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5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390篇
测绘学   1872篇
大气科学   217篇
地球物理   667篇
地质学   980篇
海洋学   310篇
天文学   618篇
综合类   454篇
自然地理   30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浊点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个特性参数,它是非离子表面活性荆溶液由透明变浑浊,和由浑浊变透明的平均温度。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实验测定了有机酸、醇、无机盐、聚合物等添加剂对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浊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加任何添加剂时,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的浊点为89℃;添加有机酸时,浊点随浓度升高先下降后上升;添加醇时,碳链短的随浓度升高浊点升高,碳链长的随浓度升高而下降;添加无机钠盐时,浊点随浓度升高而下降;添加聚合物时。浊点超过100℃。  相似文献   
82.
双鸭山矿区矿井充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双鸭山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多年生产实践资料(矿井涌水量与其相关因素——地貌、采掘深度、回采面积、巷道长度、岩性、构造、降雨的关系),阐述了矿区充水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含水砂层覆盖下采区进行水文地质勘探的重点及开采含水砂层覆盖下煤炭资源的主要防治水措施,对同类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开采煤炭资源具有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3.
进一步搞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搞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确保审计质量,值得我们深入思索和关注。做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明确审计范围,把握审计重点,评价客观公正;对任期较长的责任人进行任期期间经济责任任审计;及时下达审计决定,保证审计工作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84.
薄层水流速度测量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水流影响电解质扩散和其导电特性的分析,结合电解质脉冲在水流中迁移的数学模型,设计了薄层水流速度测试系统。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了操作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参数计算和分析自动化。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水槽实验中用流量法测量的流速和电解质扩散法测量的水流速度误差很小,说明用此系统测量浅层水流的流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5.
MATLAB作为最优秀的数学软件之一,在国内外工程技术界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其强大的数据计算和图形显示功能尤为突出。复杂的物探重力基点网平差计算通过用MATLAB的矩阵计算功能,变得简单易懂。而编制的MATLAB的M文件程序,计算快速准确。相信MATLAB在物探数据处理工作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根据库仑静应力变化的概念,对青藏块体中部地区1997年11月8日玛尼7.9级地震及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应力触发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不同震源机制解计算结果表明,玛尼地震造成了昆仑地震断层面上10^-3MPa量级的库仑应力增量,该变化仅使得昆仑地震的发生提前了最长10年左右,表明当前地壳应变能水平可能并不很低。对照20世纪初以来全球7级以上强震频度和强度演化特征与地球自转变化的关系,认为地球自转幅度衰减、变化频率升高是近期强震活动的重要控制因素。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发生,可能是地球自转持续加速阶段后期,青藏块体内部区域应力场逐渐强化,及玛尼地震应力触发的结果。  相似文献   
87.
邓韫 《华南地震》2003,23(1):51-56
根据1900~2000年中国大陆、台湾及全球地层记录及前人的研究,论证了地层周期存在的可能性及形成机制。作者认为,是太阳活动、月球运动轨道及各行星运动轨道的周期性变化,通过磁力及万有引力改变地球内部物质的分布,从而引起地球自转速度的周期性变化,最终致使地展出现周期性的活跃期及平静期。  相似文献   
88.
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NO3-N深层积累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长期试验资料为基础,着重分析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系统中施肥、作物、降水、耕作措施以及土壤类型和特性对产生土壤NO3-N深层积累的影响.分析发现,氮肥的过量施用和400~800 mm降水量偏低是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NO3-N积累在100~300 cm土层的主要因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NO3-N深层积累显著增加;氮磷配施有助于降低其积累量.不同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也是影响NO3-N深层积累的因素,作物之间的轮作方式会有效降低NO3-N深层积累;休闲期种植合理植物可有效降低NO3-N深层积累.NO3-N深层积累主要产生在质地较重的土壤上,带正电荷粘土矿物对NO3-N吸附是导致热带土壤中NO3-N积累的主要因素.深入研究深层积累NO3-N的生物有效性、迁移变化机理、与作物根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土壤性状和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Based on Coulomb static stress variation, the stress trigging action of the Mani ( Ms7.9, Nov.1997) earthquake on the West Kuulun Mountains Pass (MsS.1, Nov. 2001 ) earthquake is researched. Results of different source mechanism resolutions show that a 10_3 MPa Coulomb stress due to the Mani earthquake was added to the fracture fault of the Kunlun earthquake, and this may shift the broken date to about 10 years earlier, and infer that the stress level in the crust is not low. Compa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ong earthquake strength and frequency and earth rotation change, it is shown that the strength‘s decrease and the variation period‘ s shortening of earth rotation are important controlling factors on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y. This great event with Ms = 8.1 took place probably due to a gradual strengthening background of regional stress field within the Qinghai-Xizang block in the period of acceleration of change of day‘s length and stress triggering from the Mani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90.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untilted paleomagnetic data obtained from the early Miocene strata around the Kanazawa‐Iozen area, in the eastern part of south‐west Japan. A thick pile of volcaniclastics and marine transgressive sediments underlie the area; they were deposit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Japan Sea opening event. Progressive thermal demagnetization tests isolated stable primary magnetic vectors from eight sites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Iozen Formation. Overall, the tilt‐corrected mean direction of this unit is D = 36.4°, I = 51.6° and α95 = 12.1. Together with a published paleomagnetic and chronological database, 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clockwise rotation of south‐west Japan, linked to the back‐arc opening, commenced in the early Miocene and accelerated at the same time as rapid subsidence along the Japan Sea coast. Post‐opening, differential rotation within the eastern part of south‐west Japan is assumed, based on selected paleomagnetic data from the latest Early Mioce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