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测绘学   308篇
大气科学   131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435篇
海洋学   131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2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地基遥感大气水汽总量和云液态水总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地基微波辐射计遥感反演大气柱中的水汽总量和云液态水总量的辐射传输原理和反演方法。给出了实用的有气候代表性的北京地区4个季节的反演公式,并对反演公式进行了数值检验,分析了反演精度:春、夏、秋、冬4季水汽总量反演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1%、1.6%、2.2%和2.4%。用反演公式反演在香河探测的NASA微波辐射计资料发现: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水汽总量平均比探空测量值偏大O.21cm,二者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88.均方根误差为0.16cm:云液态水总量除降水云天外.值均在0.1mm以下。  相似文献   
102.
地基微波辐射计探测在黄河上游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黎俊  孙安平  刘彩红  赵凯 《气象》2007,33(11):28-33
利用2003、2004年夏秋季在青海省河南县的地基双频段微波辐射计连续观测资料,在实施系统探测实验以进行辐射亮温值(TB(23.87),TB(31.65))与大气汽态总水汽含量(Q)和云中积分液态水含量(L)值反演处理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上游河曲地区的云水特征,并进行了降水预测及人工增雨作业指标的探讨。结果表明:在黄河上游河曲地区,7—9月纯晴天无云天气条件下,L值基本为0,表明了统计回归反演的显著性。多云条件下Q值和L值分别在3.76~4.75g·cm-2、227.34~859.42g·m-2的范围内。可降水云天气,Q值在5.23~8.65g·cm-2间,L值在421.18~1016.37g·m-2的范围内;积雨云个例分析表明,在降雨开始前近5小时的降雨酝酿期内,Q及L的增加有明显的波动,但在对流云出现并发展时,Q和L总是急剧上升,在降雨前达到一峰值;由河南站和西安站的Q、L值比较差异可以看出,Q、L值受水汽输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黄河上游河曲地区的人工增雨潜力有显著的优势;所计算出的降水预测阈值,可作为该地区人工增雨作业指标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3.
陈仲超 《探矿工程》2007,34(3):54-57
粤西某水泥厂拟对该厂两条生产线进行整体爆破拆除。由于环境复杂,爆破规模大,施工难度很大,特别是双排水泥窑的高宽比小,采取常规底部立柱爆破切口难以使水泥窑顺利倾倒。通过选取合理的爆破参数,并以充分的预拆除配合,采取合理的爆破网路,安全、快速地完成了该水泥厂整体爆破拆除。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爆破危害综合控制措施,确保了爆破安全和环保作业。  相似文献   
104.
地质构造尤其是活动断裂控制着动力现象的区域性分布,然而活动断裂与矿井动力现象的关系并不是绝对和完全的。对断裂活动性进行评价,确定断裂的动力活动强度,是进行动力现象的预测与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通过分析活动断裂的特征及其对矿区原地应力场的影响,提出了既具有代表性又容易获取的适合多尺度断裂活动性评价的5个主要指标,即活动断裂两侧断块的高程差、活动断裂长度、活动断裂走向与最大主应力的夹角、活动断裂走向与最大剪应力的夹角及断裂地震综合指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断裂活动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确定了隶属函数,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最终获得了断裂活动性的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新汶矿区协庄矿,结果显示冲击地压多发生于具有强活动性的断裂附近。表明文章建立的评判模型能够较好地对断裂活动性进行分级。文章提出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改进了地质动力区划中断裂活动性评价方法,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5.
山西某矿位于构造堆积盆地,属黄土匠陵地貌,区内被第四系黄土覆盖,为解决该矿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问题,采用三维地震勘探与瞬变电磁法、直流电测深法相结合的勘探方案。利用三维地震勘探解决目的层赋存形态及其地质构造问题,再利用瞬变电磁法进行平面控制,以使平面及深度解释误差达到勘探要求;应用直流电测深法及瞬变电磁进行勘探,在正反演解释的基础上对其资料综合分析、对比,并结合三维地震资料,确定地质构造的富水及导水性。  相似文献   
106.
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问题,需发挥地质工作基础先行作用—积极拓展清洁能源领域,在大气治理行动中发挥作用。京津冀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地热资源主要为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占总量的99%。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古近系东营组,寒武-奥陶系,元古界。对京津冀地下热水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是我省乃至京津冀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迫切需要,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7.
南方集约农区农牧结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寻求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作者在分析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基础上,对农牧结合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功能作了全面论述。结果表明,农牧结合是实现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最后还提出了该农区农牧结合的可行途径及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8.
丁祖高 《天文学报》1998,39(3):324-332
对自适应矢量量化(SAVQ)技术在太阳射电频谱数据压缩中的应用进行了有意义的讨论.给出一种压缩比和失真可调的SAVQ压缩方法,指出提高数据压缩比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样本集成,同时介绍了用该技术对北京天文台太阳射电频谱仪上的两个波段(1.0GHz-2.0GHz和2.6GHz-3.8GHz)的观测数据进行压缩的实用效果,并与国际同行所用的ICON方式进行性能比较.最后展示了数据压缩技术及其在天文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9.
The approach to remote sensing of water vapor by us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isdiscussed.In order to retrieve the vertical integrated water vapor(IWV)or the precipitable water(PW),the weighted“mean temperature”of the atmosphere,T_m would be estimated to the specificarea and season.T_m depends on surface temperature,tropospheric temperature profile,and the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vapor.The surfac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is borne out by acomparison of T_m and the values of surface temperature T_s using radiosonde profiles of BeijingStation(No.54511)throughout 1992.The analysis of radiosonde profiles spanning a one-yearinterval(1992)from sites in eastern region of China with a latitude range of 20-50°N and alongitude range of 100-130°E yields the coefficients α and b of a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T_m=α bT_s.  相似文献   
110.
C3植物光合作用日变化的模拟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对前人光合作用-气孔导度耦合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导度的耦合模型,它概括了叶片上各主要物理过程和生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 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太阳辐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对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及中午降低(midday depression)的影响。 主要结果是:(1)当边界层导度减小时,光合“午睡”加剧,蒸腾作用减弱,但作为反馈调节,气孔导度增加。 (2)气孔导度的最适温度最低,光合作用次之,蒸腾作用最适温度最高。当光合作用中午受到高温的胁迫时,气孔导度下降的幅度最大,光合作用次之,蒸腾作用的降幅最小。一天中,气孔导度降低的持续时间最长,蒸腾作用降低的持续时间最短。(3)空气绝对湿度越低,气孔导度越低,光合午睡越明显。蒸腾作用则决定于饱和水汽压差(Vpd)和气孔导度两个因素的相反的作用。蒸腾作用随Vpd增加而增大,但Vpd超过一定值后,反而使蒸腾作用下降。 (4)当温度在光合最适温度以上时,太阳辐射的增加使叶温增加,引起光合“午睡”的加剧和气孔导度的降低。(5)ci/cs在中午的降低表明气孔的关闭是光合作用“午睡”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