao intrusion was formed at the telophase of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o the begining of early Permian as determined by the SHRIMP U-Pb zircon dating, with an age of 302.6±7.6 Ma (1σ). The intrusion consists of alkali-enriched rock, whose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are of the LREE enrichment type, theδEu value is low and Nd, Sr, Pb isotopes reflect its mantle source characteristics. Theδ18O value of intrusion is low as a result of isotope exchange with meteoric water.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how that it was formed in a post-collisional tectonic setting. Taking combined considerations of current studies of A-type granites and Permian volcanic rocks, we think that in the telophase of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early Permian, the Sawur region was within the extension or compressional to extensional period of a post-collisional stage. The Ka'erjiao intrusion from mantle sources can confirm the vertical continental crust growth in the late Paleozoic. The Sawur region in west Junggar is consistent with east Junggar in post-collis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重力等值原理,求物体质心的方法,针对高精度重力测量中常见的地表地形、地物的重力异常影响,提出了一种近区地表地物的改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