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6篇
  免费   2157篇
  国内免费   2491篇
测绘学   221篇
大气科学   2279篇
地球物理   2355篇
地质学   5586篇
海洋学   967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577篇
自然地理   144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364篇
  2019年   410篇
  2018年   378篇
  2017年   375篇
  2016年   414篇
  2015年   425篇
  2014年   558篇
  2013年   604篇
  2012年   567篇
  2011年   572篇
  2010年   508篇
  2009年   587篇
  2008年   670篇
  2007年   632篇
  2006年   602篇
  2005年   570篇
  2004年   528篇
  2003年   454篇
  2002年   418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369篇
  1999年   330篇
  1998年   297篇
  1997年   282篇
  1996年   266篇
  1995年   248篇
  1994年   197篇
  1993年   183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断裂带中的流体活动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量证据表明活动断裂带中存在大量流体,不仅可以造成断裂带强度的变化,而且可以导致有效正应力减小,进而诱发地震。在野外观察与模拟的基础上,许多模式被用来解释这一现象。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断裂带特征和分类、流体的来源和运动,以及流体对断裂带的影响和对地震的触发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02.
长岭山北麓断裂上新发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在甘肃省古浪县、景泰县交界处的长岭山地区新发现了丰富的线状分布的地震地表破裂现象,表现为基岩崩塌、黄土滑坡、地震裂缝、地震土林、地震沟槽、陷落坑以及断层陡坎等,局部可见残留的破裂滑动自由面。其分布严格受长岭山北麓活动断裂控制。通过地震地表破裂带本身的特征分析、年代学分析、地表破裂带长度与震级的拟合关系以及结合区域活动断裂资料研究,认为该地震地表破裂带可能为1927年古浪8.0级地震的产物。  相似文献   
903.
鲜水河断裂带是四川西部一条晚第四纪强烈左旋走滑活动的构造带,历史上发生多次强震. 它与西北侧的甘孜—玉树断裂带一起,构成青藏高原东部的侧向滑移构造系统中的川滇活动地块的北边界——羌塘地块的东北边界. 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可以分成4个段落,每一段落均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基本破裂单元而发生地震破裂,亦有可能发生不同尺度的多段联合瞧裂. 对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不同尺度破裂的震级及复发间隔进行研究. 根据该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测量及地震等方面的资料,结合我国强震复发的特点,分析了拉分盆地内部的滑动速率分布,以确定各段落的等效长度和倾向宽度,从而建立适合我国大陆走滑断裂的面波震级与断裂发震面积的关系式;进而运用地震矩方法,考虑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专家意见建立了该段的矩平衡断裂破裂模型;最后,给出了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各破裂源特征化地震的复发间隔、震级大小和不确定性,以及他与中小地震的联合震级分布. 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较易发生单段破裂,复发间隔在100~150年左右.  相似文献   
904.
桃仙机场雷雨转雨夹雪天气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彤  田丰 《广西气象》2006,27(4):34-36
通过对桃仙机场仅有的两次雷雨转雨夹雪天气过程的分析,总结出此类天气的形势特点,并初步得出此类天气预报的着眼点,为秋季飞行提供可靠的预报保障。  相似文献   
905.
INTRODUCTIONThe studied areaislocated mostlyin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fault block provinceat 28°~39°N, 112°~124°E, where the geologic tectonics is complex with frequent historicalmoderate-strong earthquakes .The 3Dvelocity images derived fromseismic tomography have enrichedthe knowledge about the deep structures of the crust and the upper mantle ,and by combining the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eismicity patterns ,we canfurther studythe relations of velocitystructure toth…  相似文献   
906.
INTRODUCTIONAfter theforthgenerationzoning map was set ,studies of tectonic activityonthe Chinese continentdeveloped greatly and more seismological data accumulated,whichsupplies plenty of datafor studyingpotential source zones .Seismic waves contain a lot of information about faulting activityin hypocenterregions .By analysis of focal mechanismsolutions ,alot of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actingforce andfault slipin hypocenters can be obtained.Other researchers have studied earthquake fo…  相似文献   
907.
祁连山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祁连山多年冻土区面积约10×104km2,年平均地表地温为-1.5~-2.4℃,冻土层厚度为50~139m.区内侏罗纪小型含煤盆地广布,产有丰富的煤层气.南祁连盆地是一潜在的油气盆地,存在下石炭统臭牛沟组、下二叠统草地沟组、中三叠统大加连组、上三叠统尕勒得寺组4套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油生气潜力.在木里煤田33号钻孔的冻土层内发现有连续逸出的高含量烃类气体,井口点燃即可燃烧,简易采气分析结果表明甲烷含量高达38.07%~75.9%.根据该钻孔的气体组分、年平均地表地温、冻土层厚度、地温梯度等数据分析,这里基本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温压条件,计算结果显示水合物稳定带的顶界和底界埋深分别为171 m和574m,稳定带厚度为403m.  相似文献   
908.
布卡拉曼加拉贝氏牙形石动物群首次在西藏阿里日土县多玛区脱塔拉剖面的吞龙共巴组底部发现,主要由Rabeignathus bucaramangus,Sweetognathus whitei,Sweetognathus ironatus和Mesogondolella cf.bissilli组成,指示的地层时代为Artinskian中晚期-Kungurian早期.此前,该动物群仅发现于美国犹他州、堪萨斯州、哥伦比亚的布卡拉曼加、帕米尔东南部和中国滇西保山地区.该牙形石动物群的产出地点位于班公湖以北、龙木错以南的喀喇昆仑地层分区,跨越了班公湖-怒江断裂带北界,而这一动物群被认为是冈瓦纳北缘浅海区特有的浅水相类型,因此推测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可能不是冈瓦纳大陆的北界.  相似文献   
909.
青海南部治多县扎河地区发现中二叠世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青海南部扎河地区通天河蛇绿混杂岩带(东段)中新发现一套泥质-硅质岩地层,为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的组成部分.首次在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化石Pseudoalbaillella longtanensis Sheng et Wang,Cauletellidae gen.et sp.indet.,Entactiniidaegen.et sp.indet.,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表明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中二叠世深水沉积盆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910.
“中央造山带”早古生代缝合带及构造分区概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中央造山带”是夹持于中国塔里木、华北和扬子克拉通之间的近东西向延展的(局部为北东向和北西向)显生宙造山系统。该造山带中包括了库地-喀拉塔什、红柳沟-肃北-北祁连、南阿尔金-滩间山、昆中、朱阳关-夏馆和商州-丹凤6条早古生代缝合带。被缝合带所围限的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单元包括中阿尔金-祁连-金吉地块、柴达木地块、北秦岭地块和东、西昆仑2个变质地体。南秦岭原为扬子克拉通的北部边缘,但卷入了显生宙造山带,成为中央造山带的一部分。对上述6条早古生代缝合带和6个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单元的特点进行了概略总结,并阐述了各地质构造单元中的构造地层系统和热-构造事件的年代格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