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137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163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51.
Stone surfaces are sensitive to their environment. This means that they will often respond to exposure conditions by manifesting a change in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Such changes can be more than simply aesthetic, creating surface/subsurface heterogeneity in stone at the block scale, promoting stress gradients to be set up as surface response to, for example,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can diverge from subsurface response. This paper reports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investigating the potential of biofilms and iron precipitation as surface‐modifiers on stone, exploring the idea of block‐scale surface‐to‐depth heterogeneity, and investigating how physical alteration in the surface and near‐surface zone can have implications for subsurface response and potentially for long‐term decay patterns. Salt weathering simulations on fresh and surface‐modified stone suggest that even subtle surface modification can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moisture uptake and retention, salt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from surface to depth, over the period of the experimental run. The accumulation of salt may increase the retention of moisture, by modifying vapour pressure differentials and the rate of evaporation.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experiments suggest that the presence of a biofilm can have an impact on energy transfer processes that occur at the stone surface (for example, buffering against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affecting surface‐to‐depth stress gradients. Ultimately, fresh and surface‐modified blocks mask different kinds of system, which respond to inputs differently because of different storage mechanisms, encouraging divergent behaviour between fresh and surface‐modified stone over time.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52.
价值转换方法在中国生态服务评估中的应用和发展(英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国内和国外生态系统服务物理量和价值量的评估都难以得出让公众和学术界普遍接受的结果,这反映了该领域研究方法还不成熟,需要继续完善。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单位价值量是核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核心。由于中国缺乏完善的市场环境,如何选择一个合理的价格体系作为衡量生态系统服务的单位价值量仍然还是一个难题。目前普遍采用的市场价格很难真实反映消费者剩余,从而导致单位价值或者说最终价值评估结果的不准确。本研究将生态服务划分为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景观愉悦、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持、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维持共9项,就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水体和荒漠6类生态系统的9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生态重要性进行了问卷调查,进而形成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单价体系,通过结果对比发现,该生态系统服务单价体系与基于物质量估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可较准确地反映中国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对重要性,在没有其他更为可靠的方法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该方法对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可以作为适合中国生态系统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工具。对上述方法的合理性我们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约70%的被调查者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估方法,约20%的被调查者认为并不合理,可以肯定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技术取得更新的一些研究成果之前,这种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将长期存在争论。本方法仍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动态性有待考虑,具体应用时可采用生态服务价值生物量调整因子来做进一步修订。  相似文献   
453.
利用Jason-1 SGDR数据分析Tseng波形修正法存在的问题,通过修改参考波形选取策略和异常点插值的定权策略提出改进的波形修正算法。实验表明,改进算法能够避免Tseng法导致的波形前缘变形问题,提高近海海面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54.
九嶷山-姑婆山地区铅锌矿成矿环境分析及找矿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九嶷山-姑婆山地区铅锌矿床成矿环境分析,认为加里东运动形成的EW向构造及NE,NW向基底断裂控制着该区的沉积相变化。地层中铅锌物质主要来源于古隆起的蚀源区,中泥盆统棋子桥组为该区铅锌矿最重要的矿源层,加里东期岩体呈面状侵入,印支期岩体呈岩株状侵入,而燕山期岩体一般呈岩株或岩脉状沿NNE向断裂带或构造交汇部位产出,在岩体接触带或距岩体1-2km处形成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在远离岩体的有利地层(岩性)部位形成沉积改造型铅锌矿。总结了两类铅锌矿的找矿标志,提出了“三带一点”的找矿远景区,强调运用综合方法找矿。  相似文献   
455.
信息空地传输显示系统及试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针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时空中、地面信息交换的实际需求,建立了人影作业信息空地传输系统,采用远程无线通讯技术实现飞机作业的空地信息实时双向、多点、较大数据文件的远距离传输,利用MICAPS系统作为基础平台,建立了一套用于人影作业指挥的信息显示系统,以实现地面气象信息、空中探测信息的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456.
介绍基于RS-232串口控制的人影作业指挥系统的串口通信硬件电路连接、程序结构和地理模型。  相似文献   
457.
改性有机膨润土对苯酚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梅兰  李立 《岩矿测试》2005,24(4):259-261267
利用无机试剂H2SO4、H2O2,对钠基膨润土进行预处理,再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进行改性,并利用改性有机膨润土对苯酚进行吸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土是利用φ=2%的H2O2预处理、经30 g/L CTMAB改性的有机膨润土。  相似文献   
458.
改性坡缕石粘土的全孔分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改善坡缕石粘土的表面性能和提高其实用价值,采用酸浸、酸浸 加热、酸浸 加热 甲醛浸渍3种方法处理天然坡缕石粘土,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_IR)、X荧光光谱(XRF)、BET_比表面积分析(BET_SSA)及全孔分布等分析手段来评估坡缕石粘土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原土相比,经过3种方法处理,坡缕石粘土内部细长而致密有序的晶束被打断、破碎和分散,微晶表面粗糙度增大;杂质特别是碳酸盐的去除效果显著,比表面积是原土的2倍多,总孔容积几乎增加1倍,中孔容积从0.092cm3/g增加到0.15cm3/g左右,平均孔径减小2~3nm;处理后坡缕石粘土的假孔分布峰值在17nm,比原土假孔分布峰值22nm减小约5nm,而且4个样品中的孔几乎都在介孔2~50nm范围内,大孔和微孔很少。但3种处理方法对于坡缕石粘土的处理结果没有太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59.
王剑武 《探矿工程》2005,32(2):64-66
针对河北峪耳崖金矿竖井325中段独头平巷掘进工作面通风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重点阐述了DT-1型高效通风系统的性能及推广应用情况,解决了一直制约着该矿独头平巷掘进工作面通风效果的难题。  相似文献   
460.
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的赵庄矿大巷区,地处太行山西麓中低山区,区内大面积黄土覆盖,局部基岩裸露,地表庄稼、林木较多,建筑物较为密集,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对该区原始资料运用了静校正、干扰波去除、反褶积测试、精细速度分析、偏移成像、修饰性处理等处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地表高差问题、增强了有效信号,剖面的信噪比明显提高。处理后的剖面构造形态清晰可靠,层位接触关系清楚,波组特征明显,较好地解决了煤矿采区地质构造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