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25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0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Global crises of childhood: rights, justice and the unchildlike chil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uart C. Aitken 《Area》2001,33(2):119-127
This paper traces how the notion of childhood changes as part of other social transformations. Globalization and the disillusion of public and private spheres are related to contemporary crises of childhood. Visible working children and child violence are highlighted as examples of unchildlike behaviour that suggests indeterminacy in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global child. Issues of children's rights and new forms of justice are raised as potentially liberatory ways of viewing the crisis.  相似文献   
133.
全球化的本质在于国际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要素流动障碍的消除,而资本是工业文明时代的核心要素,因此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资本运动构成了理解中国和平崛起路径与机制的主线索。从美国崛起的经验看,大国的崛起过程就是逐步获得大规模使用和调控全球资本能力的过程,即成为全球性资本引力中心的过程。全球资本引力中心的地位保证了大国能够持续以低廉价格获得全球资本的支持,从而保证了其崛起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依靠工业化过程提供市场机遇的吸引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直接投资东道国,初步展示了成为全球资本引力中心的潜力。但是,缺少美国那样高效发达的资本市场对中国进一步吸引全球资本构成了严格约束,同时也构成了中国和平崛起前景中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4.
世界R&D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D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研发全球化的背景下兴起的一门新型产业。从产业活动内容来看,R&D产业包括自主性研发、外部性研发和研发服务活动三大类。从产业价值构成来看,当前的研发产业以非合同式研发产出活动为主导,但未来研发产业的价值构成将以合同研发活动为主导,其次为专业性的研发服务活动,效率较低而成本偏高的自主性研发活动的市场份额将不断萎缩。当今世界R&D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成为世界R&D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总的来说,世界R&D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内部关联日益紧密、密集度迅速增大、研发领域不断更新、环境的影响更加突出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35.
全球化时代的地缘政治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缘政治形态是由各种地缘政治关系有机组合而形成的综合体,它反映特定时空条件下地缘政治现实的总体面貌和特征。本文在简要介绍地缘政治形态概念和研究方法基础上,着重剖析当今世界以全球化为特征的地缘政治形态的内部结构。全球化打破了以往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元的地缘政治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同时,国家之间边界越来越模糊,相互依赖日渐加深,地缘政治的全球整体性进一步加强,世界地缘政治形态展现出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136.
全球化与地方发展理论是当前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地方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作为现代物流业的主体,参与到全球生产网络中,但学术界对基于企业层面的空间网络组织研究较薄弱。采用案例分析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资料,对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的空间网络组织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地方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空间网络一般由总部—分公司—办事处(或营业部)三级构成,各级机构设置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企业空间网络呈"核心—边缘"模式;空间网络扩张呈现"先地方,后国际"的时间特征和"接触式扩散+跳跃式扩散"的空间特征;地方部分物流企业空间网络受到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7.
钱俊希  安宁 《地理研究》2021,40(11):3103-3117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全球文化的格局也在经历二战以来最深刻的转变。本文包含三个目的:首先,本文勾勒了全球文化转变的脉络和轮廓。文章首先回顾了有关文化全球化的理论,指出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同时,本文指出以资本主义现代性、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为基本前提和假设的文化全球化在21世纪、尤其是911事件以来受到了强烈的挑战。其次,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提出一个文化跨地方实践的“转译”模型,试图将微观尺度的文化实践与宏观尺度的地缘政治关系和过程,以及中观尺度的区域背景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性考察。最后,本文结合孔子学院和李子柒网络文化实践等案例,对本文提出的理论语境和方法论工具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证明,并对中国跨国文化实践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简要的述评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8.
新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特别是2020年伊始全球新冠疫情深度冲击全球,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文分析了“后危机时期”的全球化发展导向和策略转变,以及全球化脱钩、区域化与本土化、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摩擦与冲突等新全球化的显著表征,认为全球化发展已发生转折并进入新的周期与阶段。为充分应对新全球化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挑战,中国需要客观总结新全球化的主要表征与整体趋势,准确把握新全球化对于全球经济地理和中国区域发展的影响与挑战,顺应全球第五次产业转移深度影响全球经济地理演变的总体趋势,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价值链和生产-贸易网络,在顶层战略谋划中兼顾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效率与公平,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这既是有效管控和妥善应对新全球化阶段性转折和结构性弱点的必然举措,更是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彰显中国全球性大国地位、勇于承担引领全球发展重担的负责任表现。  相似文献   
139.
Producer services are traditionally considered as place-bound and clustered in city centers to benefit from agglomeration effects. Such a pattern has been reshaped, however, by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especially for the software industr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locational trajectories and underlying factors of software firms from 1990 to 2011 in Shanghai to detect intraurban location trajectories and spatial dynamics. We find that location of the software industry has changed from a monocentric pattern concentrated in the central city area toward a polycentric pattern with a relative decline of the core area. Using a conditional logit model, the study has found that government policies, accessibilit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and site characteristics ar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location choice for software firms. In addition, the firm-level survey and in-depth interviews in Pudong Software Park show that government policy and planning, especially rent and tax incentives, have played a vital role in attracting software firms to locate in development zones.  相似文献   
140.
A post–World War II Japanese business model has changed the cultural production of capitalism globally. Instead of a drive for uniformity, difference is a resource for the supply chains that have come to dominate Asia—and the world. This article offers a pocket history of the model's emergence and explores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non)management of labor and natural resources. Heterogeneity and ruin intertwine in the making of supply chain pockets of political economy. Supply chains link precarity and prosperity, as well as varied cosmologies and ways of life, creating difference-in-connection. What we know as Asia reemerges within the linked niches and nodes of supply chains in which all kinds of difference matter and in which, indeed, global connection flourishes through structures for making and maintaining differ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