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402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553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28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Among the regression-based algorithms for deriving SST from satellite measurements, regionally optimized algorithms normally perform bett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global algorithm. In this paper,three algorithms are considered for SST retrieval over the East Asia region (15°-55°N, 105°-170°E),including the multi-channel algorithm (MCSST), the quadratic algorithm (QSST), and the Pathfinder algorithm (PFSST). All algorithms are derived and validated using collocated buoy and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GMS-5) observations from 1997 to 2001.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riva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algorithms is the quality control procedure for the buoy SST data and an improved cloud screening method for the satellit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The regionally optimized MCSST algorithm shows an overall improvement over the global algorithm, removing the bias of about -0.13℃ and reducing the root-mean-square difference (rmsd) from 1.36℃ to 1.26℃. The QSST is only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MCSST. For both algorithms, a seasonal dependence of the remaining error statistics is still evident. The Pathfinder approach for deriving a season-specific set of coefficients, one for August to October and one for the rest of the year, provides the smallest rmsd overall that is also stable over time.  相似文献   
912.
冬季北大西洋海温年际、年代际变化与中国气温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1951~2001年)海洋表面月平均温度资料、500 hPa月平均高度场以及中国16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旋转方差极大正交旋转法(REOF)和小波变换等方法研究了冬季大西洋中低纬海表温度分布的主要模态及其与中国冬季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北大西洋中部海表温度异常主要表现为2个基本模态,其中反映冬季大西洋20°~50°N区域海表温度异常的第二特征模态,在年际、年代际变化关系上与中国冬季平均气温关系非常密切。进一步研究表明,冬季北大西洋中部海表温度异常,可激发欧亚EU型环流,致使中国冬季气温异常。  相似文献   
913.
利用中等复杂程度热带大气和海洋模式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和大西洋SST通过风应力桥梁的相互作用.利用1958~1998年NCEP分析的海表面温度场(SST)强迫大气模式得到的表面风应力与NCEP分析的同期热通量共同驱动海洋模式,作为控制试验;和控制试验平行,但强迫大气模式的SST在某一海盆取为多年气候平均值的试验作为敏感性试验;比较控制试验与敏感性试验模拟,则可反映风应力桥梁作用下热带某海盆SST异常对其他海盆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某一海盆SST暖(冷)异常总是引起局地海盆表面西部西(东)风异常和东部东(西)风异常;热带太平洋SST暖(冷)异常导致的该海盆东部表面东(西)风异常可以扩展到热带大西洋,从而导致热带大西洋SST冷(暖)异常;热带大西洋SST暖(冷)异常导致的该海盆西部表面西(东)风异常可以扩展到热带太平洋,从而导致热带太平洋SST暖(冷)异常.  相似文献   
914.
2005年山东半岛连续三次冷流暴雪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1,他引:4  
对2005年12月发生在山东半岛北部威海地区的三次冷流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用WRF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三次冷流暴雪发生时低空850hPa层强冷平流与地面降水强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低层和地面都是偏西北风流场,半岛地区呈气旋性弯曲;地面风场存在风向辐合,特殊的地形和海陆温差在北部沿海地区形成海岸锋,为冷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触发机制;从垂直面的风场辐合辐散高度说明了冷流过程较其他降水过程有着明显的低空性.  相似文献   
915.
IDL语言处理HDF格式遥感数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别介绍了HDF格式与IDL语言,说明了数据下载的相关问题。并以MODIS的SST数据为例,详细介绍了用IDL处理HDF格式数据和相应的制图方法。  相似文献   
916.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变化及与海表温度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本文根据西北太平洋近46年(1949年~1994年)热带气旋和5°×5°经纬网格点月均海表温度系列资料,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时空变化及与海表温度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北太平洋海域,海表温度偏高对应热带气旋频数也偏多,在20°N以北、140°E以西海域偏多趋势更为明显。进一步的相关计算显示,近25年来(1970年~1994年)两者之间的各种相关以非线性(指数型)为最佳,以5年滑动平均代表的多年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远远高于逐年变化,高度显著的相关出现在热带气旋频数多年变化滞后海表温度1年左右。  相似文献   
917.
南极磷虾资源丰度及其与海冰和表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2010年南极磷虾48.2区产量数据结合该区域海冰和SST数据,分析了磷虾产量的时空分布,探讨了海冰和SST对南极磷虾资源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48.2区的渔汛期为3—7月,主要作业时间为2—8月,产量约占该渔区年产量的99.3%。回归分析表明,磷虾CPUE变动与海冰和SST面积变化关系明显。磷虾CPUE与海冰总面积年间变化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80),与海冰密集度为90%—100%的海冰面积负相关系数最大(R=0.84);年内变化关系则为一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CPUE随海冰面积的递增先增大后减小,与海冰密集度为60%—70%的海冰面积相关系数最大(R=0.94)。磷虾CPUE与SST为-2—3℃时的总面积年间变化负相关性不显著(R=0.46),但与SST为1—2℃时的面积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91);年内变化关系也为一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CPUE随SST面积的递增先增大后减小,与SST为0—1℃时的面积相关系数最大(R=0.97)。  相似文献   
918.
Using the data of 5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from 1951 to 1995, SST roughly in the same period and OLR data from 1974 to 1994,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nomalies of subtropical high (STH for short) and the tropical circulations including the Asian monsoon as well as the convective activity are studied。 In older to study the physical process of the air-sea interaction related to STH anomaly, the correlation of STH with SST at various sea areas, lagged and simultaneous, has been calculated.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of OLR, wind fields, vertical circulations and SST anomalies in the strong and weak STH, we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circulations and the SST distributions related to the anomalous STH at the western Pacific both in winter and summer.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study of the air-sea intera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the STH in the western Pacific. A special vertical circulation, related to the STH anomalies is found, which connects the monsoon current to the west and the vertical flow influenced by the SST anomaly in the tropical eastern Pacific.  相似文献   
919.
孙淑清 《高原气象》1999,18(4):541-551
对近五年华北地区的降水资料进行了时空分析,研究了水资源枯、丰的变迁及它们的地域特征。并对大气环流及海温异常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华北降水距平有明显的二十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从总体上说,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为丰水期,70年代至90年代则为枯水期,而从1992年以后又开始变为正距平。这种年代际变化有很强的地域性,个别地区表现出与平均趋势截然不同的变化,对比丰水期和枯水期的环流状态发现,华北地区二  相似文献   
920.
确定了近45年华南冬季异常冷月出现的时间,分析了其同期至前期6个月500hPa位势高度场和海沮场的特征。各异常冷月当月500hPa高度场有相似的特征,亚洲-太平洋地区高度场的特征是北高南低,经向环流发展。给出了前期500hPa高度场差异显著月的距平特征。华南冬季各异常冷月至其前期6个月海温距平分布有持续性的特征,1月及其前期1~6个月赤道东太平洋ssT星El Nino特征,2月和12月呈La Nina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