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7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279篇
测绘学   681篇
大气科学   193篇
地球物理   521篇
地质学   652篇
海洋学   241篇
天文学   155篇
综合类   233篇
自然地理   4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Time-domain electromagnetic migration in the solution of inverse problem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ime-domain electromagnetic (TDEM) migration is based on downward extrapolation of the observed field in reverse time. In fact, the migrated EM field is the solution of the boundary-value problem for the adjoint Maxwell's equations. The important question is how this imaging technique can be related to the solution of the geoelectrical inverse problem.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new formulation of the inverse problem, based on the minimization of the residual-field energy flow through the surface or profile of observations. We demonstrate that TDEM migration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e first step in the solution of this specially formulated TDEM inverse problem. However, in many practical situations this first step produces a very efficient approximation to the geoelectrical model, which makes electromagnetic migration so attractive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We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approach in inverting synthetic and practical TDEM data.  相似文献   
92.
When inverting large matrices, iterative techniques are necessary because of their speed and low memory requirements, as opposed to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Recently, there have been attempts to obtain information on the quality of the solutions calculated using conjugate gradient (CG) methods such as LSQR. The purpose of this note is to comment on the paper titled "Estimation of resolution and covariance for large matrix inversions' by Zhang & McMechan (1995), who extend Paige and Saunders' LSQR algorithm to obtain an orthonormal basis used to approximate resolution and covariance. We show that for larger problems, where the number of orthogonal vectors is several orders of magnitude smaller than the number of model parameters, the vectors obtained do not adequately span the range of the model space. We use a synthetic borehole experiment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ingular value spectrum obtained through the more complete method of SVD and the Ritz value spectrum that results from a simple extension of LSQR, We also present a trivial numerical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Zhang & McMechan's approximate resolution matrix and the true resolution.  相似文献   
93.
94.
用非线性遗传反演方法进行自动静校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姚 《地球科学》1996,21(1):89-92
静校正处理是消除近地层影响的一个重要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在近地表层纵,横向变化复杂,静校正量变化较大的地区,常规静校正方法和线性反演方法均不能解决问题,遗传算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模拟生物生化过程的较先进的非线性反演方法,对用遗传算法进行静校正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说明它是可以解决表层情况复杂地区静校正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5.
湖北罗田黄土岭长英片麻岩是与紫苏石榴黑云片麻岩共生的浅色片麻岩,成分上近于A型花岗岩.受到浅混合岩化,钾交代现象显著.在斜长石与钾长石新成体接触处有清楚的交代净边结构,背散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净边成分为钠长石(Ab89~97).在净边结构上,发现叠加倒转双晶.净边结构产生于长英片麻岩部分熔融的高温条件下,与整个大别地体隆升过程和A型花岗岩的生成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6.
南华砷铊矿床雄黄标型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雄黄是云南省南华砷铊矿床中最主要工业矿物。它不仅与铊矿物共生,而且本身含有较高的铊,可高达(n×10~n×100)×10-6。砷铊矿床雄黄与砷矿床雄黄相比较在产出条件,微量元素、硫同位素和晶面间距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差别。前者富铊,低氯、高氟和硼,富轻硫同位素,相对贫稀土元素;后春富氯,低铊,高碘,富重硫同位素,相对贫碱土族元素。这些标型特征不仅有助于南华砷铊矿床进一步开发,而且有助于含雄黄的热液矿床,特别是As、Hg、Tl、Sb、Au等矿床的找矿勘探。  相似文献   
97.
本文针对加拿大地球物理学家EdoNgland教授提出的问题,对M—P广义逆矩阵的递推算法进行了探分论述探讨的初步结果和对Greville递推算法的扩充。文中对算法的扩充给出严格的证明。  相似文献   
98.
电法勘探的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继善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308-316
电法勘探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后,其方法理论、仪器设备、野外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等方面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本文以方法理论的进展为主线,回顾、展望了目前电法勘探中几个重要而令人关注的研究焦点.这些问题的研究进展将会对21世纪的电法勘探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地壳介质弹性和电性各向异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弹性和电性各向异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联合利用弹性和电性各向异性研究地球介质特征及提取物性参数的正反演方法.理论研究和地震过程的实际资料表明,将弹性和电性结合起来研究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具有清晰明确的物理意义,是各向异性研究的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0.
引入并改进了区域-时间-长度算法(region-time-length algorithm),较之原来的定义更加强调了地震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的贡献,同时保证了震中距函数、时间函数及破裂尺度函数对VRTL影响的权系数相等.华北5级以上地震的回顾性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RTL算法所得到的异常大多具有短期或中短期特征. 震前VRTL变化型态可分为两类:Ⅰ类具有相对完整的变化形态,大多呈现从0开始的上升——转折下降或下降——转折上升形态;Ⅱ类变化形态不完整,一般从0开始急剧上升或下降,无明显转折,主震发生在VRTL极值附近.VRTL上升表征地震活动水平相对于背景变化率的增高,意味着地震活动增强;VRTL下降则意味着地震活动相对于背景变化率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地震活动的平静.据此给出由RTL算法进行中、短期异常识别并粗略估计发震时间的方法. 该方法Ⅰ,Ⅱ类异常3个月内发震的R值评分分别为0.6及0.3左右, 6个月内的R评分分别为0.7及0.4左右.对特征时间跨度、特征距离、震级下限等对VRTL的影响, 以及其它一些实际应用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