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5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477篇
测绘学   450篇
大气科学   421篇
地球物理   444篇
地质学   936篇
海洋学   266篇
天文学   74篇
综合类   249篇
自然地理   27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根据热流式量热计的Tian氏方程,用焦耳效应标定高温卡尔维微量热计。用偏差法得到的灵敏度值与积分法测得的值一致。用回归曲线对灵敏度实验值进行拟合,利用计算机求得灵敏度—温度回归曲线,得到了室温至700℃的全部灵敏度值,从而即可使用微量热计测量此温度范围内的未知样品热效应。  相似文献   
102.
原始数据误差对放样点精度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文献[3]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工程测量中原始数据误差对放样点精度影响的问题。首先,讨论了施工控制网中原始数据误差存在的形式、特点以及它们对放样点精度影响的传播规律,并建立了关于相对放样点位精度的矩阵公式。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几种常用放样方法中原始数据误差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在施工放样测量工作中,应该密切注视原始数据误差的影响,并对此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3.
位场DFT算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推广了经典的抽样定理,并据此导出了函数有限离散傅里叶变换误差方程(简称DFT误差方程,下同)。该方程把有限离散傅里叶变换中固有的离散效应和有限效应表示为确切的数学形式。离散效应被表示为一个含整参变量(参变量取0,1,…,N-1)的复无穷级数;有限效应被表示为一个含整参变量(参变量取0,1,…,N-1)的复无穷级数的DFT。 基于DFT误差方程和位函数特点,作者提出了两种位场数值傅里叶变换新算法--移样法和等效源续尾叠样法。移样法可近百倍地提高位场数值傅里叶反变换的精度,等效源续尾叠样法可数十倍地提高正变换精度。两种算法都不需要增加资料长度和取样密度,因而基本不需要增加计算机时间和内存。文中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104.
在急倾斜构造部位大力使用硬合金回转钻进时,常常会产生弯曲度很大的走向偏斜情况。这是因为不同岩层的阻力差异使钻头受到一种平行于岩层走向的偏斜力,迫使钻头向侧方研磨井壁;在不同井径变换部位所产生的偏斜效果是不同的。这样造成钻孔沿地层走向发生有规律的定向偏斜。  相似文献   
105.
裂变径迹定年标准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钴活化箔对SRM962标准铀玻璃进行了刻度,并比较了用钴活化范和用经过刻度的标准铀玻璃测量中子注量的定年方法,结果表明后者的定年结果优于前者,两者都有正系统偏差。利用磷灰石、结石和榍石的7种年龄标准样品和SRM962标准铀玻璃进行多次刻度,发现3种年龄标准矿物的Zeta常数基本一致,为327.4±7.8(±2σ).  相似文献   
106.
中国主要自然致灾因子的区域分异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依据102种自然致灾因子分布图,以县域为统计单元,建立了全国自然致灾因子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绘制出中国自然致灾因子多度、相对强度、被灾指数图,进而分析了它们的区域分异,为进行中国自然灾害区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重要工程设施与城市发展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杨桂山  施雅风 《地理学报》1995,50(4):302-309
由于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作用,21世纪前半期中国沿海平原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可能达到全球平均值的2-3倍,由此将给沿海地区自然环境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未来相对海平面上升50cm对中国沿海重要的海岸防护、水利与港口码头工程以及城市供水、防洪与滨海旅游业的可能影响方式与程度。  相似文献   
108.
109.
苏德辰  李庆谋 《现代地质》1995,9(3):279-283
Fischer图解(又称为容纳空间图解)为人们研究沉积旋回在空间上的叠置规律、相对海平面变化、层序级次的划分以及地层层序对比等提供了一种客观实用的方法。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该图解的绘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运用该图解,将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张夏组划分为1个大的三级旋回层序和4个四级旋回层序,根据图解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讨论了旋回层序与构造运动间的关系,提出华北板块晚寒武世之前的"翘翘板运动"应始于中寒武世张夏期之早期到中期。  相似文献   
110.
地质标准物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地质物料化学成分标准物质的研究始于七十年代的后期.地矿部西北地质研究所等首先研制了超基性岩和铬铁矿标准物质,继后由物化探研究所和岩矿测试研究所牵头,在区域化探全国扫面的推动下,先后研制了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石三个系列标准物质.稍后核工业部、冶金部和化工部也着手研制了相应专业的地质标准物质.八十年代是地质标准物质研制的全盛时期,在这个阶段之后地质标准物质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根据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目录[1],在样品数量上冶金类标准物质居第一位,地质类标准物质居第二位,约占四分之一;依发布的标准值项目数计[2],地质类标准物质居于首位,占50%以上.我国地质标准物质与外国相比,在数量、品种类型和系列性方面均占世界领先地位,在定值的元素和定值精度方面亦为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