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344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61.
0407号台风"蒲公英"路径突然北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珊  何小宁  凌士兵 《台湾海峡》2005,24(4):448-454
本文主要从天气学的角度分析0407号台风“蒲公英”在巴士海峡上空突然北折的原因,发现双台风相互作用牵制了“蒲公英”,增加了台风路径北折的突然性,而其南侧高压环流的发展对台风路径北折有决定性作用.扩大传统中双台风发生作用的距离,将两个台风之间可以直接、半直接或间接作用的概念引入日常预报中。  相似文献   
662.
闽南一次大范围飑线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加春  潘宁 《台湾海峡》2003,22(3):364-368
本文对2002年4月6日发生于闽南地区的一次大范围飑线过程进行了天气学、雷达回波演变及气象要素变化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判断飑线发生与否不能仅依据本地气象要素的变化,雷达回波等信息将有助于对天气现象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663.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MM5模式,分别选用Eta、Blackdar和MRF3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台风“卡努”(0515)登陆前加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对比分析及其与实况的比较表明:边界层方案对台风强度有明显影响,“卡努”个例试验中Eta方案模拟的台风强度较好,Blackdar方案次之,而MRF方案较差.边界层通量分析表明这种差别主要是由水汽凝结潜热释放多寡造成的.边界层方案的差异也导致台风动力和热力结构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都出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64.
“海棠”台风在弱环境场引导气流中,受台湾东南面生成的次生低压的吸引作用,产生了打转效应.台风形成的不对称结构影响其移向和降水分布,路径突转时极易产生短时强降水.食指状和“人”字形的外螺旋雨带、螺旋雨带最大回波强度区的移动与台风前进方向一致.在台风停滞打转期间台风上下层的正负速度中心极值有一个调整过程,螺旋雨带都很接近同心圆,是台风风力最大的时候.多普勒雷达提供的风廓线产品资料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垂直风场的连续变化,同时也给台风定位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65.
李娜 《陕西气象》2007,(1):41-42
正确选取对比观测的时间,观测前做好经纬仪的水平、方位、焦距的调整,提高经纬仪的观测精度,确保经纬仪观测与雷达观测的误差的精确度,进一步确保雷达观测的精度,保证高空气象资料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66.
中国地基GPS气象应用站网建设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曹云昌  方宗义  夏青  赵志强 《气象》2006,32(11):42-47
地基GPS探测大气具有探测精度高、时间分辨率高、不需要标定、设备可综合利用等诸多优点,随着中国GPS地面基准站网的建设,在将来的基准站网的气象应用方面,可分为两个层次:覆盖全国的、站间距离约100km的国家级GPS大气探测网,主要监测天气尺度的水汽分布和变化,以及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建立站间距约10-40km的中尺度GPS大气探测网,主要任务是监测中尺度水汽场及变化,并利用层析技术获取中尺度水汽廓线。在将来的站网建设时,将主要把国家、地方各部门的基准站网和气象部门的站网相结合,来满足气象部门的业务需要。气象部门的建设,将依赖于中国气象局的业务技术体制,特别是通讯和业务运行体制,面向应用,以期利用该项技术提高气象预报的精度和时效,进行空间天气的监测和气候的监测预测。  相似文献   
667.
近50年来, 中尺度气象学研究一直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首要课题。早在1963年,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就开始参与主持国内首次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尺度气象学试验。此后, 又先后主持了“京津冀灾害性天气监测和超短期预报基地” (1986—1990年)、“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究” (1997—2003年)、“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研究” (1998—2003年) 以及“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2004—2009年) 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这些项目中,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与有关单位密切合作, 独立自主地完成了数字天气雷达系统、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车载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风廓线雷达系统、全自动扫描双通道微波辐射计、自动气象站网、中尺度气象资料自动收集、处理、分析及显示集成系统等研制工作, 并且研制发展了中尺度非静力大气数值预报模式。利用现代中尺度大气探测网, 组织实施了多次中尺度暴雨等大气综合观测试验, 取得了丰富的中尺度观测资料, 为我国中尺度气象发展奠定重要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做出了重大贡献, 先后获得了16项国家科技奖励。  相似文献   
668.
张强  杨兴国 《干旱气象》2003,21(4):82-88
分析了中国气象局专业气象研究所的定位、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一个长期从事科学实践者的视角和专业气象研究所的具体特点,探索性地提出了创建我国一流国家级专业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些重要问题;并结合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的实际,阐述了该所在创建干旱气象科技创新体系过程中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69.
670.
Fumigation under sea-breeze conditions is a major feature of the air pollution meteorology in the coastal industrial region of Kwinana, south of Perth in Western Australia. An intensive field experiment on fum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region in early 1995 with the objective of using the measured data to develop and test a shoreline fumigation model. Fumigation of plumes from the Kwinana Power Station was studied using an instrumented research aircraft, radiosonde balloons,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 lidar, a mobile surface sampler, and sonic anemometers. The study has yielded a detailed and high quality data set as a result of both the range of observations undertaken and of the regularity of the sea-breeze conditions under scrutiny. The details of the experiment are summarised in this paper and some typic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