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0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279篇
测绘学   459篇
大气科学   162篇
地球物理   408篇
地质学   498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141篇
综合类   160篇
自然地理   2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e Remote Sensing Core Curriculum (RSCC) was initiated in 1993 to meet the demands for a college-level set of resourc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cross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ampuses.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adopted the RSCC in 1996 to sustain support of this educational initiative for its membership and collegiate community. A series of volumes, containing lectures, exercises, and data, is being created by expert contributors to address the different technical fields of remote sensing. The RSCC program is designed to operate on the Internet 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the World Wide Web (WWW) technology for distance learning. The issues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related to the educational setting, with demands on faculty, students, and facilities, is considered to understand the new paradigms for WW-influenced computer-aided learning. The WWW is shown to be especially appropriate for facilitating remote sensing education with requirements for addressing image data sets and multimedia learning tools. The RSCC is located at http://www.umbc.edu/rscc  相似文献   
42.
南华砷铊矿床雄黄标型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雄黄是云南省南华砷铊矿床中最主要工业矿物。它不仅与铊矿物共生,而且本身含有较高的铊,可高达(n×10~n×100)×10-6。砷铊矿床雄黄与砷矿床雄黄相比较在产出条件,微量元素、硫同位素和晶面间距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差别。前者富铊,低氯、高氟和硼,富轻硫同位素,相对贫稀土元素;后春富氯,低铊,高碘,富重硫同位素,相对贫碱土族元素。这些标型特征不仅有助于南华砷铊矿床进一步开发,而且有助于含雄黄的热液矿床,特别是As、Hg、Tl、Sb、Au等矿床的找矿勘探。  相似文献   
43.
本文针对加拿大地球物理学家EdoNgland教授提出的问题,对M—P广义逆矩阵的递推算法进行了探分论述探讨的初步结果和对Greville递推算法的扩充。文中对算法的扩充给出严格的证明。  相似文献   
44.
对对流占优的三维溶质运移问题提出了分步广义迎风解法,首先利用N.N.Ya-nenko对水动力弥散方程分步求解的思想,将原来的一个定解问题分解为两个定解问题即对流定解问题和扩散定解问题,对对流定解问题采用广义迎风对偶单元均衡法求解,对扩散定解问题采用一般的Galerkin有限元法求解,不仅避免了用一般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求解对流占优的地下水水质数学模型时常出现数值弥散和过量问题,而且避免了求节点速度这一步,节省运算步骤,对井点的浓度变化给出了更合适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45.
引入并改进了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egion-time-length algorithm),较之原来的定义更加强调了地震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的贡献,同时保证了震中距函数、时间函数及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影响的权系数相等.华北5级以上地震的回顾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RTL算法所得到的异常大多具有短期或中短期特征. 震前VRTL变化型态可分为两类:Ⅰ类具有相对完整的变化形态,大多呈现从0开始的上升——转折下降或下降——转折上升形态;Ⅱ类变化形态不完整,一般从0开始急剧上升或下降,无明显转折,主震发生在VRTL极值附近.VRTL上升表征地震活动水平相对于背景变化率的增高,意味着地震活动增强;VRTL下降则意味着地震活动相对于背景变化率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地震活动的平静.据此给出由RTL算法进行中、短期异常识别并粗略估计发震时间的方法. 该方法Ⅰ,Ⅱ类异常3个月内发震的R值评分分别为0.6及0.3左右, 6个月内的R评分分别为0.7及0.4左右.对特征时间跨度、特征距离、震级下限等对VRTL的影响, 以及其它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6.
利用断裂活动过程中留下的各种地质标记研究断裂发育史是比较困难的 ,已有的研究方法主要可归纳出七种 ,都存在局限性。岩层离距图法是以地震剖面为基础 ,将穿过断裂的各剖面上的标志层投影到沿断裂走向的铅垂面上 ,得到多组标志层的垂向断距数据 ,然后用下部各标志层的断距减去最上部标志层的断距 ,并作多轮次计算 ,直到最后的断距差近似为零或仅剩一个非零标志层。每一轮次计算代表一个活动期次 ,如果出现负值 ,则表示有构造反转。对松辽盆地敖古拉断裂作了实例计算 ,结果为该断裂发育经历了三个正断活动期和一个逆断活动期 ,与盆地区域性活动有些差别。岩层离距图法比起其他已有方法 ,可靠程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7.
建筑密集区高倾角三维地震勘探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倾角地区(地层倾角40~70°)一直是三维地震勘探的难题,特别是在地表建筑物极复杂区(占工区的95%)实施三维地震勘探,显得难度更大。本文从观测系统设计、炮点、检波器的特殊布设及特观设计上,论证了其可行性。对高倾角且建筑物密集区的三维地震勘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48.
董家山隧道小净距段爆破控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姚勇  何川  晏启祥  李玉文 《岩土力学》2004,25(Z2):501-506
结合都-汶高速公路董家山隧道小净距段的实际情况,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小净距段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相互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爆破施工中应对迎爆侧进行重点监控,采用合理的开挖和加固方式将有效降低爆破施工对先建隧道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小净距段隧道的爆破设计、施工及现场监控量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用GPS秒信号锁定高频振荡器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芳 《时间频率学报》2004,27(2):94-102
对用远距离传输的GPS秒信号锁定本地高频晶体振荡器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介绍了高精度的时间数字转换器TDC(Time to Digital Converter)和对滤波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为了降低成本又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精度,还考虑了双D/A转换的方法。有关的硬件系统已经通过了调试和一系列的测试和实验,在测量和控制精度方面,能达到设计的要求。此外,提出了这个系统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双D/A转换的非线性问题,Kalman滤波抗野值及继续提高精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Introduction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spectrum and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are the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earthquake-resistant design at present. They are still active research field. With the increase of digital high accurate strong motion observation data, especially the earth-quakes of Loma Prieta (M=7.0) in 1989; Landers (M=7.3) in 1992; Big Bear (M=6.4) in 1994 and Northridge (M=6.7) in 1994 in USA; Kozani (M=6.6) earthquake and afteshocks in 1995 in Greece; Din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