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An integral, governing steady flows in an isolated thin magnetic flux tube in the hydrostatic plane-stratified atmosphere, has been obtained. The integral, that we named as the shape integral, is expressed as (1 − MA2)B cos θ = const. Here MA2 is the Alfven Mach number, B is th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and θ is the flux tube inclination to the horizontal. The shape integral should hold for most loop models because it represents just the momentum balance laws and has no relation to any energy balance mode. Its application to the isothermal and static cases is discussed and illustrated.  相似文献   
52.
本文进一步考虑了具有正弦鉴相特性的锁相环路,我们提供了不同于文[2]的锁定参数,且求出周期解的界和渐近稳定域。  相似文献   
53.
岩质边坡非饱和带水分对于边坡植物生长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目前对岩质边坡非饱和带水汽运移的系统性研究还很少,现有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大气与岩体的接触面和凝结水能否生成的定性层面,而未将边坡非饱和带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研究.为了阐明岩质边坡非饱和带的水汽运移机制及其与边坡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运用热力学和系统科学的理论,开展边坡温湿度监测试验,进行了详细的水汽运移机制的研究.研究发现,岩质边坡非饱和带内的水汽运移驱动力为水汽分压梯度,水汽从水汽分压大的位置向水汽分压小的位置运移.冬季时,水汽从边坡深部向浅部运移,夏季时,水汽从大气向边坡深部运移.岩质边坡非饱和带内存在水汽饱和带,夏季范围较大,冬季范围收缩.同时,通过对岩质边坡复绿植物的成活率进行监测分析,论述了岩质边坡非饱和带内的水汽内循环机制及其生态学意义.本文对于研究岩体非饱和带水文学、探索植物水分来源、指导岩质边坡复绿乃至干旱半干旱带的生态修复都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4.
对卫星导航接收机中的锁频环进行了研究,主要涉及锁频环的鉴别器算法、环路调节的两种方式,并对这两种实现方式作了仿真。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砂-锯末混合模型土的动力参数规律特性,采用动三轴试验,研究了此类土的滞回圈特性以及其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随循环加载次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分级循环加载过程中,随着荷载级别的增加,滞回圈的面积逐渐增大,形状从柳叶形向新月形发展;模型土的动剪切模量在各循环下基本为常量而阻尼比呈上下波动;而随荷载级别的增大,动剪切模量均值减小,阻尼比均值增大;与一般砂土相比,模型土的动力参数曲线分布形态类似,但动剪切模量比更小,阻尼比更大。  相似文献   
56.
TEM中心回线中—远带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中心回线观测已进入全域时段,然而有关中—远带响应特征的文章极为少见,致使用户困惑,比如晚延时响应值大于早延时响应值(ε-上凸)、在同一测点2种仪器系统观测结果相差太大等。对此笔者做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中—远带响应特征基本为4种,ε-上凸只是其中之一,导致所测响应出现差别的主要原因是接收线圈延时。因此,若工作于中—远带,必须确切测定线圈延时,合理选择发射回线边长。  相似文献   
57.
丁锐 《安徽地质》2001,11(4):250-256
论述了国家测绘局1992年6月颁发的“GPS测量规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7年4月颁发的“GPS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在GPS观测网平差过程中的数据检验衡量标准上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城市GPS测量规范的检验程序。  相似文献   
58.
利用软钢的双线性本构关系,依据经典力学原理推导建立了X形和三角形钢板阻尼器的阻尼力滞回模型。首先,导出了单调加载下钢板阻尼器的力与位移关系及其渐近曲线;其次,对于软钢材料本构关系分别考虑在理想弹塑性和双线性强化模型基础上,推导建立了钢板阻尼器的阻尼力模型;最后,将钢板阻尼器的阻尼力模型及其参数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了误差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9.
应用图论理论,直接根据控制网平差的基于测站的网点信息和观测值文件,提出了最小独立闭合环自动生成的逐步回代法和附合导线自动生成的组合法,并编程予以实现。最后用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用之进行观测值质量检核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0.
GS-15型重力仪是利用摆杆位移大小来量度重力相对变化的精密仪器,摆杆位移是通过电容换能进行测量。由于该仪器为开环检测系统,而且系统的末级加接0.01Hz的有源滤波器,这样就失去了大于0.01Hz的高频成分,且使潮波产生相位失真,同时还存在着电路非线性带来的测量误差,因而测量精度难以提高。为此笔者对GS-15型重力仪加装了电磁反馈装置,将开环检测改为闭环检测,利用电磁力使重力仪摆杆始终处于零电平的动态平衡状态,以电磁反馈输出大小来度量重力的变化,这样就将开环检测系统改装为平衡电桥闭环检测系统,其时间常数为2秒。 改装后,消除了电路的非线性影响,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记录的固体潮含有丰富的谐波,同时系统还增加了一路稳态零位输出,为地壳形变、地震预报和地球物理研究提供了波群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