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6篇
  免费   1073篇
  国内免费   665篇
测绘学   192篇
大气科学   405篇
地球物理   2031篇
地质学   1329篇
海洋学   638篇
天文学   76篇
综合类   341篇
自然地理   83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Wind velocity and sand transport on a barchan dun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present measurements of wind velocity and sand flux performed on the windward side of a large barchan dune in Jericoacoara, northeastern Brazil. From the measured profile, we calculate the air shear stress using an analytical approximation and treat the problem of flow separation by an heuristic model. We find that the results from this approach agree well with our field data. Moreover, using the calculated shear velocity, we predict the sand flux according to well-known equilibrium relations and with a phenomenological continuum saltation model that includes saturation transients and thus allows for nonequilibrium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field data and theoretical predicted results, we indicate the principal differences between saturated and nonsaturated sand flux models. Finally, we show that the measured dune moves with invariant shape and predict its velocity from our data and calculations.  相似文献   
92.
杨军  宋二祥  陈肇元 《岩土力学》2003,24(5):710-714
将相关论文[1]中得到的饱和土一维简谐响应解析解,应用到饱和土中两类压缩波的独立作用、饱和土中波的传播速度、u-p方程的适用范围等研究中。在两类压缩波的独立作用研究中,克服了以前文献中的数学不严密性。研究了饱和土各参数对三种体波波速的影响。通过比较u-w和u-p方程的解答,定量地说明了u-p方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3.
根据体波层析成像技术,利用大量走时数据,做出0°~180°E,30°S~90°S范围内0~2889km深的三维速度分布图像,得到欧亚地区局部区域岩石圈及地幔的高分辨率速度结构,并从地球动力学角度出发对这些成像结果做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94.
华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利用地球物理综合剖面上获取的P波速度值,对岩石圈地壳进行分层研究,划分出上、中、下地壳。按照大地构造单元进行数据的归类总结,计算出地壳各层平均速度和厚度值,以及地壳的平均速度和厚度值,最终通过所取得的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探讨地球内部结构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95.
薄层水流速度测量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水流影响电解质扩散和其导电特性的分析,结合电解质脉冲在水流中迁移的数学模型,设计了薄层水流速度测试系统。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了操作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参数计算和分析自动化。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水槽实验中用流量法测量的流速和电解质扩散法测量的水流速度误差很小,说明用此系统测量浅层水流的流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
武汉长江底钻孔同位素单井法地下水流速、流向测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论述了在武汉市长江底部第四纪孔隙含水层中用单井稀释法测定地下水流速、流向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对在这种试验条件下所得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测试结果表明:武汉长江底部JC II 6号钻孔处地下水流向从上到下都受到地表长江水流的影响。上部受到影响大,而深部较弱,地下水流向从上到下逐渐向东偏转35°左右。上部中细砂层中的地下水流速,大于下部粗中砂层中地下水流速。本次测试由于测定点靠近江心地下水排泄带,其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头差0 5m左右,试验虽然采取了特殊的施工工艺,也还可能受到垂向流的微小影响,使测试结果中的水流速度比实际地下水水流速度可能要稍偏大些。但因本点水文地质条件决定了三段之间或地下水流和江水之间无明显的水头差,所以引起的误差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97.
对于充填物为松散介质的溶洞灌浆检测,孔内声波法由于其能量限制效果较差,而孔内地震法能弥补其不足并在检测中发挥较好作用。本文以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6#隧洞岩溶发育段灌浆检测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8.
天津地区构造沉降及控沉远景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第四纪地质、统计地貌学和历史水准点调查等手段,研究了天津地区的构造沉降背景,讨论了控制地面沉降远景目标问题。研究工作使用天津地区第一海相层底板埋深、全新统地层钻孔、深层基岩标和历史水准点等一系列资料,获得天津市和邻近地区构造沉降的平均速率为1.7mm a左右。研究还发现了基底构造沉降背景具有这样一些规律:(1)从西部到东部沿海,区内沉降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沿海河发育了一条北西方向的构造沉降异常带。(3)以海河为界,沉降分布的方向不同,北部为北西西向,南部为北东方向,整体活动规律反映了活动断裂和基底构造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
以纵向瞬态激振条件下桩的振动响应和桩中应力波传播理论为基础,利用二次快速傅立叶变换,将桩顶实测速度响应时程曲线的速度谱变换回时间域,得到速度反射因子,用以确定与桩身阻抗变化相关的主要频率成份,从而达到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快速而准确诊断的目的。应用分析表明,该方法简便可靠,特别适用于多重缺陷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0.
济阳坳陷横波速度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波勘探的发展,横波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实际勘探生产中,横波速度参数研究对于指导勘探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利用纵横波VSP测井得到的纵横波速度,根据最小平方误差建立的速度模型,建立了济阳坳陷的纵波、横波、转换波速度参数,应用转换波速度参数提高了盐家地区的多波资料解释精度;利用多种资料总结出纵横波速度关系,为本区今后开展多波勘探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