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赵世湖  尹丹  窦显辉  郭莉 《测绘学报》2015,44(3):316-322
深入分析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线阵推扫成像过程中运动目标影像的时空移变特性,充分利用卫星多线阵推扫成像传感器排布特点和卫星成像时间、姿态和轨道等辅助参数,建立了线阵推扫时空移变成像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景卫星影像不同波段信息的目标运动信息提取方法,并采用资源三号多光谱影像进行了飞机飞行速度信息提取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基于单景卫星影像提取速度信息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2.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到海水周期性浸淹的木本植物群落,被公认为是海陆边缘重要的蓝色碳汇,但由于其地处海岸带区域,受人类开发利用活动的影响严重。本文选择广西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为研究区,以无人机多光谱和激光雷达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对红树林优势种类进行分类;提出了单木分层分区距离判别聚类分割方法,准确提取了红树林的单木结构信息;估算了研究区红树林地上生物量。得出以下结论:(1)综合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和激光雷达数据,对研究区红树林种间类型识别总体精度可达90.69%;(2)基于分层分区距离判别聚类方法能够较好的提取红树林单木结构特征,树高的提取精度优于冠幅;(3)构建了红树林高度、冠幅与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其中桐花树生物量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最高,达0.83;(4)研究区内红树林地上生物量主要分布范围为1.24—3.6 kg/m2,其中无瓣海桑最高,老鼠簕最低。  相似文献   
113.
现代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论述了现代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包括遥感岩性识别、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地质构造信息提取和植被波谱特征的找矿应用等;总结了遥感地质找矿技术的若干新发展,即多光谱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技术、高光谱遥感技术、遥感生物地球化学技术,以及它们在地质找矿应用中的新发展;对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认识及展望.  相似文献   
114.
全斌  李文文 《测绘科学》2016,41(4):108-112
无人机影像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特性,在体现地物细节上有着多光谱数据所不具有的优势,同时也使得常规的多光谱影像的信息提取方法并不适用于无人机影像,针对这一问题,面向对象法被应用于高分辨率影像信息提取中;与常规方法相比,面向对象法不仅仅是利用影像的光谱信息,也考虑了影像的纹理、颜色、形状指数等多种要素,大大地提高了高分辨率影像的信息提取精度。但面向对象法涉及要素多,需要对研究区有一定的了解,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分类规则。该文分别利用基于光谱分析的阈值法及基于对象的面向对象法,对居民区、丘陵区、水体及混合区进行基础地类信息提取,并从时间及精度2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5.
Forest stand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for ecology and planning in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In this article, we consider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complementary multispectral information from optical sensors to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 may be advantageous, especially through data fusion by back-projecting the LiDAR points onto the multispectral image. A multivariate data set of both LiDAR and multispectral metrics was related with a multivariate data set of stand structural variables measured in a Scots pine forest through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CCA). Four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airs of canonical variables were found, which explained 83.0% accumulated variance. The first pair of canonical variables related indicators of stand development, i.e. height and volume, with LiDAR height metrics. CCA also found attributes describing stand density to be related to LiDAR and spectral variables determining canopy coverage. Other canonical variables pertained to Lorenz curve-derived attributes, which are measures of within-stand tree size variability and heterogeneity, able to discriminate even-sized from uneven-sized stands. The most relevant result was to find that metrics derived from the multispectral sensor showed significant explanatory potential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se structural attributes. Therefore, we concluded that metrics derived from the optical sensor have potential for complementing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LiDAR sensor in describing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forest stands. We recommend the use of back-projecting for jointly exploiting the synergies of both sensors using similar types of metrics as they are customary in forestry applications of LiDAR.  相似文献   
116.
ASTER多光谱遥感数据目前可以用于岩石矿物资源信息的识别和提取。本研究尝试利用ASTER 可见光近红外(VNIR)和短波红外(SWIR)的多光谱遥感数据提取干旱地区的岩石与矿物信息。基于新疆天山西南缘柯坪隆起东部不同地层单元岩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成份以及VNIR SWIR谱域光谱吸收特征的分析,我们采用相关吸收波段深度(RBD)和波段比值(BR)方法对研究区的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图像处理,有效区分和识别了白云岩、石灰岩、砂岩以及阿克苏群的蓝片岩—绿片岩和砂质片岩。白云岩的CO2-3吸收谱带中心波长位于232〖KG*3〗μm,与灰岩的CO2-3 吸收谱带中心波长位置235 μm相比,具有向短波长方向移动的特点,据此可以利用RBD7、RBD8分别有效的识别白云岩和灰岩; 长英质岩石显示Al OH和Fe3+ VNIR SWIR吸收特征,而基性 超基性岩石显示Fe2+ 和Fe、Mg OH特征,利用不同的铁价态和次要矿物可以区分它们:ASTER band2/band1代表了含Fe3+ 矿物分布信息、ASTER band5/band4代表了含Fe2+ 矿物分布信息、RBD6可以估计Al OH矿物的丰度; 砂质/泥质片岩含较多的多硅白云母、绿泥石、黑硬绿泥石以及风化后表面覆盖的其它粘土矿物,在221 μm(band 6)存在有特征的吸收谱带,并且在165 μm(band 4)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而蓝片/绿片岩在221 μm(band 6)反射率较高,不具有明显特征吸收谱带,同时其在165 μm(band 4)反射率较低,因此蓝片/绿片岩ASTER band4/band6 比值低。应用ASTER band4/band6波段比值可以有效的区分开砂质/泥质片岩与蓝片岩/绿片岩。  相似文献   
117.
利用多波段卫星数据进行浅海水深反演方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党福星  丁谦 《海洋通报》2003,22(3):55-60
以遥感反演水深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利用我国南海永暑礁景区的TM数据和实测水深资料,通过TM多波段数据辐射校正、图像与海图地理配推、底质类型分区、潮汐改正和实测水深数据与相应的图像辐射值回归分析,建立了浅海水深反演模型,并进行了浅海岛礁水深的实际计算,总标准误差为2.14m。对我国南海30m以浅岛礁水深地形研究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8.
地处新疆东天山地处荒漠戈壁区的尾亚椭园形杂岩体,在构造上位于卡瓦布拉克微地块中部几个大构造线交切处的构造软弱部位,面积167.40km2,其中外环面积77.28km2,内环面积90.12km2.其近等轴状形态和多期次侵入的复杂岩性,对研究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引起众多学者的注目.长期以来,岩性提取一直是遥感地质工作者希望攻克的难题之一.通过利用多光谱遥感技术对于这样一个面积较大,岩石裸露,岩相复杂的杂岩体进行岩性识别.不仅可以对前人的工作进行补充与完善,为岩浆活动、岩石学、区域构造研究提供新的证据,将遥感岩性识别信息用于尾亚杂岩体的形成、演化机制的探讨,扩大了多光谱遥感技术在地质中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19.
多光谱定量化分析技术在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多光谱定量化解释是遥感技术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多光谱定量化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消除一些干扰因素对遥感解释的影响,而且也是进行遥感地物识别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开展的应用研究工作是,利用航空多光谱遥感(ATM)图像数据提供的高分辨率地物反射光谱信息,系统地吸收和借鉴了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八五”期间在遥感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应用多光谱定量化分析技术,试验性地在我国西北新疆半干旱地质找矿区展开遥感地物识别研究,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为在地质找矿区进行岩性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对开展多光谱定量化解释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0.
图像代数运算主要应用于光谱图像的处理,文中在分析代数运算原理及意义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各种实际情况,设计了功能丰富,界面友好,通用纠错性强的公式编辑器,并利用确定的公式自动引导图像间的运算,复合代数运算器的设计提高了多光谱图像处理的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