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0篇
  免费   467篇
  国内免费   428篇
测绘学   259篇
大气科学   369篇
地球物理   549篇
地质学   836篇
海洋学   370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3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41.
鄂尔多斯北缘断裂作为河套断陷带和鄂尔多斯地块的边界断裂,研究其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对于科学评价黄河流域内蒙古河套段的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微地貌测量、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及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地层年代样品测试结果,确定了该断裂托克托段的准确位置和最新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北缘断裂托克托段沿线构造地貌不发育,推测断裂的最新活动可能尚未达到地表,地表的地貌陡坎应为河流侵蚀成因。断裂在深、浅地震反射剖面上表现为“Y”字形的张性断裂系,主断裂倾向北,分支断裂倾向南,整体上陡下缓,具有多个地堑式分布的特点。跨断裂钻孔联合剖面上显示,单个分支断裂的同震垂直位移量为2~2.5 m,最新活动时代为43.5~70 ka。鄂尔多斯北缘断裂是一条晚更新世活动的深大断裂,具有一定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942.
掌握滩涂演变规律是保护和开发滩涂资源的重要依据,杭州湾水沙条件复杂,人类活动强度大,滩涂演变机制复杂。基于杭州湾近60 a(1959—2019年)水文地形监测资料,结合促淤围涂进程,分析了杭州湾南岸滩涂在水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演变规律及其机制。结果表明:近60 a来,杭州湾南岸滩涂普遍淤高,1959—2003年淤积速率约6.70 cm/a,2003—2019年淤积速率加快,约12.59 cm/a;大规模围涂和潮差增大是滩坡坡度增大的主要原因;庵东浅滩平面形态的周期性演变与径流的丰枯周期有关,呈现“丰水走弯,枯水趋直”现象;长江来沙减少尚未对杭州湾南岸滩涂淤涨产生明显影响;围涂工程是杭州湾南岸滩涂近期淤涨速率加快、潮滩宽度减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3.
综合地质剖面是三维地质建模重要的数据源,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运用综合地质剖面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以成都市为例,详细介绍了综合地质剖面构建需要准备的地质资料、剖面的部署原则和构建方法,并解决了剖面构建过程中遇到的同时代、同层位的不同地层之间的连接问题。实践表明,通过综合地质剖面的构建,可以充分发挥地质技术人员在三维地质建模中的主观能动性,准确刻画复杂地质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情况,有效实现复杂地质体交互式半自动建模,提高三维地质建模的效率和精准度。  相似文献   
944.
Climate change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research fields currently, which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research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climate change science, in this paper we took the SSCI and SCI databases as data sources, collect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since 1900 based on the key words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and made som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s of 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 to reveal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its research topics and hot spo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began in the late 18 th century and early 19 th century, and the academic debate about global warming and global cooling started in the early 1970s. The international programs and projects led by a range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intergovernmental bodies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have long been the core countries of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The proportion of Chinese papers has risen rapidly in the last decade. The intensity and scop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are constantly expanding. Current research focuses on climate model/modeling, climate simulation, climate policy, climate sensitivity, climate change impacts,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rate of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945.
哈广浩  吴中海  何林 《地质学报》2018,92(10):2051-2067
邛多江地堑构成了藏南近南北向裂谷带最东侧的错那-沃卡裂谷中段,是由地堑西缘高角度正断层主控的半地堑式断陷盆地。详细的地质、地貌调查表明,该地堑内主要充填有晚新生代以来的多套河湖相、冰碛及冰水沉积地层。河湖相地层底部以黏土和粉砂为主,上部以砾石层为主,向上砾石砾径逐渐变大,顶部为早更新世冲积砾石层;冰碛主要发育于地堑中部山前地带,构成宽缓的冰碛台地或者终碛垄、侧碛堤。地层的测年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发育两套晚新生代河湖相地层,早期沉积时代早于5Ma,晚期为晚第四纪;而冰碛及冰水沉积的时代主要为中更新世。综合该区地质地貌、沉积和构造等分析结果表明,早期的河湖相沉积与盆地发生初始裂陷后的主边界正断层发生强烈垂直活动有关,而晚期的河湖相沉积主要形成于盆地后期萎缩过程中,成因可能与中更新世以来的冰川堰塞湖有关。由于邛多江地堑受控于西侧主边界正断层,早期沉积应晚于其初始裂陷时代。因此,进一步综合现有年龄数据资料认为,藏南近南北裂谷的初始裂陷时代应早于5~10Ma,但晚于约15Ma。  相似文献   
946.
Segmentation, propagation, and linkage of normal faults often occur in regions of active extension, and observations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segment boundaries can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for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In this study, we carry out quantitative geomorphological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relative tectonic activity along the Langshan Piedmont Fault (LPF), which bounds the NW margin of the Hetao Graben, North China. On the basis of obtained morphometric indices (HI, BS, Smf, VF, SLK, and χ), tectonic knickpoint heights, footwall topography, and small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sUAV)-based field observations, we demonstrate that: (i) The Langshan landscape is in a state of disequilibrium in response to active rock uplift and channel incision; (ii) The LPF consists of two major fault segments with lengths of 65 and 95 km, respectively, which likely have been linked with each other; (iii) Rupturing of the whole of one segment can generate an earthquake of Mw ~7.3–7.5, and earthquake magnitude may reach Mw ~7.8 if the entire fault trace of ~160 km is ruptured, posing a significant seismic risk in the western Hetao Graben. These findings would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normal fault evolution through space and time in actively extending regions.  相似文献   
947.
常压酸溶法因溶矿效率高、成本低、检出限低,在地质实验室被广泛应用,但采用常用的氢氟酸-硝酸-盐酸-高氯酸四酸法处理样品,铌钽溶出率低,铌钽在容器壁发生水解和聚合反应导致其部分吸附或沉降,从而使测试结果偏低。因此,应用常压酸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地球化学勘查样品中的铌钽,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是铌钽的溶出率和试液中铌钽的水解。针对溶出率的不足,本方法在酸体系中引入硫酸,即氢氟酸-硝酸-盐酸-高氯酸-硫酸可以完全将铌钽溶出;针对水解,采用5%氢氟酸-5%硫酸-5%过氧化氢为提取剂,并采取与样品前处理相同分析流程的标准物质制作曲线,这两个方法相结合能有效抑制样品溶液中铌钽的水解,同时标准物质制作曲线法降低了ICP-MS分析中的样品溶液与标准溶液基体不一致引起的误差。本方法经国家标准物质验证,相对误差小于±7%,相对标准偏差在3.11%~6.27%之间(n=11),铌钽的检出限分别为0.04μg/g和0.03μg/g,相比于碱熔法检出限0.33μg/g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准确测定地球化学勘查样品中的铌钽。  相似文献   
948.
极化相干层析技术作为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在林业遥感方面应用广泛。在分析极化相干层析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基于仿真数据从10 m,18 m和22 m三种森林高度以及Deciduous,Pine(2)和Hedge三种树型分别对极化相干层析技术构建森林垂直结构剖面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构建垂直结构剖面,森林高度和树型对估算结果影响较小,该方法对不同树型和不同高度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49.
智慧城市的蓬勃发展和快速推广,使得三维建模成为当前热点研究方向。平面点云分割是三维点云建模中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该文提出一种三角面片法向量方向调整方法,通过后续对邻近法向量进行加权平均估算实现平面点云的分割。首先采用八叉树的空间划分方法将无序的点云建立索引,利用K紧邻搜索获取参考点的K个邻近点,然后将该局部点构建不规则三角网并且得到包含参考点的所有三角面片以及三角面片的法向量,并通过将三维点投影到二维平面,利用平面三角形两边向量叉乘的方法,判断并调整各三角面片的顶点排列顺序,使三角面片的法向量一致化,最后对包含参考点的所有三角面片的法向量加权平均,估算参考点的法向量,根据点云法矢一致、共面的原则将平面点云分割出来。以徕卡Scanstation 2型扫描仪获取点云数据,对该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其能较好地实现对点云法矢量方向的调整与估算,并对平面点云数据进行分割提取。  相似文献   
950.
点云数据三维建模主要是对目标物体的表面进行网格建模。三角形作为三维建模的基本表示元素,不仅性质简单,而且可以有效地表示物体表面复杂的几何属性。Delaunay三角网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三角剖分方法,它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狭长三角形的产生,并且无论从何处开始建网都能保持网型的唯一性。本文在已有生长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算法:即在二维生长算法的基础上,利用空间三角形的法向量来进行第三点的搜索构建空间三角网。该算法的优点是:适合大量点云数据构建空间三角网、构建的空间三角网可以很好地反映出物体的表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