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0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287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174篇
地质学   759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4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新疆煤层气资源赋存特征及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新疆主要煤田的煤炭资源分布特征,煤变质特征及构造特征分析,探讨新疆的煤层气资源赋存特征,对新疆主要煤田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潜力进行初步评价,新疆的煤层气基本属于少生中储型,虽然单位含气量较低,但煤炭资源非常丰富,且相对集中,煤气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2.
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李廷栋 《地质通报》2002,21(7):370-376
《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记录及机制》科研项目实施4年取得一些新进展:证实西昆仑存在两种基底和4期构造变形;大幅度提高了可可西里盆地研究程度,重塑了滇西高原隆升史;厘定了冈底斯构造-岩浆岩带时空结构和地壳生长方式;进一步查明羌塘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存在3个亚带和4个活动高峰期;确定南迦巴瓦构造结为一楔入构造,由3个构造单元组成,南迦巴瓦群为元古宇;GPS监测获得高原北部地壳运动速率,发现两个涡旋构造;把高原岩石圈划分为3种类型,识别出3种地球化学端元;获得一批有关高原隆升、盆地沉积、地质年代等的新数据,对高原隆升及对气候影响等提出一些新认识。  相似文献   
73.
New progresses are introduced briefly about the water cycle study on atmosphere of China made in recent years. The introduction includes eight aspects as follows: 1)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2) stability of climatic system, 3) precipitation sensitive region, 4) regional evapora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5) water surface evaporation, 6) vegetation transpiration, 7) cloud physics, and 8) vapor source.  相似文献   
74.
Natural seismicity and induced seismic event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seismotectonic deformation method through the example of earthquakes in the Toktogul Reservoir region in the Central Tien Shan, Kirghizia. The parameters of seismotectonic deformation of various sites in the Toktogul Reservoir region are described, based on a statistical study of focal mechanisms. The relationship of induced seismicity to changes of water level in the reservoir is reviewed. The temporal stress-strain characteristics are investigated. Average focal mechanisms for the entire region, as well as areas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Toktogul Dam are analyzed.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seismotectonic deformation varies in time from compression to extension-opposite to what is expected from the influence of the reservoir load; strike-slip motions become oblique thrusts. Changes in the orientation of focal mechanisms coincide with the time of maximum rate of the filling of the reservoir.  相似文献   
75.
从宽角地震数据得出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南部的速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为INDEPTH计划的第一阶段,完成了一条跨过特提斯喜马拉雅南缘的深地震共中点(CMP)剖面,它绘制出俯冲到喜马拉雅之下的印度大陆地壳的顶部(主喜马拉雅道冲或MHT)和底部(莫霍层)轮廓。我们用移动式地震仪记录了CMP剖面的爆炸,偏移距最大达155km。短偏移距数据证实了CMP剖面的数据,而我们的大偏移距数据则以强反射带为主。我们将这一反射带的强的初始相位解释为藏南滑脱系(STD),而其最后一个相位则为MHT的反映。我们用CMP剖面的初动数据去详细地模拟最上部2km的结构。亚东裂谷系中年青的伸展盆地的深度约束在2km,给出了裂谷东侧的断距为4.6km,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内的正断层,E-W向伸展1.5%。宽角数据用于建立地表到MHT的地震波速度模型。STD反射体北倾13°,从约6km深(在CMP剖面南端之下)到22km深,然后变平,倾角减至5°。这样,我们的观测提出STD是一个深的基底断裂,对MHT,我们观测到倾角为75°,NNE倾,从高喜马拉雅山脊下的-20km海拔到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约70km处的-36km海拔(地表下40km)。我们提出印度地壳可能俯冲到缝合带地表之下,却不可能是整体俯冲。  相似文献   
76.
我国一些铜镍硫化物矿床主要金属矿物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镍、铜共生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是镍矿也是铜矿的重要矿床类型。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是这类矿床的主要金属矿物。它们的某些矿物学特征,特别是微量元素Co/Ni比值,与其他铜矿类型明显不同,这三种矿物组成不同于任何其他铜矿类型的典型矿物共生组合, 形成特殊的海绵损铁状、球滴状构造。  相似文献   
77.
薛步高 《地质论评》1993,39(5):450-458
云南省金及伴(共)生金矿,可划分10个成矿带(区),含7个成矿亚带(区),主要分布在大地构造单元的活动区及稳定区的边缘,多沿深大断裂两侧分布。伴(共)生金矿划分8大成因—工业类型,占储量比例大的为火山岩型、沉积变质型、沉积改造型,其中火山岩型、热液型、斑岩型、岩浆型,通过深入工作,往往有发展为独立金矿的可能、而沉积改造型一般只能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78.
地震序列类型判据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9.
介绍了宝鸡市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及特征,并着重分析了宝鸡市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认为虽然造成区内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甚多,但近年来大多与人为因素诱发有关。因此,在国土开发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应重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避免因人类不适宜的活动而诱发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80.
莺歌海盆地海相生物气特征及生化成气模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黄保家  肖贤明 《沉积学报》2002,20(3):462-468
莺歌海盆地浅层第四系-上新统存在丰富的生物气资源,已发现生物气的组成以甲烷和氮为主、干燥系数高达0.99,甲烷碳同位素轻(-65.57‰~-63.14‰)尤其是氢同位素偏重(-172.1‰~-108.5‰)是该区生物气的重要特点.研究表明,该区第四系-上新统海相沉积有机质是生物气的基质,这套源岩的平均有机碳含量约0.4%,有机质中细菌可利用基质以粗纤维、半纤维素和蛋白质为主,特别是有机质生化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氨基酸、乙酸含量异常高,揭示其正处在活跃的生化成气时期;根据模拟实验结果结合本区的地质条件,初步确定生物气生成的主带在35~65℃之间、生化成气下限深度约为85℃(对应井深约2000 m,实际埋深1900 m左右),进而建立了海相生物气的形成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