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8篇
  免费   656篇
  国内免费   812篇
测绘学   616篇
大气科学   839篇
地球物理   777篇
地质学   1608篇
海洋学   439篇
天文学   192篇
综合类   426篇
自然地理   204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91.
基于MODIS NDVI的西辽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时空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西辽河流域为案例区,以MODIS遥感数据为基础,选取2000、2005和2010年时间点,利用NDVI时间序列信息,结合西辽河流域不同作物物候历,运用决策树提取模型,获取西辽河流域春玉米、春小麦和大豆等主要作物的空间分布信息,定量揭示了10年间西辽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2010年西辽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 965.08 km2,其中春玉米播种面积约占流域主要粮食作物的92.28%,集中在西辽河流域下游地区;春小麦播种面积占比3.14%,以西辽河流域中游面积最大;大豆播种面积占比4.58%,以西辽河上游流域面积最大。(2)2000-2005年西辽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幅增加,涨幅达29.77%,集中在西辽河流域下游地区。其中,春玉米播种面积增长38.99%,春小麦播种面积减少39.04%,大豆播种面积增长21.27%。(3)2005-2010年西辽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长缓慢,涨幅为5.18%,集中在西辽河流域下游地区。春玉米播种面积呈现增加趋势,春小麦呈现减少趋势,大豆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92.
北京市健身俱乐部多尺度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健身俱乐部是现代城市游憩空间中的新事物。利用点格局识别和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借助GIS和地统计分析等软件,分析北京市健身俱乐部空间格局特征。最邻近距离系数和样方分析表明,健身俱乐部在全局尺度上存在明显空间聚集,但在行政分区和交通线路分割的单元中,则表现出聚集、随机和离散分布的不同空间格局。1~5km共5个尺度格网单元统计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健身俱乐部空间格局具有显著尺度效应。样本密度、最邻近距离系数、Moran’s I系数分析发现,样本密度和最邻近距离系数均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和空间自相关,其中2km、3km尺度反映的微观形态特征最为显著。证明全局尺度并非分析健身俱乐部空间格局的唯一和最好尺度,部分微观单元上空间格局将更明显,格局特征也可能会与全局尺度相反。因此多类型、多尺度统计单元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点要素分布的规律。多尺度空间格局研究,为准确描述城市游憩空间中的点要素空间格局特征,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具体实证。  相似文献   
993.
典型滑坡监测点优化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与模糊模式识别算法提出了滑坡监测点优化布置的基本方法。以链子崖危岩体为例,以Ⅳ-Ⅳ′剖面作为滑坡监测点优化布置的典型剖面,根据监测变量(位移)对外界干扰因素作用下的灵敏度大小与监测信息量获取大小之间的关系,对该危岩体的监测变量(位移)进行了灵敏度分区研究,进而对该典型剖面的监测点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链子崖危岩体地表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位移量明显和状态变化灵敏度较高的部位,深部位移监测钻孔宜穿越所有水平位移变化的灵敏区域。  相似文献   
994.
三峡库区作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有关构造特征与滑坡之间的因果关系及相同局部构造上多个滑坡个体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很少。在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研究现状,以作辑托背斜和巴东断裂为研究重点,对局部构造与滑坡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大型滑坡发生与局部构造类型及河流切割局部构造的部位相关,不仅体现于对单个滑坡的控制,更体现在对整体岸坡演化规律、个体滑坡演化因果关系的控制上。对研究区而言,滑坡的形成与作辑托背斜构造样式和巴东断裂的反转活动相关,也与长江切割局部构造位置相联系,使滑坡类型在局部地段发生根本性转变,表现出岸坡破坏发展空间演化过程有很强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995.
This paper principally focuses on th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spatial pattern and regional types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Xuzhou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in China.Using satellite images of Xuzhou City taken in 2007 and 2008 and models of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 and spatial metrics,the paper conduct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morphological pattern of rural settlements,and finds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First,rural settlements in Xuzhou City are significantly agglomerated in terms of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meanwhile,there is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geographical density distribution.Second,the scale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Xuzhou City is larger than the average in Jiangsu Province,and the histogram of the scale data is more even and more like a gamma distribution.There are a significant high-value cluster in the scale distribution,and local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cale and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Xuzhou City.Third,the morphology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Xuzhou City shows relative regularity with good connection and integrity,but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morphology is anisotropic.Finally,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nsity,scale,and form of rural settlements,the rural settlements of Xuzhou City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A high-density and point-scattered type,a low-density and cluster-like type and a mass-like and sparse type.The research findings could be used as the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rural planning and community rebuilding,particularly in less-developed areas.  相似文献   
996.
Labile organic carbon (LOC) is a frac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with rapid turnover time and is affected by soil fertilization. This investigation characterized the SOC content, LOC content and LOC distribution in the treatment plots of surface soil erosion at five levels (0-, 5-, 10-, 20- and 30-cm erosion). The soil had received contrasting fertilizer treatments (i.e., chemical fertilizer or chemical fertilizer + manure) for 6 year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both SOC and various LOC fractions contents were higher in the plots with fertilizer + manure than in those with fertilizer alone under the same erosion conditions. The SOC and LOC contents de- creased as the erosion depth increased. Light fraction organic carbon,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easily oxidizable organic carbon (KMnO4-oxydizable organic carbon), an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were 27% 57%, 37%-7%, 20%-25%, and 29%-33% higher respectively in the fertilizer + manure plots, than in the fertilizer alone plots. Positive correlations (p 〈 0.05) between SOC content and different fractions contents were observed in all plots excep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SOC content and 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the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bviously, fertilizer + manure treatments would be conduciv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LOC and SOC in the Black soil of Northeast China.  相似文献   
997.
???????????????????????о???????????????????????????????????????????????????????????????????????????????????????????????????????????????????????????y????????????????????????ó?????????????????????????  相似文献   
998.
本文的相关分析表明,在1948~2009年期间东亚夏季风(EASM)与前期春季(4~5月)北大西洋涛动(NAO)之间存在显著的年际相关关系,但这种关系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在1970s发生了由正相关到负相关的转变.进一步的合成分析指出,春季NAO与EASM之间年际相关关系的转变,与春季和前期冬季(12~3月)北大西洋海盆尺度的海-气耦合模,即NAO-海温异常(SSTA)三极子耦合模的影响作用密切相关.春季NAO异常对EASM年际变化的影响主要依赖于前者所激发的SSTA三极子模态由春季到夏季的记忆性.然而,该模态不但受到春季NAO的控制,而且还会受到前冬NAO-SSTA三极子耦合模的增强或削弱作用,其中后者的影响作用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1970s之前,前冬NAO-SSTA三极子耦合模对春季SSTA三极子模态存在明显的非对称作用,即前者主要对后者的正位相异常存在显著的削弱作用;在1970s之后,前者对后者正/负位相异常的影响作用均不明显.因此,在春季NAO对称作用与前冬NAO-SSTA三极子耦合模非对称作用的共同影响下,春季NAO与SSTA三极子模态的年际相关关系存在显著年代际变化,进而引起了春季NAO与EASM的年际相关关系在1970s的转变.  相似文献   
999.
全张量探测技术以其信息量大、精度高、干扰小等优点在地球物理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提出采用张量局部波数法来进行位场全张量数据的解释,首先给出了张量局部波数的定义,然后推导出利用张量局部波数法进行反演的基本公式.本文方法在进行张量数据反演时无需事先知道场源体的类型(构造指数)即可获得场源体的位置信息,且可根据位置参数对场源体的类型进行估计.通过理论模型证明张量局部波数法可以很好地完成位场全张量数据的反演工作,并将其与常规局部波数法进行对比,证明全张量局部波数法的反演结果更加准确,即使在测点分布不合理的情况下,张量局部波数法仍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最后应用张量局部波数法对美国得克萨斯州实测重力数据进行了反演,其反演结果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00.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系统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应用情况。该系统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实时性和实用性强、业务化运行稳定;实现了多种尺度和不同种类信息的实时采集、快速传输和直观显示,具有业务管理、作业预警信息发布、作业决策指挥、作业效果评估结果及时发布等多种功能。该系统的运用,加强了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管理,大大的提升了人影业务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