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227篇
地质学   426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3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81.
张洪  王庆  夏星  勾炜  宋青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10-2022072010
空气泡沫驱是重要三采技术,为了了解该技术适用储层类型,笔者等通过文献调研、机理分析、室内实验及油藏生产动态数据分析研究其注入效果与储层非均质性关系,结果表明:该技术通过泡沫体系产生阻力提高波及系数,泡沫中包含的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泡沫特性“遇油消泡,遇水不变”可有效调剖堵水并改善流度比,非均质性强的储层具有大小不一的孔喉、较大的孔喉比和较强的贾敏效应,使上述增加波及系数、驱油及堵水效果更强,从而在水驱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大幅提高采收率。实验和生产动态资料都说明,储层非均质性越强,表现为渗透率级差较大,增产和堵水效果越好,因此空气泡沫驱适用于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的储层。该研究成果为空气泡沫驱的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82.
长三角城市群非均匀性对区域热岛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使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3.9/Noah/UCM,对长三角地区无明显天气过程的2013年8月11至17日一周进行数值模拟,采用2013年500 m分辨率的MODIS数据更新土地覆盖资料,依据城镇比例将城市下垫面进一步分类为高中低3种类型,以此研究长三角城市群非均匀性对区域热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近地面气象要素场对城市下垫面的非均匀性比较敏感,平均热岛强度、干岛强度和风速衰减相较于不考虑城市非均匀性分别减小了16.41%、20.04%和6.25%;受背景风场影响,白天城市群的热岛强度弱于夜晚,均有向下游扩展现象,且内陆城市的热岛强度和干岛强度较沿岸区域更强;相比于均匀城市下垫面试验,考虑非均匀城市影响后,整体热岛强度和干岛强度减弱;白天垂直热岛环流结构明显,整体可以伸展至2 km高度,在东南风背景下,热岛上游高密度城市的热岛环流会抑制下游热岛环流发展,考虑城市非均匀性后,上游效应更显著;热岛强度受非均匀性影响在傍晚和夜间最高减弱可达0.2℃,且进入较强热岛的时间会推迟,维持时间也将缩短。因此,忽略城市下垫面的非均匀性,可能会高估区域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983.
Thick till sheets deposited during the Quaternary form significant aquitards in many areas of North America. However, the detailed sedimentary heterogeneity and architecture and depositional history of till units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This study utilizes architectural element analysis to delineate the internal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of the Tiskilwa Formation exposed at two outcrop sections in north‐central Illinois, USA. Architectural element analysis facilitates systematic delineation of sedimentary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nature of facies contacts and change in facies associations, delineation of unit geometries and understanding of depositional processes at different scales of resolution; making architectural element analysis suitable for the sedimentological analysis and pala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of subglacial deposits. Eleven facies types are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including sand, gravel and diamict facies that record a suite of subglacial depositional processes. Detailed analysis of facies contacts (bounding surface hierarchy) and change in facies associations allows the delineation of five architectural elements, including coarse‐grained lens, coarse‐grained sheet, mixed zone, diamict lens and diamict sheet elements.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and genetic interpretation of elements, and their spatial relationship with fifth‐order bounding surfaces, allows the delineation of five larger scale architectural units (‘element associations’), which can be mapped in the local study area and record at least three stacked successions of meltwater accumulation and till deposi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utilized for architectural analysis of till sheets and provide insight to groundwater flow pathways through till in the study area and elsewhere.  相似文献   
984.
地面站点观测数据代表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中,地面站点网络的连续观测数据是进行算法及产品验证的重要数据来源。通常站点观测的空间范围有限,测量数据直接与产品像元值比较会存在尺度误差。因此,分析与评价站点观测在多大尺度上具有代表性,对有效利用观测数据进行算法与产品精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球地面观测站点类型繁多,虽有一定的代表性评价方法,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参数、适用条件各异。因此,为使站点观测代表性评价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地面站点观测,进而开展更加有效的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有必要对当前站点代表性评价方法进行系统的综述及梳理。本文首先阐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对站点连续观测数据的需求以及站点观测代表性评价的必要性。其次,分析站点观测代表性的评价指标特征,包含点面特征比较以及空间异质性两种评价指标。基于不同评价指标,综述了各种研究方法在站点观测数据代表性评价中的应用,即对点面特征比较评价的物理模型法、站点与区域分布图统计评价法和多站点多时相联合评价法,以及对空间异质性进行评价的一阶统计法和半方差函数法,总结不同代表性评价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然后,介绍了目前站点数据及代表性评价方法在蒸散、反照率和地表温度等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中的应用,并且以黑河中游农田区观测LAI为例,分析了基于不同评价指标的不同评价方法的特点。最后,针对当前观测代表性评价方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85.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面向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与生物圈环境变化的不断增强,生态风险评价能够明晰制约区域生态持续性的主要生态要素与过程,成为当前自然地理学与宏观生态学应对社会—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景观生态学高度关注空间异质性及景观格局—过程互馈,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则为这一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明确界定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内涵,系统梳理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风险评价、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异同;从评价对象的类型选择、评价单元的景观意义表征、评价方法的范式统一、评价模型的指数化途径和评价指标权重设定等方面,探讨了国内外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近今进展;同时,研究还展望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重点发展方向,即基于景观过程的生态内涵明晰、尺度推绎在风险评价中的应用、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耦合非线性生态模型的风险阈值判定、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的整合、源汇景观过程识别与模型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986.
分别于生长季(2004年7月)和非生长季(2005年1月)在苏北海岸带盐沼沿环境梯度采用静态箱技术原位测定二氯苯通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中二氯苯可能源于海水外源输入,海岸带盐沼植物和土壤对外源输入的二氯苯具有重要的吸收作用,盐沼土壤和植物根系对二氯苯的自然吸收强度大于盐沼植物地上部分,其强度具有显著的物种依赖性;海岸带盐沼对外源输入的二氯苯的自然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性,这种季节差异性源于高等植物及其根际环境自然吸收能力以及对生态因子响应敏感性程度的季节差异;海岸带盐沼对外源输入的二氯苯自然吸收能力具有显著地空间异质性,这种空间异质性与盐沼生态系统对二氯苯自然吸收能力的物种依赖性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盐沼植物是大气二氯苯自然吸收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盐沼生态系统高等植物物种种类、生物活性以及影响生物活性生态因子的空间差异性是盐沼对二氯苯的自然吸收强度空间分布差异性的重要因素,即使在高等植物生物活性降低的非生长季,高等植物地上立枯的存在也能够对大气中二氯苯的自然吸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87.
Metal detectors have commonly been used for landmine detection, and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PR) is about to be deployed for this purpose. These devic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magnetic and electric properties of soil, since both employ electromagnetic techniques. Various soil properties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s were measured and determined with geophysical methods in four soil types where a test of metal detectors and GPR systems took place. By analysing the soil properties, these four soils 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the expected influence of each detection technique and predicted soil difficulty. This classification was compared to the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detectors and a cl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edicted soil difficulty and performance was observed. The det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etal detector and target identific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GPR systems degraded in soils that were expected to be problematic. Therefore,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metal detector and GPR performance for landmine detection can be assessed qualitatively by geophysical analyses.  相似文献   
988.
中国气候资料站网均匀化订正的一种方案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义了中国160站站网不均匀性的两个度量参数—站域面积和站网密度。在给定球冠区面积S0=50×104km2下求得了它们的值,并论证了其合理性。用它们构造了第一类权重函数,将该权重函数应用于中国160站站网1、4、7、10月气温的全国气候平均值及均方差值的计算,得到了合理的结果。同时,构造了第二类权重函数,并应用于气温距平场时间序列的订正,对订正前、后的距平场序列进行EOF(empiricalorthogonalfunctions)分析,论证了订正后的结果优于订正前。  相似文献   
989.
库车坳陷高陡构造地震勘探复杂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波与非均匀介质的相互作用是多年来地球物理研究的理论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地震成像算子,定量分析了库车坳陷盐相关逆冲推覆构造的复杂性.首先,根据地震资料计算了大北构造、博孜构造、却勒构造、西秋10构造和西秋4构造的速度横向变化非均质谱和地层倾角变化非均质谱,这些量化表征高陡构造地质复杂性的地质非均质谱定最描述了速度横向变化和...  相似文献   
990.
李锰  杨峰 《地震学报》2011,33(5):672-682
基于断层强度分布的非均匀性,构建了由81×81个细胞单元组成的4种不同匀质度及其各自6种不同随机构型共计24个非均匀二维单断层模型样本,并通过设计的细胞自动机模拟程序,在保持其它模拟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对它们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断层结构非匀质度的增加,其宏观变形破坏行为由相对脆性向塑性变化;地震序列类型依次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