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测绘学   385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166篇
地质学   239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168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2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决策树的多光谱影像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了辅以纹理特征的决策树方法进行分类,探讨了决策树在遥感数据分类方面的优势,提高了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02.
最小生成树相位解缠中冗余去除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磊  赵拥军  王志刚 《遥感学报》2006,10(6):879-884
目前,相位解缠的方法中以Goldstein提出的枝切法最为经典,它通过枝切线将残差点相互连接使得残差点电荷中和,在相位展开处理的积分中,积分路径不能穿过分支,从而限制误差的传播。但是由于枝切线连接策略的不合理,往往造成连成的枝切线过多、过长,甚至多条枝切线形成闭合区域,造成不能解缠的“死区”,特别是在残差点较多的情况,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本文在最小生成树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枝切线冗余去除算法能简单、准确地去除枝切树中的冗余,并保证了相位解缠具有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3.
中国的地球化学填图研究工作起步较早并发展成为在国际上具有明显优势的学科。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地球化学块体理论通过一定的编号系统绘制谱系树图来追索某元素在块体内部逐步浓集成矿的轨迹。通过谱系树图可以发现不同级别的子块体之间的亲缘关系,研究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结合已发现矿床的信息,预测潜在矿床的分布及其储量,从而指导找矿工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谱系编号系统并编制了在计算机上自动绘制谱系树图的软件,同时实现了与原有编号系统的一致,解决了长期以来谱系树图不能自动绘制的问题,为地球化学块体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4.
张弛  王本德  李伟 《水文》2007,27(2):74-77,85
数据挖掘作为知识发现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从大型数据库中提取未知的、有价值的和可操作性的关系、模式和趋势用于决策支持的过程。我国目前在防洪领域存在着大量水文数据,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智能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以形成相应的水文预报模型进行准确的水文预报是防洪决策支持系统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首先全面地介绍数据挖掘的功能分类及以数据挖掘为基础的水文预报体系,然后对数据挖掘技术在水文预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5.
The use of logic trees in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es often involves a large number of branches that reflect the uncertainty in the selection of different models and in the selection of the parameter values of each model.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as proposed by Rabinowitz and Steinberg [Rabinowitz, N., Steinberg, D.M., 1991. Seismic hazard sensitivity analysis: a multi-parameter approach. Bull. Seismol. Soc. Am. 81, 796–817], is an efficient tool that allows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c trees focusing attention on the parameters that have greater impact on the hazard.In this paper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performed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parameters that have the largest influence on the Western Liguria (North Western Italy) seismic hazard. The analysis is conducted for six strategic sites following the multi-parameter approach developed by Rabinowitz and Steinberg [Rabinowitz, N., Steinberg, D.M., 1991. Seismic hazard sensitivity analysis: a multi-parameter approach. Bull. Seismol. Soc. Am. 81, 796–817] and accounts for both mean hazard values and hazard value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percentiles (e.g., 16%-ile and 84%-ile). The results are assessed in terms of the expected PGA with a 10%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 in 50 years for rock conditions and account for both the contribution from specific source zones using the Cornell approach [Cornell, C.A., 1968. Engineering seismic risk analysis. Bull. Seismol. Soc. Am. 58, 1583–1606] and the spatially smoothed seismicity [Frankel, A., 1995. Mapping seismic hazard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United States. Seismol. Res. Lett. 66, 8–21].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rocedures for calculating seismic hazard, seismic catalogues (epicentral parameters), source zone models, frequency–magnitude parameters, maximum earthquake magnitude values and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s is considered. As a result,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allows us to identify the parameters with higher influence on the hazard. Only these parameters should be subjected to careful discussion or further research in order to reduce the uncertainty in the hazard while those with little or no effect can be excluded from subsequent logic-tree-based seismic hazard analyses.  相似文献   
106.
基于CART集成学习的城市不透水层百分比遥感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dsat ETM^+遥感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CART集成学习的ISP遥感亚像元估算方法,将Boosting重采样技术引入CART分析中,用于提高ISP估算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ISP估算性能优于传统的单一CART学习算法,从ETM^+影像中估算的ISP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1,平均偏差为11.16%。  相似文献   
107.
基于区间树索引的等高线提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设计了从高程格网中提取等高线过程中的遍历策略,以保证提取结果具有统一的方向;针对日益增长的高程格网数据量,提出了基于区间树索引来查找等高线起点的算法。  相似文献   
108.
王圆圆  李京 《遥感学报》2007,11(1):69-76
本文利用OM IS高光谱数据,研究了决策树算法(Decision Tree,DT)特征选择的特点以及特征选择对决策树分类结果的影响。设计了三种特征选择方法:SEP,MDLM和RELIEF,将它们与DT特征选择的结果以及特征选择后的分类精度(考虑了三种分类器:最大似然法、后向传播神经网络、最邻近法)进行对比,并分析了这三种特征选择方法对决策树结构和分类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DT是一种比较好的特征选择方法;经过特征选择后再生成的决策树比直接生成的决策树,用到更少的特征(平均减少了43.36%)、有更多的节点(平均增加了18.61%)和更高的分类精度(平均提高了0.35%),当样本数量少时,分类精度的提高幅度最大,而树的大小却基本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9.
Binary coefficients: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inary coefficients can be assigned to several categories on the basis of algebraic and conceptual properties. The phi coefficient of association is related algebraically to the chi-square statistic for 2-by-2 contingency tables, and use of this coefficient in cluster analysis permits the objective, nonarbitrary partitioning of objects among groups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ly selected levels of significant, positive association. Similarity, matching, and distance coefficients possess neither conceptual nor operational statistical meaning for many geological data sets. The 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and flexible clustering strategy may give an overly conservative partitioning of objects among groups. Clustering by the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using the phi coefficient, is recommended for the analysis of biostratigraphic and paleoecologic presence—absence data.  相似文献   
110.
金文敬 《天文学进展》2007,25(4):346-363
介绍了射电、光学和红外波段地面干涉的仪器以及近期的进展,如厘米波段的VLBA、EVLA、SKA等;毫米波段的ALMA、CARMA等;光学波段的Keck、VLTI/PRIMA,CHARA、MarkⅢ、NPOI、LBTI等.叙述了目前干涉技术在空间天体测量中应用的一些研究项目。如射电波段的VSOP、iARISE、RadioAstro;光学波段的HST/FGS、SIM PlanetQuest等.探讨了干涉技术在天体测量中的有关研究课题,并概述了其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