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0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293篇
测绘学   522篇
大气科学   313篇
地球物理   634篇
地质学   559篇
海洋学   266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81篇
自然地理   2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条形药包在隧道爆破中产生的应力场的实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洪贤 《岩土力学》2009,30(2):483-486
基于条形药包的爆破特性,针对隧道爆破的装药形式,把隧道爆破简化成几个条形药包的微差爆破,在隧道爆破区域的径向应力波为柱形,隧道掘进的轴向应力波为几个并列半圆形。应力波强度分布很不均匀,爆破区域的径向应力强度最大,向爆区端部延伸径向应力强度逐渐减小。进入爆区端部后,应力强度减小更明显。随着与爆区轴线夹角的减小,端部应力强度再次减小,爆区端部轴线方向应力强度最小。  相似文献   
992.
刚性桩复合地基地震反应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思宇  宋二祥 《岩土力学》2009,30(3):785-792
为研究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抗震性能,用刚性桩复合地基振动台试验验证了所采用的等效线性方法及其参数取值,在此基础上针对实际问题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对地基分层、土体模量、桩径、桩长、垫层厚度和垫层模量等因素对复合地基地震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等效线性方法能较好地模拟结构-复合地基相互作用的特性;上部结构惯性力和自由场变形对复合地基桩身内力影响都较大;地基明显软硬分层的存在,会使桩身内力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993.
粉质黏土图像的纹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金明  羌培  张鹏飞 《岩土力学》2009,30(10):2903-2907
粉质黏土通常为絮状结构, 难以使用肉眼直接判别出颗粒的形状和大小。将现场拍摄得到的粉质黏土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得到了灰度图像灰度直方图的6个纹理特征参数(均值、方差、平滑度、3阶矩、能量、熵)。在建立灰度共生矩阵的基础上,得到了像素平面分布关系的5个纹理特征参数(角2阶矩、对比度、相关度、逆差矩、熵)。对这些纹理特征参数与粉质黏土传统工程性质指标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相应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粉质黏土图像的纹理特征参数与传统工程性质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于快速确定粉质黏土的工程性质指标,对软土地区岩土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4.
地表参数反演及城市热岛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TES算法实现了ASTER地表温度的反演,在对发射率估算方法改进基础上,利用单窗算法反演1989年TM地表温度。结合C地形校正,利用线性光谱模型提取植被覆盖度与城市不透水面密度,利用反射率提取NDVI。从多方面对城市热岛时空演变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与等间距法相比,均值-标准差法可以较合理地刻画地表热场的分布,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开不同时相的差异。最后时空对比及空间统计学分析显示,1989~2004年间福州市城市热岛面积、热岛强度都有所增加,城市热岛总体趋势为西北-东南走向,并逐渐向北-南方向偏移,而且城市热岛重心向东南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995.
近45 a六盘水大风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961—2004年六盘水市各测站逐日风的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六盘水地区大风天气的分布情况、年际变化及大风发生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5 a大风天气西南部最多,北部次之,东部最少;六盘水市一年四季均有大风天气出现,但大风天气的出现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出现频次最高,冬季次之,秋季最小;六盘水市各地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每年的2—5月,3月最多,4月次之,9月最少;大风天气20世纪60、70年代持续偏多,进入80年代后,大风日数持续偏少,在1980年附近急剧减少,从总的气候趋势看,大风天气总日数近45 a来呈下降趋势;年总大风日数在1980年附近存在突变现象,表现为日数的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996.
新疆东天山的白石泉Cu-Ni硫化物矿床一直受到众多构造学家、岩石学家和矿床学家的关注,但是数学地质在此地的研究尚属空白。文中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进行了系统采样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SPSS数学统计软件系统的研究Cu-Ni变量与造岩元素变量的关系,建立Cu-Ni变量与其他变量的回归方程,验证与解释白石泉Cu-Ni硫化物矿床的成因、岩浆来源等问题,对指导找矿勘探有重要作用,对应用数学地质方法有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离子分布函数的20矩近似在非相干散射谱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Grad理论,以麦克斯韦分布函数为基,将离子分布函数展成20矩近似的形式,讨论了黏滞张量项与热流项对离子分布函数的影响.在电场比较弱的情况下,沿着E×B和E的方向上,热流矢量项和黏滞张量项是可以分别忽略掉的.离子温度的各向异性特征和分布函数的不对称性是由黏滞项和热流项引起的.利用Sheffield理论计算得到了非相干散射谱,并对13矩近似和20矩近似得到的非相干散射谱进行了对比.在电场比较弱的情况下,这两种近似基本一致,而当电场增强时,热流张量项的贡献变得很明显,温度各向异性的特征加剧.此时与13矩近似相比较,20矩近似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以温度各向异性为特性的非麦克斯韦分布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998.
张旭  魏宝君  刘坤  田坤 《地球物理学报》2009,52(9):2394-2401
采用改进型逐次逼近解法(MSAM)和Aitken加速技术相结合的迭代算法计算二维积分方程.该算法将纵向成层原状地层作为背景地层,将计算区域限制在井眼和侵入带内,具有未知量数目少、收敛速度快、计算精度高的优点.利用该算法对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量仪器在轴对称二维地层中的响应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幅度衰减曲线和相位移曲线受井眼、侵入和围岩的影响程度不同,二者径向探测深度和垂向分辨率也有差异,利用补偿后的幅度衰减电阻率曲线和相位移电阻率曲线交叉点的坐标可精确确定地层层界面位置.  相似文献   
999.
基于GSLS模型TI介质衰减拟声波方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以及高分辨率勘探需求的增加,我们希望能够更准确地模拟地下介质,得到更丰富的地层信息.然而,传统的声学假设并不能描述实际地层所存在各向异性和黏滞性,使得成像分辨率较低.为了实现深部储层的高精度成像,本文同时考虑了介质的各向异性和黏滞性,从TI介质弹性波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各向异性GSLS理论,并通过声学近似方法导出基于GSLS模型的各向异性衰减拟声波方程.数值模拟表明该方程既能准确地描述各向异性介质下的准P波运动学规律,又能体现地层的吸收衰减效应;模型逆时偏移结果表明,在实现成像过程中考虑各向异性和黏滞性的影响,能对高陡构造清晰成像,且剖面振幅相对均衡,分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00.
A three-dimensional problem of cross interaction of adjacent structures through the underlying soil under seismic ground motion is investigated. The story shears and lateral relative displacements (drifts) are the targets of the computations. These are calculated using a detailed modeling of soil, the foundations and the two adjacent structures. An equivalent linear behavior is assumed for the soil by introducing redu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consistent with the level of ground shaking for the free-field soil. Then a distinctive soil zone (the near-field soil) is recogniz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foundations where the peak shear strain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a severe earthquake and the presence of structures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strain threshold up to which the soil can be modeled as an equivalent linear medium. It is shown that it is still possible to use an equivalent linear behavior for the near-field soil if its shear modulus is further reduced with a factor depending on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adjacent structures, the near-field soil, and the design earthquake. Variations of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different adjacent structures with their clear distance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