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4篇
  免费   527篇
  国内免费   960篇
测绘学   392篇
大气科学   772篇
地球物理   414篇
地质学   931篇
海洋学   1394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294篇
自然地理   72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张卫芸  唐亚 《山地学报》2006,24(B10):294-299
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水分条件、氧分压、气温等环境条件都有明显差异,青藏高原的植物在细胞壁厚度、栅栏细胞层数、通气组织大小、异细胞数量和分布、表皮附属物类型等方面与低海拔地区的相比也有较大的不同。综述了在青藏高原特殊的生态条件下,植物在形态和解剖方面的适应性表现,分析了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特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2.
A general tomographic technique is designed in order (i) to operate in anisotropic media; (ii) to account for the uneven seismic sampling and (iii) to handle massive data sets in a reasonable computing time. One modus operandi to compute a 3-D body wave velocity model relies on surface wave phase velocity measurements. An intermediate step, shared by other approaches, consists in translating, for each period of a given mode branch, the phase velocities integrated along ray paths into local velocity perturbations. To this end, we develop a method, which accounts for the azimuthal anisotropy in its comprehensive form. The weakly non-linear forward problem allows to use a conjugate gradient optimization. The Earth's surface is regularly discretized and the partial derivatives ar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grid points. Possible lack of lateral resolution, due to the inescapable uneven ray path coverage, is taken into account through the a priori covariances on parameters with laterally variable correlation lengths. This method allows to efficiently separate the 2ψ and the 4ψ anisotropic effects from the isotropic perturbations. Fundamental mode and overtone phase velocity maps, derived with real Rayleigh wave data sets, a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with previous maps. The isotropic models concur well with the results of Trampert & Woodhouse. Large 4ψ heterogeneities are located in the tectonically active regions and over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es such as North America, Antarctica or Australia. At various periods, a significant 4ψ signature is correlated with the Hawaii hotspot track. Finally, concurring with the conclusions of Trampert & Woodhouse, our phase velocity maps show that Rayleigh wave data sets do need both 2ψ and 4ψ anisotropic terms.  相似文献   
103.
彭善池 《地层学杂志》2005,29(2):171-177,204
评述了国际地层委员会最新公布的2 0 0 4年版“国际地层表”的寒武系部分,包括它的底界全球层型和点位的确定和存在的问题、寒武系当前的再划分情况、芙蓉统和排碧阶及其底界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寒武系的时代跨度。介绍了全球寒武系年代地层的研究方向和正在表决中的全球寒武系最新划分方案。讨论了与我国寒武系年代地层的划分和建立地方性、区域性年代地层系统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4.
属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的滇黔桂盆地,自加里东运动之后,泥盆纪开始拉开,整个晚古生代延续发展。受同生断裂的控制,在深水盆地中发育大小不等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因而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形成特殊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对不同古地理背景下的典型剖面进行三级层序划分并对其进行空间追索和对比,在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的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中可以识别出12个三级层序,相当于晚古生代25个三级沉积层序(2-5Ma;SQ1至SQ25)中的SQ24至SQ25;以地层记录中的的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为基本要素,可以建立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反映了三级层序的基本特征: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在连陆台地上发育3套煤系地层,它们分别组成石炭纪三级层序SQ15跨系的三级层序SQ19的HST以及二叠纪吴家坪期的三级层序SQ24;而且在连陆台地边缘和孤立台地上,于阳新世的茅口亚世以及乐平世的长兴期发育海绵生物礁,海绵生物礁分别构成了以下二叠系三级层序即阳新世的SQ22和SQ23以及长兴期的SQ25。3套煤系地层和两套海绵生物礁的发育,使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形成了一个与欧美地区完全不同的层序地层序列。在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所识别出的12个三级层序中,石炭纪一二叠纪船山世地层可以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这种划分与Busch等对北美相同层位的划分相似,也就是说该6个三级层序的形成时限大于10Ma;较长的形成时限可能反映了形成在联合古陆汇聚时期即全球构造相对稳定时期三级海平面变化的一个特性。因此,研究区的石炭系和二叠系所识别和划分出的12个三级层序,其数量比Ross和Ross(1985)对欧美地区石炭系和二叠系所划分出的50多个三级层序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105.
内蒙古巴特敖包地区早古生代洋壳消减的岩石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白云鄂博北部巴特敖包、查干呼绍一带分布着一系列岛弧型侵入岩,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埃达克岩(adakite)一致:SiO2 多≥56 %,Al2O3 >15 %,MgO<3 %(很少大于 6 %),Yb(0.726 ~ 2.789)×10-6,La/Yb>10 ~ 20,Y(6.842 ~ 28.734)×10-6,Sr>400×10-6,Sr/Y≥20 ~ 40;Mg#值在0.51 ~ 0.58之间,多大于0.40;稀土元素分析,显示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具正铕异常或微弱负铕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具明显的Sr峰和Nb、Ti低谷。9组锆石 U Pb同位素年龄值(206 Pb/238 U)范围在 345.06 ~ 552.671 Ma间,反映了本区大洋板块消减事件的年龄。构造环境判别证明它们是在岛弧环境下形成,为早古生代期间南蒙古洋板块向宝音图微陆块发生强烈斜向俯冲(oblique subduction),古洋壳板块发生部分熔融、消减而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6.
基于线性四叉树的全球离散格网索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四元三角剖分的三角形格网组织成四叉树剖分的菱形块格网,以菱形块单元来进行数据的组织索引,通过线性四叉树成熟的Morton编码作为关键字来标识查找菱形块,并在此基础上经过改进来索引三角形格网、进行邻域搜索。  相似文献   
107.
2004年全球重大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郭艳君  任福民 《气象》2005,31(4):32-34
2004年全球气候持续偏暖。年初,暴雪席卷欧洲多国,美国受到罕见大雪袭击,南亚和墨西哥遭遇低温严寒。北半球夏秋季,西太平洋、大西洋热带风暴活动频繁。日本、菲律宾和美国受灾严重。年内,非洲、亚洲部分国家发生严重干旱;同时,南亚、南美洲及非洲多国暴雨致洪。年内,欧洲伊比利亚半岛、日本和澳大利亚遭遇高温热浪。  相似文献   
108.
全球陆地年降水量与ENSO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PREC/L),研究了1948-2000年期间的ENSO事件与全球陆地年降水量的关系,对全盛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蒙特卡洛模拟经验。结果表明,暖事件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大范围地明显减小,显著的地区是:赤道西太平洋区,中国的华北,赤道中美洲区,孟加拉湾北部及尼泊尔,东澳大利亚区,印度西部及巴基斯坦南部,勒拿河以东地区,西欧及南极的威尔克斯等区域。在暖事件年,陆地年降水量增加地区不多,主要是南美的智利和阿根廷,东非索马里,肯尼亚和坦桑亚,中东的土耳其,伊拉克及伊朗,北非的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西南非的纳米比亚及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统计检验表明,暖事件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减少的面积比降水量增加的面积要大,而且更为显著,将本文结果与早期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还指出,ENSO的年代际变化对上述地区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影响不明显。但是80年代以后的暖事件对东澳大利亚干旱,中国的华北的干旱的影响比80年代前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9.
Methanol has been recognised a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the background atmosphere,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overall cycle in the biosphere/atmosphere system. A model is proposed for the production and emission to the atmosphere of methanol by flowering plants based on plant structure and metabolic properties, particularly the demethylation of pectin in the primary cell walls. This model provides a framework to extend seven sets of measurements of methanol emission rates to the global terrestrial biosphere. A global rate of release of methanol from plants to the atmosphere of 100 Tg y–1 is calculated. A separate model of the global cycle of methanol is constructed involving emissions from plant growth and decay,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chemical production, biomass burning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Removal processes occur through hydroxyl radical attack in the atmosphere, in clouds and oceans, and wet and dry deposition. The model successfully reproduces the methanol concentrations in the continental boundary-layer and the free atmosphere, including the inter-hemispheric gradient in the free atmosphere. The model demonstrates a new concept in global biogeochemistry, the coupling of plant cell growth with the global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of methanol. The model indicates that the ocean provides a storage reservoir capable of holding at least 66 times more methanol than the atmosphere. The ocean surface layer reservoir essentially buffers the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of methanol, providing a physically based smoothing mechanism with a time constant of the order of one year.  相似文献   
110.
变化中的地球所面临的挑战:全球变化的科学理解(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变化中的地球所面临的挑战 ,并在描述地球系统科学近年来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给出了全球变化的科学理解。同时也简要介绍了世界正在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描述了气候系统研究所达成的共识、面临的挑战及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并从大气、海洋和陆地间的CO2 交换、转换、不确定性等方面阐述了碳循环 ;然后 ,简单描述了全球水循环研究进展 ;最后 ,展望了在变化的地球中生存所要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