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6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3 毫秒
91.
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利用气象观测数据、玉米产量及面积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气候变化事实及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1971年以来,东北地区≥10℃积温增加了262.8℃,≥10℃积温带(以2700℃为例)平原区向北推进了约200~300km左右,向东扩展50~150km。1991年开始玉米生长季(4~9月)降水量持续减少,年平均水分亏缺量达391.5mm,湿润区缩小,有变干趋势。初霜日推后7~9天,无霜期延长了14~21天,霜冻灾害几率降低。20世纪90年代后,玉米延迟型冷害进入低发期。随着热量资源的增加,玉米可种植区范围不断扩大,种植北界北移东扩,玉米适播起始时间提前。玉米总产、播种面积增加趋势分别为967万t/10a、72万hm2/10a。未来40年东北地区玉米产量以减产为主,与过去30年(1961~1990年)相比平均减产9.5%左右。调整玉米种植布局和品种搭配,依靠水利工程和推广旱作农业技术,选种耐旱、抗病、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是实现东北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2.
吉林省西部玉米生产水足迹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玉米是吉林省西部的主要农作物,通过在吉林省西部开展玉米大田试验,探讨在相同的土壤及农田管理条件下,不同试验年份玉米生产需水及水分来源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分析玉米生产水足迹的动态变化,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 a大田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产水足迹以绿水足迹为主,占80%以上,蓝水足迹不足1%,灰水足迹介于10%~20%之间。而在绿水足迹中,降水较充足的年份,有效降水足迹占70%以上,一般干旱年份有效降水足迹占一半,极端干旱年份有效降水足迹则只占30%,这将对土壤水分平衡带来不利影响。3a中,单位质量玉米蓝水量约0.005~0.006 m3/kg,占单位质量玉米需水量的比例低于1%;单位质量玉米绿水量为0.559~0.839 m3/kg,占单位质量玉米需水量的99%以上;单位质量玉米灰水量为0.099~0.122 m3/kg。通过对玉米生产水足迹的研究,明确了绿水在吉林省西部雨养农业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3.
赤峰、通辽地区是内蒙古玉米作物的主要产区,文章统计并分析了1979—2008年该地区玉米生长期的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计算了玉米生长期的干燥度指数,并利用干燥度指数分析了温湿条件对玉米气象单产的影响,结果显示:玉米生长期的温湿条件是影响单产波动的主因,当温湿条件有利时,玉米将增产,否则会减产。  相似文献   
94.
放牧制度对荒漠草原可萌发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苏尼特右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划区轮牧与自由放牧的比较试验,研究可萌发土壤种子库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结果表明:①可萌发种子库物种组成在划区轮牧草地为11种,自由放牧草地为8种,封育禁牧区为9种,划区轮牧较自由放牧和禁牧有利于提高草地群落可萌发土壤种子库的植物种数以及多年生优良牧草;可萌发土壤种子库密度在封育禁牧区为(19 533.33±10 552.83)粒·m-2,划区轮牧区为(3 233.33±524.21)粒·m-2,自由放牧区为(2 553.60±2 152.48)粒·m-2,可萌发土壤种子库密度封育禁牧区显著高于划区轮牧区与自由放牧区,两放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②不同处理可萌发土壤种子库垂直分布有共同趋势, 有75.06%~83.19%分布在0~5 cm土层内,14.16%~21.68%分布在5~10 cm土层内,2.65%~4.90%分布在10~15 cm土层内,且不同土层可萌发土壤种子库密度均为封育禁牧区显著高于划区轮牧区与自由放牧区,两放牧处理间无显著差异。③划区轮牧区可萌发土壤种子库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高于自由放牧区。划区轮牧区和封育禁牧区可萌发土壤种子库组成的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857。  相似文献   
95.
介绍了江西南昌某郊区采集的成熟期(2008年9月)和收割期(2008年10月)的水稻籽粒中多环芳烃(PAHs)的富集情况,并与同时期的环境介质(土壤、空气气相以及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分布情况作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稻籽粒中16种多环芳烃(∑PAHs)总量平均为(74.8±13.6)ng/g,水稻土壤中∑PAHs含量平均为(203.7±14.3)ng/g,空气气相样品中∑PAHs含量平均为68.25 ng/m3,以3环和4环多环芳烃为优势化合物;颗粒物样品中∑PAHs含量平均为42.28 ng/m3,以4环、5环和6环多环芳烃为优势化合物。各介质多环芳烃含量在国内同类地区中均位于中等偏下水平。将多环芳烃在水稻籽粒和各个介质之间的生物富集系数与化合物的辛醇分配系数KOC、KOA作对数变换后比较,发现水稻籽粒中多环芳烃的分布与水稻土和空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没有太大关系;而与空气气相中的多环芳烃关系较明显,证实了前人得到的气相化合物对植物体内化合物的分配起着主要贡献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96.
97.
基于GIS的复杂地形洪水淹没区计算方法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利用GIS技术计算洪水淹没区范围一直是灾害评估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给出两种情形下基于种子蔓延算法的淹没区计算方法,即有源 淹没和无源淹没。淹没区计算精度主要取决于空间数据精度的优劣;种子蔓延算法及探测分辨率决定了整个模型的效率。文中最后给出了该模型在“水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得到验证和实现的实例。  相似文献   
98.
After-ripening of Cenchrus ciliaris L. spikelets was modelled during storage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and equilibrium relative humidities (e.r.h.). At 40 and 50% e.r.h., the rate of after-ripening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increase of storage temperature. The highest after-ripening rate was achieved by storing the seeds in 40°C and 50% e.r.h. At 70% e.r.h., however, seeds remained viable at 20 and 30°C but largely failed to after-ripen. Use of the model to predict the storage period required for decreasing dormancy to any desired level is described. The application to re-seeding degraded rangelands in arid area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
LIU Ren-yi  LIU Nan 《地理学报》2001,11(2):187-192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o study flooded area and damage evaluation has been a hotspot in environmental disaster research for years. In this paper, a model for flooded area calculation and damage evaluation is presented. Flooding is divided into two types: ‘source flood’ and ‘non-source flood’. The source-flood area calculation is based on seed spread algorithm. The flood damage evaluation is calculated by overlaying the flooded area range with thematic maps and relating the result to other social and economic data. To rais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model, a skipping approach is used to speed seed spread algorithm and all thematic maps are converted to raster format before overlay analysis. The accuracy of flooded area calculation and damage evaluation is mainly dependent upon the resolution and precision of the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data, upon the accuracy of registering all raster layers, and upon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information. This model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in the Zhejiang Province Comprehensive Wate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The applications show that this model is especially useful for most counties of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00.
为分析安徽省夏玉米全生育期涝渍灾害发生的特征,定量化评估涝渍灾害风险程度。利用安徽省48年的气象资料(1971-2018年),采用夏玉米涝渍指数模型,计算分析了安徽省夏玉米涝渍指数的时空特征,并确定了夏玉米涝渍指数等级指标,最后采用灾损风险指数模型得到了安徽省夏玉米产量涝渍灾损风险分布。结果表明:(1)夏玉米全生育期涝渍指数以0.027/10a的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6月上旬和8月上旬上升趋势最为明显;涝渍指数的空间分布显示其值变幅在0.08~0.38之间,其中大别山区、江南中东部和淮北局部是夏玉米涝渍指数的高值区。(2)建立的夏玉米涝渍灾害等级指标和实际涝渍减产的结果较为一致,其中涝渍等级与实际减产率一致的比例为82.2%。(3)而夏玉米涝渍产量灾损风险分布显示大别山区、江淮东部和江南东部地区是安徽省夏玉米涝渍产量损失的高风险区。研究结果对开展区域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