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77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558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该文阐述了透视坐标系的概念 ,列举了多种透视坐标网中量化信息的图解实例 ,力求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专题地图图形可视化的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42.
钢筋混凝土框架砖填充墙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本文介绍了一个1/3比例框架填充墙结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结构动力特性与反应特征,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砖填充墙结构层间刚度与抗力的简化估计方法和公式,同时进行了多层框架填充墙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并结合试验模型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3.
地球参考系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讨论了组合不同空间技术建立全球最优协议地球参考架(CTRF)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分析了影响CTRF稳定的几种主要地球长期形变因素的性质和规律。首次考虑到地球质心运动对CTRF的影响,提出了协议地球质心的概念,给出了更为完整的四维地面点位模型。  相似文献   
44.
基于性能的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对国内外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与分析,研究表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能够对结构在未来可能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使破坏和损失限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初步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延性的抗震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5.
RC框架结构薄弱层的层间位移可靠度水平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极限变形角的近似概率特性,考察了大震作用下20余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薄弱层的层间位移可靠度水平,从而为直接基于位移可靠度的抗震设计中层间目标位移可靠度的确定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6.
数字工程是信息化、数字化的虚拟工程。笔者从数字工程提出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构建了数字工程基础理论框架。首先介绍了数字工程的研究方法,内容包括研究思路、基本概念、研究对象、数字工程的特征、研究任务和数字工程方法论等。然后,阐述数字工程基础理论,内容有:数字工程的连续动态系统和离散动态系统,数字工程的随机性、自组织、简单巨系统和数字工程的复杂巨系统。  相似文献   
47.
桥墩附近四面体透水框架抛投防冲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目前国内所采用的抛石防护方法和土工织布上加压载防护方法的优缺点,对桥墩冲刷的机理进行了阐述,并且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在桥墩周围抛投四面体透水框架进行防护的防护效果。从而证明了“四面体透水框架抛投防护方法”对桥墩局部冲刷的防护有一定的工程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低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进行了3个1/3缩尺的低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包括1个普通混凝土低剪力墙、1个内藏钢框架混凝土组合低剪力墙和1个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低剪力墙。在试验研究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各剪力墙的刚度及其衰减过程、承载力、延性、滞回特性、钢筋应变、耗能能力及破坏特征。试验表明:内藏钢框架和内藏钢桁架混凝土组合低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比普通混凝土低剪力墙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9.
Overpressure is a hot topic in the study of sedimentary basins. It is important in generation,maturation migration,and 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but the effects of overpressure on rock frame have not been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overpressure on rock frame structures using five core samples from the Junggar basin,Northwest China. The deformations and velocities for the samples were measured at different effective pressures related to non-equilibrium compaction and fluid expansion overpressure mechanis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overpressure on rock frames gradually increases when the effective pressure drops down to a certain value (called critical pressure). Moreover,non-equilibrium compaction mechanism has more effects on rock frames than fluid expansion mechanism under the same effective pressure. Furthermore to study rock frame structural changes,we use Kuster and Toks?z's expressions to simulate the effective aspect ratios of inclusions α (penny shapes) for different effective press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α decreases dramatically when the effective pressure decreases from the critical pressure. Changes of α can be interpreted as responses to the rock frame changes when grains conform one another by rotating and self-adjusting. However,different mechanisms of overpressure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rock frames. The rock frame can be affected more easily by overpressure in shallow regions generated by non-equilibrium compaction mechanism. Once this kind of rock frames are preserved after overpressure releases to a normal hydrostatic pressure,they can be identified by their specific rock frame characters. This method provides a new way to study overpressure release and fluid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50.
豫北地区地震活动性及其与区域地壳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广仁 《地震研究》1998,21(1):82-87
本根据地震地质和地震分布条带,把豫北地区从西至东分为弱,中,强三个区段。由于区域地壳深部主断裂和大震活动的牵动作用,是造成本地震活动的重要原因,因而从区域地壳块体活动背景上探讨了本区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趋势,中还指出,豫北西部太行山区的林县-薄壁地震带,虽不具有强震构造背景,但小震年月频率多寡和震群活动,却能反映了大区域地壳应力场强弱,亦可作为判断区域性地震活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