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3篇
  免费   536篇
  国内免费   595篇
测绘学   2468篇
大气科学   317篇
地球物理   1168篇
地质学   1425篇
海洋学   507篇
天文学   99篇
综合类   495篇
自然地理   46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425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基于DEM的数字流域特征提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表形态高程属性的数字化表达,利用流域DEM数据构建数字水系模型并提取流域水文特征,是分布式水文过程模拟的重要基础。DEM中闭合洼地和平坦区域的处理、流向的确定以及DEM分辨率的大小都直接影响着流域水系特征提取的质量与效率。针对当前基于DEM提取河网与流域特征的诸多问题,阐述了DEM数据提取流域水系特征的原理,回顾了数字水系模型与流域特征提取方法,评述了洼地和平地的处理方法及水流方向的确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当前基于不同DEM数据类型的提取方法研究,探讨了DEM尺度和分辨率对提取流域特征的影响,总结了平缓区域数字水系和河网提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2.
量化表征城市紧凑性是当前地理学界和规划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明确紧凑性指标反映的实际意义与适用范围,成为构建测度体系的关键.当前已有众多研究提出数量相当可观的量化指标,本文结合国内外城市紧凑性定量研究进展,根据表征紧凑内涵的不同将其归纳为形状、规模、密度、结构、功能和过程6 类,分析了不同类型指标的适用范围,并以结构类指标为例,采用南京和苏州的实际建设用地数据,根据指标自身稳定特性识别的实用性和局限性,达到评判和筛选指标的目的.结果显示:指标能有效指示建设用地的实际空间结构特征;4 个指标受尺度变化的影响不强烈,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其中Gini 系数和Moran’s I 在应用中,前提条件局限小,适用广泛;而连续度和向心度较直观,但在进行城市比较研究时限制条件较多.该研究结果能够为城市紧凑性量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并指导城市规划与管理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993.
地震台站数字化观测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大部分地震台站都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地震观测的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对地震台站的运行环境和技术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在地震台站多年的工作积累和台站管理经验,对地震台数字化观测系统运行与维护的目标、基本要求作了说明,并提出了地震台数字化观测系统运行和维护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994.
淮南矿区深部地应力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泉声  刘恺德 《岩土力学》2012,33(7):2089-2096
利用水压致裂法和套孔应力解除法对淮南矿区-500~-1 000 m深度范围内的12个矿井进行了地应力测量,取得了19个有效测点的数据。数据分析表明:(1)淮南矿区深部地应力场以水平应力为主,构造应力占绝对优势,属于典型的构造应力场类型;(2)地应力量级属高应力水平;(3)垂直主应力、最大及最小水平主应力随深度的增加均呈增大趋势;(4)侧压系数 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地应力场有从大地动应力场型向准静水压力场型过渡的趋势;(5)侧压比 的回归曲线分布于Hoek-Brown内外包线带内,且变化趋势与Hoek-Brown曲线相似,但与Hoek-Brown曲线相比,回归曲线 值偏小;(6)最大水平主应力与最小水平主应力的比值范围为1.12~2.02,其中68.42%的测点分布在1.67~2.02之间;(7)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为NEE-EW向。最后探讨了淮南矿区地应力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分析认为,矿区最大主应力方向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矿区现今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位与实测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大致吻合。  相似文献   
995.
姚军  王晨晨  杨永飞  王鑫  汲广胜  高莹 《岩土力学》2012,33(Z2):205-208
针对纵向非均质性严重的砂砾岩油藏,基于典型的分层砂砾岩图像,在不同层位选取代表性的岩心薄片分别构建相应的三维数字岩心,采用合并法构建砂砾岩数字岩心,并提取相应的孔隙网络模型,采用常规法构建相应的砂砾岩孔隙网络模型,对常规法和合并法得到的孔隙网络模型结构特征和渗透率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并法构建的砂砾岩孔隙网络模型能够描述其孔隙结构特征,且能有效地描述出砂岩介质在横向和纵向渗透率的差异特征,可为砂砾岩油藏岩心的精确表征及渗流机制的分析提供一套有效地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96.
永安地震台数字化SWY-Ⅱ水位仪观测概况与仪器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安地震台数字化SWY-Ⅱ水位仪为中国地震局台站背景场项目观测仪器,通过对永安台数字化SWY-Ⅱ水位仪运行两年来观测概况的介绍,总结日常观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仪器故障,并探讨解决仪器问题的经验办法,提高仪器维护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97.
回顾了地壳形变观测工作的发展历程,详细阐述了地壳形变观测手段、方法的变化,以及观测台网的布局,最后分析了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998.
将工业CT与数字体图像相关法相结合测量物体内部三维变形及应变已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实验力学方法。本文介绍基于工业CT,自行研制的加载装置和数字体图像相关法(DVC)建立起的力学实验平台,该平台包括基本原理模块、数字虚拟实验模块、原位加载扫描实验模块、变形计算模块和结果输出模块,可以实现单轴压缩、三点弯曲、四点弯曲、点加载及拉伸实验试件内部三维变形场的测量。针对岩石材料与复合材料介绍该平台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9.
上气道为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多种影像学手段的应用,对其认识逐步深入。以往研究有其局限性或不可靠性,目前锥形束CT(CBCT)已成为研究气道形态大小的主要手段。总结应用CBCT研究气道的多种气道划分标准、多种分析测量软件及方法,主要通过测量气道容积、长度、不同截面矢状径、横径和面积等项目,研究不同骨面型患者的气道特点,得出差异所在,用以指导气道疾病的治疗及错颌畸形的正畸正颌手术等。   相似文献   
1000.
The 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zones of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seismicity in China. To monitor strain buildup and benefit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we constructed 14 survey-mode 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 stations throughout the northwest of Longmenshan fault. A new GPS field over 1999–2011 is derived from measurements of the newly built and pre-existing stations in this region. Sequentially,two strain rate fields, one preceding and the other following the 2008 MW7.9 Wenchuan earthquake, are obtained using the Gausian weighting approach. Strain field over1999–2007 shows distinct strain partitioning prior to the2008 MW7.9 Wenchuan earthquake, with compression spreading over around Longmenshan area. Strain field derived from the two measurements in 2009 and 2011 shows that the area around Longmenshan continues to be under striking compression, as the pattern preced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mplying a causative factor of the sequent of 2013 MW6.7 Lushan earthquake. Our GPSderived dilatation shows that both the Wenchuan and Lushan earthquakes occurred within the domain of pronounced contraction. The GPS velocities demonstrate that the Longriba fault underwent slight motion with the faultnormal and-parallel rates at 1.0 ± 2.5 mm and 0.3 ± 2.2 mm/a; the Longmenshan fault displayed slow activity, with a fault-normal rate at 0.8 ± 2.5 mm/a, and a fault-parallel rate at 1.8 ± 1.7 mm/a. Longriba fault is on a par with Longmenshan fault in strain partitioning to accommodate the southeastward motion of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ntegrated analysis of principal strain tensors, mean principal stress, and fast directions of mantle anisotropy shows that west of Sichuan is characterized as mechanically strong crust-mantle coup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