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9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312篇
测绘学   1158篇
大气科学   509篇
地球物理   274篇
地质学   355篇
海洋学   181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377篇
自然地理   53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应用航磁数据分维计算推断火成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巴彦浩特盆地航磁异常的分维数, 对计算出的分维数绘制等值线图, 并根据分形特征对该地区的火成岩进行划分, 得到了以往直接对航磁异常图进行推断解释所不能得到的良好地质效果。最后讨论如何选取最佳窗口和最佳网格来计算分维数, 并对此提出了2个经验。  相似文献   
32.
论网格技术及其与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网格的概念、技术优势和应用等作了简单介绍,对网格的由来、虚拟化思想的进化历程、网格与当前的WWW技术的关系、网格体系结构的演化以及网格技术发展的趋势等内容进行了重点的剖析,并简要论述了网格技术与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  相似文献   
33.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动态GIS服务链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动态GIS服务链的实现方法,该方法使用抽象GIS服务组合服务链,由GIS服务动态选择机制将抽象服务映射到具体服务,并结合工作流技术,将工作流描述语言描述的GIS服务链流程送入工作流引擎,由工作流引擎管理和监控服务链的运行。  相似文献   
34.
为推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的应用与服务,为国家、相关行业管理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数据基础上,开发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系统。本文从国家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国土资源部实施的环北京地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成果,探讨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的技术解决方案,搭建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技术平台,并实现网络环境下对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形成的各种类型数据的集成化管理。  相似文献   
35.
分析了江西农村经济信息网(www.jxagriec.gov.cn)的现状,指出农经网信息服务正面临着挑战,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农经网信息服务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6.
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逐步实施,淹没区移民及新城镇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以滑坡为主的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稳定系数、安全系数入手,对铁道、公路等部门常用的设计计算原理进行了研究,并由此类比分析研究了三峡区回水后或库水位正常运行条件下,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7.
基于栅格空间信息定量化的湖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湖南西部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针对区域主要生态问题,利用栅格数据结构为主的数字环境模型,建立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行了研究,通过将评价结果与数字高程模型迭加分析,研究了生态环境质量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探索适合以山高坡陡为主要地貌特征的山区生态评价方法,结果显示,湖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呈正态分布,大部分地区环境质量属一般. 总体环境状况东南部好于西北部,河谷盆地优于山地. 研究表明,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具有数据采集快速、客观,评价和制图自动化,评价结果空间定位精度高,直观性与实用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38.
Fe‐rich metapelitic granulites of the Musgrave Block, central Australia, contain several symplectic and coronal reaction textures that post‐date a peak S2 metamorphic assemblage involving garnet, sillimanite, spinel, ilmenite, K‐feldspar and quartz. The earliest reaction textures involve spinel‐ and quartz‐bearing symplectites that enclose garnet and to a lesser extent sillimanite. The symplectic spinel and quartz are in places separated by later garnet and/or sillimanite coronas. The metamorphic effects of a later, D3, event are restricted to zones of moderate to high strain where a metamorphic assemblage of garnet, sillimanite, K‐feldspar, magnetite, ilmenite, quartz and biotite is preserved. Quantitative mineral equilibria calculations in the system K2O–FeO–MgO–Al2O3–SiO2–H2O–TiO2–Fe2O3 (KFMASHTO) using Thermocalc 3.0 and the accompanying internally consistent dataset provide important constraints on the influence of TiO2 and Fe2O3 on biotite‐bearing and spinel‐bearing equilibria, respectively. Biotite‐bearing equilibria are shifted to higher temperatures and spinel‐bearing equilibria to higher pressures and lower temperatures in comparison to the equivalent equilibria in K2O–FeO–MgO–Al2O3–SiO2–H2O (KFMASH). The sequence of reaction textures involving spinel is consistent with a D2 P–T path that involved a small amount of decompression followed predominantly by cooling within a single mineral assemblage stability field. Thus, the reaction textures reflect changes in modal proportions within an equilibrium assemblage rather than the crossing of a univariant reaction. The D3 metamorphic assemblage is consistent with lower temperatures than those inferred for D2.  相似文献   
39.
吴红旗 《岩矿测试》2003,22(4):307-309
简述了瑞士ARL 9400型X荧光光谱仪探测器高压部分的故障现象、分析与处理及维修方法,并给出了维修实例。  相似文献   
40.
基于GIS的陕西省旬阳地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西部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重灾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该地区即将开展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能源开发等。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与地质灾害的矛盾将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论文选取中国滑坡重灾区的江汉流域开展灾害危险性区划应用研究。研究区选在旬阳地区的县城近郊,通过MAPGIS软件平台及其二次开发的滑坡灾害分析系统,采用规则网格单元划分方法,运用信息量模型对该区斜坡稳定性进行了.空间定量预测,并依信息量法的结果编制了该区的危险性预测分区图。为政府部门进行土地规划决策、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大规模土地开发和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