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0篇
  免费   1274篇
  国内免费   1495篇
测绘学   1021篇
大气科学   1481篇
地球物理   2777篇
地质学   2617篇
海洋学   508篇
天文学   235篇
综合类   627篇
自然地理   28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303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316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380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439篇
  2006年   454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283篇
  1998年   275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264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对改进初始强迫风场后的Zebiak-Cane海气耦合模式预报性能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表明:1)耦合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预报能力小于80年代;提前0~5个月的耦合模式预报能力小于同期持续预报能力,之后则相反;耦合模式对Nino3区指数预报能力最强。2)在1997/1998年El Nino事件期间,耦合模式对东太平洋SSTA场预报能力大于其对中西太平洋SSTA场的预报能力,且提前0~2个月之后的耦合模式对东太平洋SSTA场预报能力远远大于持续预报。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土壤水分平衡方程,结合河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长规律和1994~2000年冬小麦、夏玉米田实测土壤湿度资料,建立了河南省冬小麦、夏玉米土壤水分预报及优化灌溉的计算机模型。用1998~1999年郑州市麦田实测土壤湿度资料验证该模型模拟结果,未来10、20、30天土壤湿度相对误差分别为-7.3%~7.7%、-8.3%~6.8%、-7.6%~7.7%,表明利用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报未来1个月的土壤水分变化,并可根据小麦、玉米不同发育期特点,给出以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灌溉建议。  相似文献   
103.
依据地月激光测距的成功实践和对卫星激光定轨的基础研究,提出了用地面对嫦娥卫星作激光测距的方法,高精度地测定嫦娥卫星绕月飞行时的实时在轨位置,论述了多站激光定轨和单站激光定轨的解算数模。  相似文献   
104.
春秋时期吴国都城遗迹位置的遥感调查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  吴健平 《遥感学报》2005,9(5):610-615
利用遥感技术对苏州及太湖地区做了大面积的地学调查与分析,并在进一步研究了史料和前人工作成果后,进行了春秋吴国都城遗迹位置的遥感调查及预测,它将为考古界进一步有计划地探查和发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为解决城市边界层中大气O3浓度的预报问题,选用一种简明有效的光化学反应方案建立光化学模式, 并与大气平流扩散的箱格预报模型进行了嵌套,从而将大气化学过程引入到城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系统 (CAPPS) 中。同时,根据实际需要研究了VO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浓度及NOx源排放量等参数缺测时,根据前期监测浓度采用遗传算法反演未知参数的具体方法。利用2001年9月8~17日在北京舞蹈学院监测的O3、NOx资料及相应的气象数据,用改进后的CAPPS模式进行了单箱预报试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嵌套后的模式对O3浓度的变化具备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06.
吉廷艳  熊方  黄继用 《高原气象》2002,21(5):522-525
以递归正权综合决策方案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对多种预报方法进行筛选,选取预报效果较好并且较为稳定的几种方法参与集成,并将集成结果写成Micaps数据格式,最终以图形方式显示出来。评分结果表明:该集成方法对温度预报和灾害指数预报较权重平均集成法效果好;而对月雨量预报和季度雨量、温度预报则与权重平均方法相当;但是对季度雨量、温度预报来说,集成后预测精度有明显提高。同时,将集成结果通过Micaps工作平台以图形方式显示,不仅客观、定量,而且更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07.
颠簸是航空气上重要预告内容之一,历史上由于颠簸引起的飞行事故及征候占有一定的比例,颠簸预报也是气象预报的难点,颠簸对飞行的影响至关重要,轻则引起航行中的飞机摆动偏航,重则造成飞机解体,近年来随着太原机场卫星广播传真数值预报产品的使用,我们也在逐步尝试使用数值产品分析颠簸,使颠簸的预报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8.
Currently used and newly proposed calcul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heightof the stable boundary layer (SBL), including the bulk-Richardson-numbermethod, diagnostic equations for the equilibrium SBL height, and a relaxation-typeprognostic equation,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ir physical basis andrelevance to experimental data. Among diagnostic equations, the best fit to data exhibits an advanced Ekman-layer height model derived recently with due regard to the role of the free-flow stability. Its extension to non-steady regimes provides a prognostic equation recommended for us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09.
结合近年来“九五”国家重中之重项目有关ENSO业务预报系统研究工作的体会和见解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ENSO的预报问题 ,尤其是ENSO统计预测方法的研究成果 ,并对各种预报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0.
Dynamic damaging potential of ground motions must be evaluated by the response behaviour of structure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indicate what properties of ground motions are most appropriate for evaluation. For that purpose, the behaviour of energy input process and hysteretic energy dissipation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It is found that the momentary input energy that is an index for the intensity of input energy is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s such as cyclic or impulsive, and to the response displacement of structures immediately. On the basis of these results, a procedure is proposed to predict inelastic response displacement of structures by corresponding earthquake input energy to structural dissipated damping and hysteretic energy. In this procedure the earthquake response of structures is recognized as an input and dissipation process of energy, and therefore structural properties and damaging properties of ground motions can be taken into account more generally. Lastly, the studies of the pseudodynamic loading tes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specimens subjected to ground motions with different time duration are shown. The purpose of this test is to estimate the damaging properties of ground motions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prediction procedure.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