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5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414篇
测绘学   1090篇
大气科学   403篇
地球物理   316篇
地质学   1235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83篇
自然地理   2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参照OGC的有关规范标准,对分布式多源地理信息交换系统体系结构模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给出了多源地理信息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小波变换的影像纹理特征提取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小波变换获取子图像的能量值来提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纹理特征,采用了大量训练样本进行特征统计,揭示了小波变换用于遥感影像纹理特征提取的规律。  相似文献   
993.
魏凤英  朱福康 《大气科学》2003,27(2):191-202
作者提出利用奇异谱主分量重建技术进行气象变量场尺度分离的新构想,并设计出尺度分离的具体实施方法.使用此方法对1998年7月下旬长江流域强暴雨过程的卫星观测亮温(TBB)场进行了试验性尺度分离.结果表明,该分离技术可以将这次暴雨过程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的基本结构清晰地分离出来.在天气尺度场上,长江流域呈现出明显的切变线上连续性对流云系的特征.在次天气尺度场上,可以清楚地显现出偶极子系统的演变特征,其活动与暴雨过程有很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994.
控制网对象化设计方法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网作为一种客观对象,在程序设计时就可用对象来实现。介绍了用面向对象机制建立控制网对象的原理和方法,给出了VC^ 编程实现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995.
航空影像特征匹配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基于格网和三角网的优点 ,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的影像松弛匹配方法。算法利用边缘提取算子提取影像特征信息 ,把提取的边缘特征点分配到预定的规则格网中进行登记 ,同时构建特征三角网  相似文献   
996.
郑州市近50年高温闷热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郑州1951~2002年气温资料,统计了郑州市各级高温及闷热天气,并与邻近城市及“三大火炉”城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郑州夏季平均气温演变呈增高趋势,增温幅度大于周边城市,尤其90年代以来高温闷热天气日明显增多,但闷热日数及闷热程度仍不及“三大火炉”城市。  相似文献   
997.
黄金莉  赵大鹏 《地震学报》2003,25(6):563-573
应用南加州地震台网记录的6 347次区域地震的146 422个P波到时数据,并结合其它地震学方法所得到的莫霍面深度资料,在考虑莫霍面起伏变化下,确定了该区0~35 km深度内的精细三维P波速度模型.检测板分辨率实验结果说明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该模型提供了有关区域结构的重要信息,浅层P波速度结构与地表的地质特征相关,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山脉盆地、地形地貌的差异;各深度层上的速度结构表现为分块特征,反映了以大型活动断裂为界勾画出的分区,如洛杉矶盆地、文图拉盆地、莫哈韦沙漠、半岛山脉、圣华金山谷、内华达山区及思尔顿凹槽区域整体变化的特征.圣安德列斯断层成为研究区内明显的边界,几个深度层上可以看到两侧的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而横跨该断裂的几个剖面图上则显示了位于断层西南侧的太平洋板块区域速度较高、不均匀性较大,地震活动较深;位于断层东北部的北美板块速度偏低,非均匀性稍弱,地震活动性则较弱.比较平缓莫霍界面和起伏莫霍界面下反演得到的结果可以说明:莫霍界面的起伏对中下地壳层位速度结构的影响是明显的,尤其是在莫霍面深度变化较大的部位,这种影响更为强烈.带莫霍面形状的模型能更精确地计算射线路径和理论到时,从而使反演后的残差更小、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998.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7级强震的有序网络特征及其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7级强震具有显著的有序性,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分析讨论了本区7级强震信息有序网络结构特征,并据此对未来强震进行预测:下次7级强震可能发生在2006—2007年,研究结果表明,有序网络结构可能是大地震形成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999.
华北渤海湾盆地大震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渤海湾盆地是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记载有7级以上大地震6次。前人对几次大震的具体构造条件已做过大量研究。笔者基于已有的工作,通过对盆地构造发育早第三纪断陷和晚第三纪以来拗陷两个阶段的不同构造后性和区域地震构造格局的分析,以及大震区构造的剖析,综合研究了大震的构造特征。其中最根本的是,盆地发育的断陷阶段因北西—南东向水平拉张作用,于地壳上部形成了由北北东—北东向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等大型拆离断裂拉张滑脱控制的伸展断裂系统;拗陷阶段受北东东—南西西向水平挤压,正发育着一套地壳共轭剪切破裂系统。前者与地震关系不大,后者对地震孕育和发生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We use 146 422 P-wave arrival times from 6 347 local earthquakes recorded by the Southern California SeismicNetwork to determine a detailed three-dimensional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at 0~35 km depth. We have takeninto account the Moho depth variations, which were obtained by seismological methods. Checkerboard tests sug-gest that our inversion results are reliable. Our models provide new information on regional geological structuresof Southern California. At shallow depths P-wave velocity structure correlates with surface geological features andexpresses well variations of surface topography of the mountains and basins. The velocity structure at each layer ischaracterized by block structures bounded by large faults. Ventura Basin, Los Angeles Basin, Mojave Desert, Pen-insular Ranges, San Joaquin Valley, Sierra Nevada, and Salton Trough show respectively all-round block. SanAndreas Fault becomes an obvious boundary of the region. To its southwest, the velocity is higher, and there arestrong heterogeneity and deeper seismicity; but to its northeast, the velocity is lower and shows less variation thanto the southwest, the seismicity is shallow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Moho geometry we conducted inver-sions for two cases: one for flat Moho geometry, another for a Moho with lateral depth variations. We found thatthe topography of the Moho greatly affects th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crust. When the Mohotopography is considered, a more reasonable tomographic result can be obtained and the resulting 3-D velocitymodel fits the data be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