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5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测绘学   435篇
大气科学   198篇
地球物理   302篇
地质学   434篇
海洋学   122篇
天文学   136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2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A photometry in the V, R, I (Cousins) system has been performed for stars in the galaxy Cassiopeia 1. The resulting colour-agnitude (CM) diagram of Cas 1 reveals the existence of blue stars and the absence of red ones. From an analysis of the CM diagram of the galaxy it is concluded that Av = 4.0 mag, and the distance modulus (m – M)o = 24.5 mag, corresponding to a distance of 790 kpc. The visual magnitude of the galaxy is V = 14m.62 (Mv = −13m.8) and the colour index (V – R) = 0.89 mag. From the distance determination the galaxy Cassiopeia 1 is a member of the Local group.  相似文献   
62.
介绍四渡河特大桥GPS控制网,采用一种新颖的平差计算方式,解决了与周边控制网的接边精度问题,解决了大山区大高差对GPS施工控制网的精度影响。实际验证了国产单频静态GPS接受机,也能进行高精度的施工控制测量。  相似文献   
63.
全球化与新经济背景下的广州市空间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全球化与新经济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基于统计资料及实际调查,分析了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及格局。结果显示,广州城市演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包括单中心增长模式、飞地发展模式、“二元”空间结构模式及融合多核心网络模式。现阶段处于二元空间结构模式的发展阶段,新城市区域与老城市区域在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景观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演变及格局,是全球化及新经济因素、体制因素、政策及城市规划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全球化与新经济对城市空间形态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对我国大都市空间结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4.
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空间特征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4  
利用黄河源地区1985年和2000年1:100000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1:250000DEM、道路和居民点数据与野外调查资料,分析草地退化与坡向、海拔及距道路和居民点距离之间的关系.探讨黄河源区15年间土地覆被变化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退化草地占源区总面积的8.24%,冬春季牧场退化率显著高于夏季牧场:草地退化是黄河源区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最主要的特征。草地退化表现为:①阳坡退化率高于阴坡;②受人口密度影响,草地退化率与海拔高度成反比,相关系数为.0.925;③距离居民点越近。退化率越高。尤其当与居民点距离≤12km时,草地退化率与其相关系数高达-0.996;④在距道路4km以内.草地退化率与道路距离成反比.相关系数高达-0.978。1985年以来,源区的草地退化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人类活动的影响仍起主导作用。科学地减少当地居民对草地的过分依赖是解决脆弱的江河源区环境退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65.
IntroductionThe design of high precision horizontal controlnetwork for large-scale hydropower project toconstruct control network and measure deforma-tion of monitoring network.It can be also divid-ed into horizontal control network and verticalcontrol ne…  相似文献   
66.
裂缝性碳酸盐岩裂缝的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及解释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裂缝评价是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评价的关键, 其常规评价方法受到裂缝发育的不均匀性及储层各向异性的影响而存在诸多困难.采用三维数值算法, 利用宏观各向异性地层模型, 研究不同的裂缝参数条件下双侧向测井响应特征, 由此导出一种用于裂缝孔隙度计算的快速算法.分析表明, 裂缝的双侧向响应同裂缝孔隙度与孔隙流体电导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 裂缝的倾角造成双侧向测井曲线幅度差异的变化; 不同倾斜情况下, 将双侧向测井响应近似表示为岩石基岩电阻率、裂缝孔隙度、裂缝流体电导率的函数, 用于裂缝孔隙度的快速计算.实际资料处理表明, 利用双侧向依据该方法确定的裂缝参数同成像测井资料具有良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67.
一种新型双磙子FPS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一种新型双磙子FPS(Friction Pendu lum System)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对该系统进行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可将它归结为一个单自由度系统。应用非惯性系中质点系相对动能定理的微分形式可推导出该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它是一个非线性方程。在小角位移的情形下,可近似得到相应的无阻尼线性系统的固有频率,它与观测结果吻合。这一双磙子FPS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的建立有助于对该系统动力学行为的研究,对方程的直接求解可提高仿真设计中正问题计算的效率,为设计包含该系统的半主动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矿产勘查新规范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量化度不够、操作性较差、关键词语多解或模糊,特别是在地质普查间距、储量估算方面不易理解掌握,造成地质工作的普遍简单化.  相似文献   
69.
利用降水现象仪、双偏振雷达、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再分析数据,分析了郑州“7·20”极端强降水过程的微物理特征。此次过程受多尺度天气系统的共同影响,为复杂多变的降水微物理特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地面雨滴谱分布随时间存在明显变化,雨滴谱参数分布较广,覆盖了从大陆性对流降水至海洋性对流降水的分布区域。20日16—17时最强降水时段,小粒子数密度显著高于东亚地区普通对流性降水的统计结果和华南地区夏季平均值,且存在大量大粒子,保证了极高的降水效率。双偏振雷达参量的垂直结构反演结果显示,对流系统质心低,具有典型的暖云特征;0 ℃层以上冰相过程相对活跃,0 ℃层以下强烈的暖雨过程,大量的冰相粒子落下并融化和低层高效率的雨滴碰并增长过程,导致各尺度高浓度雨滴的生成,最终形成地面的极端强降水。  相似文献   
70.
高超利 《地质与勘探》2024,60(2):414-424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洛河油田长61低渗透油层由于含油饱和度变化大、油层非均质强,再加淡水钻井液侵入,造成油层电阻率径向分布不均且变化大。通过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与阵列感应测井响应特征对比分析,认为水层的径向电阻率均为增阻侵入,油层、油水同层的径向电阻率普遍具有减阻侵入、低阻环带、高阻环带特征或相关趋势。其中,减阻侵入有助于识别高含油饱和度、高电阻率油层和油水同层,低阻环带和高阻环带有助于识别低电阻率油水同层。另外,部分油水同层的双感应-八侧向测井径向电阻率组合具有“增阻侵入”且深感应电阻率低的特征,推测可能是受双感应-八侧向测井探测范围限制,为低阻环带靠近井眼附近遭受淡水钻井液侵入影响的结果,深感应测井反映的是侵入带电阻率而不是油水同层的电阻率,容易被误解释为水层。因此,对于双感应-八侧向测井中具有“增阻侵入”特征且深感应电阻低值的储层,其流体性质有水层、油水同层这两种可能性,需要结合深探测测井资料或油藏地质特征进一步分析,以提高油层、水层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