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9篇
  免费   714篇
  国内免费   1293篇
测绘学   864篇
大气科学   770篇
地球物理   1663篇
地质学   2013篇
海洋学   537篇
天文学   203篇
综合类   544篇
自然地理   26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已经在一些国家的民用领域得到应用。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来收集地震损失评价所需要的各类城市信息不仅高效和有较好的时间分辨率,而且它可以减少以往所必需的大量的代价高昂且费力的城市调查。基于在印度城市台拉登所做的研究,讨论了如何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城市特征识别的一些问题,同时也简单论述了利用GIS/RS软件综合所得的数据以便用于地震损失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2.
观测应变阶在地震应力触发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泽华  石耀霖 《地震学报》2004,26(5):481-488
对中国钻孔应变台网观测到的昆仑山口西MS8.1大地震的应变阶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① 很多观测值与静力位错理论计算值不符合;② 北方地震较活跃地区的很多台站观测到异常大的应变阶,而南方构造运动较不活跃地区的台站虽然也观测到地震波动,但是应变阶不明显. 由此推断,地震的触发(可能是动态触发)作用对远场的实际地震应变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也就是说,远场的构造活动(可能是断层活动)是否曾被地震触发,可能决定当地的应变场变化的主要特征. 进一步对昌平台1999年3月11日张北地震与1999年11月1日大同地震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表明: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对实际地震应变变化有直接影响. 这证明观测到的异常大的地震应变阶可能是地震触发了当地的断层活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3.
大采深岩移观测阶段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 讨大 采 深 (780m )的 开采 沉 陷 规 律 ,在 5074工 作 面 上 方 建 立 孟 佃 大 寨 岩 移 观 测 站 ,对 观 测 成 果 的 分 析 ,得 到 如 下结 论 :①大 采 深 开 采情 况 下, 地表 移 动 的 活跃 期( 《规程 》规定 判 断) 存 在 ;或 者 说 地 表 移 动 活 跃 期 的 下 沉 按不速 度小 于 50m m / 月;②随 着 开采 深度 的 加 大 ,地 表 移动 期 推 迟 ,对 地 面 建筑 物 的 破 坏也 比 较 迟 缓;③大 采深 单 一 煤 层的 非充 分 采动 ,地 面建 筑 物受 损程 度 很小 。  相似文献   
154.
建筑密集区高倾角三维地震勘探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倾角地区(地层倾角40~70°)一直是三维地震勘探的难题,特别是在地表建筑物极复杂区(占工区的95%)实施三维地震勘探,显得难度更大。本文从观测系统设计、炮点、检波器的特殊布设及特观设计上,论证了其可行性。对高倾角且建筑物密集区的三维地震勘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5.
A bathymetric survey of Kawah Ijen crater lake was conducted by acoustic sounding in 1996 to compare the lake morphology with those measured in 1922, 1925 and 1938, and to calculate the present lake volume. Even though the lake experienced several hydrothermal eruptions, the maximum depth became shallower (182 m) than before (200 m), resulting in a reduced lake volume (3.0×107 m3).Fifty-two major and minor constituents including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polythionates (PT) of the lake waters at various depths were determined by ICP-AES, ICP-MS and HPLC, respectively. These ions except for several volatile elements are taken up by lake fringe through congruent dissolution of pyroclastics of Kawah Ijen volcano. Most ions are homogeneous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lake, although PT showed a considerable vertical variation. Rare earth elements (REE) in the Kawah Ijen water as well as those from other hyper-acidic crater lakes show distribution patterns likely due to the three rock dissolution (preferential, congruent and residual) types, and their logarithmic concentrations linearly depend upon the pH values of the lake waters.Using the PT degradation kinetics data, production rates of PT, injection rates of SO2 and H2S into the lake were estimated to be 114, 86 and 30 tons/day, respectively. Also travel time of the spring water at the Banyupahit Riverhead from Kawah Ijen was estimated to be 600–1000 days through the consideration of decreasing rates of PT. Molten sulfur stocks containing Sn, Cu, Bi sulfides and Pb-barite exposed on the inner crater slope were presumed to be extinct molten sulfur pools at the former lake bottom. This was strongly supported by the barite precipitation temperature estimated throug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Pb-chlorocomplex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56.
Introduction Through many year's practices by vast number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ers andefforts from all aspects, the dynamic testing method of high-low strain has formally entered intothe technical code of foundation pile test of construction at last (The Industry Standards of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3). The striking mode of the dynamic testing method of high strainis stipulated as hammer in the code, the striking of rocket can also be used. The latter is widely…  相似文献   
157.
Introduction The Earth′s crust deforms in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Borehole strain observation isone important means for studies on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the stress field. QIU and ZHANG(2002) have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orehole strain observation in China. OutsideChina, early in September of 1968, Sacks of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and Evertson ofUniversity of Texas firstly invented a borehole dilatometer in the world (Sacks, Evertson, 197…  相似文献   
158.
基于常规扫描仪的植物叶面积计算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万春  田燕  王鹏云 《气象》2004,30(8):39-41
以计算机和扫描仪的组合技术为基础 ,用ViscalBasic 6 0语言 ,建立了Lea fArea1 0植物叶面积计算系统 ,经过对扫描图片的像素分析 ,实现了植物叶面积测定 ,其测定的误差小于 2‰ ,是一项易于业务化的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59.
兰州CAWS600-R自动站与人工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利用2002年11月到2003年2月兰州CAWS600-R型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的温度、本站气压、水汽压、相对湿度、5~320cm地温等资料,分析了对比观测资料的差值。结果表明:对气温、本站气压、水汽压、相对湿度及320cm地温等要素观测误差较小,5~160cm地温的观测误差较大。自动观测仪器的系统性偏差、测量元件的精度及对气象要素变化响应的灵敏度、观测时间的差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是造成对比观测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0.
通过对远程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采集传输通讯方式的比较,提出基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远程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采集和传输系统的技术方案,以小数据流方式,实现野外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对观测设备运行的监控,达到节约经费,提高数据传输时效的目的,并将此系统成功地用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期气象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