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5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185篇
测绘学   574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604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1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强余震持续时间的早期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翠英  张宇霞 《中国地震》1997,13(2):164-171
本研究旨在解决地震序列中强余震持续时间的早期估计问题。文中首先给出了强余震的震级定义,指出:主震型与强震群型序列的强作震持续时间存在差异。使用模式识别方法对主震型序列中强余震持续时间大于1天,小于1天及无强余震等3种情况进行划分之后,给出了两类序列的强余震持续时间与序列和第一震震级的粗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2.
近断层地震动对地表结构物造成严重的破坏,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脉冲型特征. 在速度时程中含有大幅值、长周期的脉冲波,对结构响应影响很大. 为简化计算和分析的需要,在既有的等效速度脉冲模型的基础上,建议了较为合理等效速度脉冲模型. 在充分收集脉冲型近断层地震记录的基础上,对等效速度脉冲模型的脉冲周期、脉冲强度及卓越脉冲数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并与以往研究者的结果进行比较,以利于近断层区结构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63.
成像测井技术在碳酸盐岩水平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碳酸盐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只依靠常规测井判断碳酸盐岩裂缝、溶孔、溶洞很困难.利用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FMI),对碳酸盐岩水平井储层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解释,并能准确识别出碳酸盐岩目的层裂缝的性质、大小、开度、溶蚀孔洞原生孔隙、次生孔隙的发育情况等.同时并利用测试、酸压资料验证了使用成像测井判断裂缝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4.
总结了朝阳西北部金成矿区的区域磁场、重力场等地球物理场的特征及规律,指出了常规物探方法在该区的找金效果,预测了金成矿的远景区段。  相似文献   
65.
广西环江县北山地区喷流沉积铅锌矿资源潜力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环江县北山地区铅锌矿均富集在同一地层层位——中上泥盆统,五圩—川山—驯乐NNE向深断裂控制着成矿带,矿床存在大量沉积成岩成矿组构,喷流沉积特征明显。其成矿地质背景、沉积相、礁硅岩套建造、同生断裂活动、赋矿层位等与邻区丹池锡一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类似,有巨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6.
通过9煤层、11煤层、12-1煤 层中 工程对 FE9'断层的 揭露 ,并结合 巷探 、钻探 等手段 ,对 FE9'断层 的空 间 展布有了新 的认 识。对 周边 12-2煤层 的规划 开发、断层样 式的 认识乃 至井 田应力 场分 布的研 究提 供了依 据。  相似文献   
67.
周策  陈文俊 《探矿工程》2004,31(8):36-38
为解决以往定向仪不抗振、岩样采取率不高等问题,利用时间与钻孔空间位置对应的关系,研制成功了KD型定向仪。详细介绍了该定向仪的基本构成、技术参数及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8.
提出一种基于高度和彩色纹理信息的目标识别方法 ,其目的是提取具有相对高度的地物。由于传统二维纹理分析的方法往往不能有效地提取这类目标 ,本文把高度、色彩和纹理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 ,提高了识别率。依据影像提取结果 ,探讨了树林对森林覆盖地区自动空中三角测量选点的负面影响 ,同时建议采用数据分组的方案来改善森林覆盖地区自动空中三角测量的精度 ,并用对比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69.
70.
Shape, size and orientation measurements of quartz grains sampled along two transects that cross zones of increasing metamorphic grade in the Otago Schist, New Zealand, reveal the role of quartz in the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of metamorphic foliation. Sedimentary compaction and diagenesis contributed little to the formation of a shape‐preferred orientation (SPO) within the analysed samples. Metamorphic foliation was initiated at sub‐greenschist facies conditions as part of a composite S1‐bedding structure parallel to the axial planes of tight to isoclinal F1 fold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is foliation is a pronounced quartz SPO that formed dominantly by the effect of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creep on detrital grains in association with F1 strain. With increasing grade, the following trends are evident from the SPO data: (i) a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the aspect ratio of grains in sections parallel to line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lade‐shaped grains; (ii)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a strong shape preferred orientation so that blade lengths define the linear aspect of the foliation (lineation) and the intermediate axes of the blades define a partial girdle about the lineation; (iii) a slight thinning and reduction in volume of grains in the one transect; and (iv) an actual increase in thickness and volume in the survivor grains of the second transect. The highest‐grade samples, within the chlorite zone of the greenschist facies, record segregation into quartz‐ and mica‐rich layers. This segregation resulted largely from F2 crenulation and marks a key change in the distribution, deformation and SPO of the quartz grains. The contribution of quartz SPO to defining the foliation lessens as the previously discrete and aligned detrital quartz grains are replaced by aggregates and layers of dynamically recrystallized quartz grains of reduced aspect ratio and reduced alignment. Pressure solution now affects the margins of quartz‐rich layers rather than individual grains. In higher‐grade samples, therefore, the rock structure is characterized increasingly by segregation layering parallel to a foliation defined predominantly by mica SP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