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8篇
  免费   630篇
  国内免费   689篇
测绘学   1435篇
大气科学   401篇
地球物理   784篇
地质学   1254篇
海洋学   505篇
天文学   144篇
综合类   391篇
自然地理   17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1.
介绍了黄壁庄水库副坝塌坑Ⅳ76+1槽段进行的安全监测设计及根据此设计进行的安全监测实施,根据取得的监测资料解决了一直未能确定的主要变形地层的问题,为水库的加固施工和后期的运行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医学核磁共振与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是核磁共振技术应用的不同领域。本文通过对二者在方法原理、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地面核磁共振找水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93.
高耸塔架结构节点损伤基于神经网络的两步诊断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针对高耸钢塔架结构的损伤特点,建立了具有节点损伤的有限元模型,提出了一种分层神经网络两步诊断法:第一步,由基于区域残余力理论的第一层神经网络进行结构损伤区域的初诊;第二步,由基于应变模态理论的第二层神经网络进行损伤区域内的具体损伤节点位置和程度的诊断。对一平面塔架结构的数值仿真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损伤诊断方法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94.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中的传感器优化配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了结构损伤识别中的传感器测点优化配置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仅考虑结构刚度变化的结构特征灵敏度分析,以结构各自由度的损伤信息为条件,计算出结构的Fisher信息阵,并且考虑到Fisher信息阵的逆阵可能不存在,而将Fisher信息阵对应于每个自由度进行分解,通过计算每个分解的Fisher信息阵的迹而确定每个自由度含有的损伤信息的多少,从而从结构的全部自由度中去掉那些含损伤信息少的自由度。建立直接利用结构不完整的实测模态来定位结构的损伤,避免结构模态扩阶带来不必要的误差。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识别出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95.
截渗墙是堤坝整治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截渗墙施工质量不易控制,并且具有隐蔽性等特点,截渗墙的质量检测非常重要且存在不小的难度。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得到研究与实践的一些截渗墙质量检测技术,并对各种检测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推荐了截渗墙(防渗墙)质量检测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6.
提出一种城区人工地物变化检测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利用较简单方法进行变化检测,所检测出的变化都作为待选的变化;然后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比较,从这些待选的变化中找出我们感兴趣的人工地物的变化。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7.
地震层析成像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基础工作。地震层析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物探方法,通过工程中孔,碉间地质条件的探测,进而评价大坝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介绍了乌江构皮滩水利枢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8.
Two semi-asymmetric flow patterns of typhoons are chosen to qualitatively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exchange of horizontal momentum between inflow and outflow layers and the environment on the motion of typho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the asymmetric flow component (residual after azimuthal mean flow has been removed) could cause a net momentum input into or output from a typhoon and therefore contribute to the changes in speed and direction of the typhoon movement. A typhoon with major inflow and/or outflow channels on its right (left) side would tend to accelerate and turn left (decelerate and turn right); On the other hand, a typhoon with major inflow and/or outflow channels in the rear (front) semicircle would tend to accelerate and turn right (decelerate and turn left).  相似文献   
99.
While the inversion of electromagnetic data to recover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the inversion of those data to recover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has not been fully studied. In this paper we invert frequency-domain electromagnetic (EM) data from a horizontal coplanar system to recover a 1-D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s known. The inversion is carried out by dividing the earth into layers of constant susceptibility and minimizing an objective function of the susceptibility subject to fitting the data. An adjoint Green's function solution is us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sensitivities, and it is apparent that the sensitivity problem is driven by three sources. One of the sources is the scaled electric field in the layer of interest, and the other two, related to effective magnetic charges, are located at the upper and lower boundaries of the layer. These charges give rise to a frequency-independent term in the sensitivities. Because different frequencies penetrate to different depths in the earth, the EM data contain inhere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pth distribution of susceptibility. This contrasts with static field measurements, which can be reproduced by a surface layer of magnetization. We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version algorithm on synthetic and field data and show also the importance of knowing the background conductivity. In practical circumstances, where there is no a priori information about conductivity distribution, a simultaneous inversion of EM data to recover bot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susceptibility will be required.  相似文献   
100.
煤田地震勘探一直探寻着对小断层的自动检测方法,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至今尚无良策。本文介绍了多元地震参数的模式识别方法,并通过模型及实测资料成功地检测到10m以下小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