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山东省德州市地面沉降具有发展历史久、沉降量大、分布范围广、持续发展等特征,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形势紧迫。为分析《山东省德州市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8—2025年)》控沉目标如期实现的可能性,以德州市地面沉降现状及现有防治手段为基础,通过区域地面沉降速率公式量化计算及中心沉降速率预测进行控沉目标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条件下,控沉目标可以实现。针对地面沉降防治存在的问题,如地面沉降监测手段及监测频率有待提高、防治经费缺乏保障、地面沉降成因机理研究不深入、治理欠缺等,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出发,提出了包括健全监测网络、控采地下水、加大地面沉降知识宣传等控沉建议。该研究可为德州市切实有效进行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多储集岩经蒸汽和热水处理后,可产生明显的软化作用。这种软化作用主要是由于白云石、高岭石和石英的部分破坏和生成蒙脱石。在这种情况下,软化作用是相当大的,直至足以引起储集岩中支撑裂隙的显著愈合,因而,能导致钻井产能的显著减少。已经发现把一些物质(RA) 添加到热液中,不仅能够防止岩石软化,而且能使岩石硬化。这一效果来源于岩石中原始粘土矿物的改变和新生矿物相的重结晶和重新取向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疏浚工程中管道输送淤泥的效率,对淤泥预处理技术——高频微幅振动液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介绍了落球法测量淤泥粘滞系数的实验,对不同性质的淤泥分别进行实验,根据距离振动棒不同位置的小球的沉降速度求出相应位置的粘滞系数,并将其进行比较,获得液化影响范围。实验结果表明,高频振动对于粉砂质淤泥具有良好的液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西大滩地区光合有效辐射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北界西大滩地区2005年度的辐射及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基本特征.结果显示:PAR日变化与总辐射(Q)日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中午大,早晚小;晴天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变化相对比较平滑,阴天的日变化曲线不稳定,晴天的PAR大于阴天日.PAR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夏季大,秋季次之,冬季最小,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光合有效辐射系数ηQ值阴天大,晴天小;ηQ的日变化是中午小,早晚大,年变化呈双峰型,在1.75~1.96 mol.MJ-1之间变化,年平均值为1.88 mol.MJ-1.最后,提出了适合本地区PAR的气候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SWDC-4( Si wei Digital Camera )框幅式数字航空摄影的成果质量检查内容,设计了相应的航摄质量、影像质量、文档资料等成果质量检查方法。此方法在日常生产中可快速检查航摄成果质量,对外业航摄进度和内业后期数据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岩溶塌陷监测内容及方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塌陷是影响和制约岩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在我国也不例外.岩溶塌陷监测是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中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岩溶塌陷监测,可以掌握溶洞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包括大小、位置、应力强度等,进而为岩溶塌陷预测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避免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针对岩溶塌陷问题开展的主要监测工作.从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和形成的3大条件出发,总结出岩溶塌陷监测的内容和相对应的监测技术、方法和手段,为系统性地开展岩溶塌陷监测工作提供技术和方法参考,为更深入地研究岩溶塌陷机理等提供基础支撑.最后,文章指出未来岩溶塌陷监测工作的重点是新兴技术手段和传统监测方法相结合,互补优劣.  相似文献   
17.
张慧  翟宇梅 《气象科技》2017,45(4):750-755
利用我国近海多年的风、浪及温湿资料,采用DB指标和最大距离法相结合的优化K-means聚类算法,对冬季我国近海进行气候区划,避免了传统K-means算法中确定聚类数目和初始聚类中心的主观性。结果表明,冬季我国近海可被划分为3个区域:1区主要包括28°N以北的海域以及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狭长区域,2区主要包括台湾周边海域、台湾海峡、巴士海峡以及自越南东南部起由西南部向东北部的南海大部分海域,3区则主要包括台湾岛西南部海域、北部湾、广东沿海以及南海东南部。根据给出的区划指标,分析各分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海上舰船航行和出海人员的影响,判定1区为基本适宜区,2区为不适宜区,3区为适宜区。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the twice-daily marine atmospheric variables which were derived mostly from the weather maps for 18 years period from 1978 to 1995, the surface heat flux over the East Asian marginal seas was calculated at 0.5°×0.5° grid points twice a day. The annual mean distribution of the net heat flux shows that the maximum heat loss occurs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Yellow Sea, along the Kuroshio axis and along the west coast of the northern Japanese islands. The area off Vladivostok turned out to be a heat-losing region, however, on the average, the amount of heat loss is minimum over the study area and the estuary of the Yangtze River also appears as a region of the minimum heat loss.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heat flux show that the period of heat gain is longest in the Yellow Sea, and the maximum heat gain occurs in June. The maximum heat loss occurs in January over the study area, except the Yellow Sea where the heat loss is maximum in December. The annual mean value of the net heat flux in the East/Japan Sea is −108 W/m2 which is about twice the value of Hirose et al. (1996) or about 30% higher than Kato and Asai (1983). For the Yellow Sea, it is about −89 W/m2 and it becomes −75 W/m2 in the East China Sea. This increase in values of the net heat flux comes mostly from the turbulent fluxes which are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wind speed, which fluctuates largely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9.
刘留  杨学志  周芳  郎文辉 《遥感学报》2017,21(2):218-227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受相干斑噪声的影响,难以很好地保持结构特性,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3维块匹配小波变换的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NL-3DWT(Nonlocal Filter based on 3-D Patch Matching Wavelet Transform)。该算法使用块匹配的3维非抽样小波变换对极化总功率图进行预滤波,在此基础上使用边界对齐窗提取结构相似像素,同时使用Sigma范围选择极化SAR数据的散射相似像素,共同构成相似像素集合;构建结构保持权重函数增大图像结构信息在块相似性度量时的权重,最终实现极化SAR图像结构保持的相干斑抑制。该算法增强了图像结构特征的表达,提高了结构相似像素选择的准确性,机载极化SAR数据实验结果表明,NL-3DWT算法能够在抑制相干斑噪声的同时,更有效地保持极化SAR图像的结构特性和极化散射特性。  相似文献   
20.
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从六个方面的防雷减灾工作入手,重点介绍提高防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好防雷的宣传工作、注意工作方式方法、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树立良好形象、加强自身建设的的工作的思路与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