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0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459篇
测绘学   840篇
大气科学   515篇
地球物理   807篇
地质学   967篇
海洋学   229篇
天文学   94篇
综合类   287篇
自然地理   18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遗传算法在水电站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光文  王黎 《水科学进展》1997,8(3):275-280
将遗传算法用于求解水电站优化调度问题。与经典优化算法不同的特点在于,遗传算法是从多个初始点开始寻优,沿多路径搜索实现全局或准全局最优。计算过程中不需要存储状态或决策变量离散点,大大减少了计算机内存,不必求导运算,编程简单,是一种有效的自适应随机搜索算法。  相似文献   
982.
塞曼原子吸收法测定多金属结核中高含量铁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日立偏振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更换低灵敏度共振吸收线的方法,研究高含量Fe、Mn测定的最佳工作条件,在一份溶液中测定大洋多金属结核中Fe和Mn。对于wB在1% ̄36%的Fe和Mn分析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分别为0.6% ̄1.0%和0.7% ̄1.1%。经国家标准样品分析验证,方法可靠,与不同分析方法对比,结果满意。方法用于新研制的多金属结核中Fe、Mn定值分析,结果与初定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983.
大洋多金属结核及深海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工作简述   总被引:9,自引:10,他引:9  
王毅民  滕云业 《岩矿测试》1997,16(3):161-169
简要介绍了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及深海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中的总体设计、样品加工、均匀性检验、多实验室合作分析、数据处理以及最佳值确定。重点讨论了标准物质均匀性的定量评价与表达及其相应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984.
1992年以来,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在省内开展了核电普查选址工作,经过3年多的勘查,现已筛选出4个侯选厂址。作者著文探讨了这4个厂址的地震地质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可供进一步选址参考  相似文献   
985.
日偏食对低纬地磁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10月24日日偏食期间,我们在海南省琼中进行了地磁场总强度的观测和分析,同时运用该地磁台三分量磁照图,分析了地磁D场D、H、Z三分量在日偏食期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偏食期间,磁偏角初亏后逐渐偏东,食甚后偏西;水平强度和总强度初亏后逐渐变小,食甚后上升;垂直强度初亏后逐渐变大,食甚后约1个小时变小。  相似文献   
986.
NIM-Ⅱ型可移激光绝对重力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第二代可移激光绝对重力仪(NIM-Ⅱ型)的实验装置于1985年研制成功。本文详细论述了仪器的多位置法原理及仪器结构;具体分析说明了仪器的光学系统,电子精密测时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研究了一种处理地面微震干扰的新方法。参加1985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二次国际绝对重力仪比对结果表明,该装置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为1.4x10-7m/s2。国际比对后,仪器又做了进一步改进。经国内大面积测量应用的结果表明,该装置的不确定度可达1×10-7m/s2。  相似文献   
987.
本文对不同时期所建立的大地参考系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预测了大地参考系的未来和发展以及如何满足许多有关学科在发展中提出的要求。对于不同的大地参考系之间的转换,本文就各种相似变换模型、多项式和逐次回归方程等模型及其精度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88.
目的:建立泻白散基准样品特征图谱方法,以LC-MS/MS指认各特征峰并对其进行归属,建立基准样品各组成药味质控指标的含量测定方法综合评价其质量。方法:以色谱柱Hypersil ODS2(250 mm×4.6 mm,5μm)、乙腈-0.1%磷酸/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流速1.0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进行指纹图谱研究,以同一色谱条件使用LC-MS/MS联用进行峰归属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以指认的各药味专属性峰建立基准样品质控指标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泻白散基准样品特征图谱重复性良好,供试品溶液48 h内稳定,多批次检测显示泻白散指纹图谱共有峰14个,相似度均>0.9;峰归属确认其中5个归属于炒桑白皮,5个归属于炙甘草,3个归属于地骨皮;并通过LC-MS/MS指认出其中11个色谱峰;选取桑皮苷A、甘草酸、枸杞素B分别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显示方法均具有专属性,重复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4.9%、93.5%、95.2%。结论:该指纹图谱方法经验证可行,可有效鉴别泻白散三味饮片;结合LC-MS/MS成分分析可有效选取基准样品各药味的质控成分;建立的检测桑皮苷A、甘草酸、枸杞素B含量测定方法经方法学考察确认可行。  相似文献   
989.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化过程及空间分异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实地调研和大量文献分析,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论述,认为城市化过程本质上就是人地关系的集中凸现,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长期互相作用的结果。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聚居的主要场所,屯垦是西北干旱地区最能体现人地关系的耦合点。在西北干旱地区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屯垦和矿产资源开发有较大的带动作用。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人口分布和聚居程度极不均衡,社会经济分异较大,城镇功能单一,部分地区和城镇的人口城镇化水平较高,并不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结果,而是资源开采、行政建制的设立、极端自然条件下生存的需要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城市分布空间格局以带状、团状、串珠状为主,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演化模式,城镇发展表现出多元复合的特征,是政治、经济、生态环境、资源、民族与文化等诸多因素相互关联、起伏变化的结果。城镇高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是未来西北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资源,提出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只有城镇、没有村落的新型城市社会,以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0.
A new assessment system for macrophytes and phytobenthos in German rivers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WFD)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is described. Biocoenotic types based on biological, chemical and hydromorphological data from over 200 river sites covering the main ecoregions, hydromorphological stream types and degradation forms have been defined. For developing a classification system the quality element macrophytes and phytobenthos was divided into three components: macrophytes, benthic diatoms and remaining phytobenthos. For macrophytes seven types including one subtype, for benthic diatoms 14 types including three subtypes and for the remaining phytobenthos five river types were identified. The benthic vegetation at reference condition was described for most of the river types. Degradation is characterised as deviation in benthic vegetatio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from the reference biocoenosis. For classification in five ecological status classes, several metrics were developed and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existing indices. For some of the described river types additional investigations are necessary before a classification system can b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