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45篇
地质学   200篇
海洋学   13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3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赣中变质岩带的岩石学特征及原岩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外地质调查和详细的岩性岩相学及构造学研究表明,赣中变质岩带由深层次结晶基底和浅层次褶皱基底组成。结晶基底中除斜长角内岩为正变质岩体,其它变质岩均为副变质,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基性火成岩,副变质岩原岩主要为杂砂岩,其次为长石砂岩,岩屑砂岩,粘土岩,褶皱基底其原岩为泥质岩,含炭泥质岩(炭质)硅质岩。  相似文献   
932.
分析了贵州花江试验示范区查尔岩试验小区中不同强度等级石漠化土地所表现出的缺土、缺水、植被覆盖度低、土地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等特征,提出了不同强度等级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途径与对策,以及不同强度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主要造林植草技术。   相似文献   
933.
生态重建模式的评价方法——以黄土丘陵区为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生态重建模式是协调生态脆弱地区人地关系的系列政策和配套措施的总称。作者在按模式总体特征、生态重建规模、投资需求及实施效果开展评价方法讨论和筛选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黄土丘陵区为例,总结了“赈济退耕”、“梯田退耕”和“坝系根治”3种模式的基本特征,计算了不同模式下黄土丘陵区生态重建关于退耕、新修梯田、园地扩建、建坝淤地以及林草植被恢复等的规模和投资需求额度,分析了各模式下的生态重建效益。结果表明:“梯田退耕”可作为黄土丘陵区生态重建的主体模式,目前正在实施的“赈济退耕”具有显著的过渡性特征,“坝系根治”在局部区域可作为辅助模式。  相似文献   
934.
以治理石漠化、维护喀斯特景观生态安全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选择西南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 — 贵州清镇王家寨流域为研究区,并建立了源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生态恢复耗费表面模型,其步骤如下: 首先以2005年SPOT影像为基础,依托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研究区土地类型进行分类,同时从数字高程模型中提取两种地形因子(坡度和坡向) ,并按其对生态的影响进行分级;其次对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坡向进行综合优先级评价;最后在IDRI SI软件中建立生态恢复耗费表面模型。随后通过景观功能分区和生态廊道(这些廊道可组成一个生态网络)的构建,探讨了本小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的途径和生态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935.
海洋牧场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和涵养近海渔业资源的新模式, 而海上风电是我国新的清洁能源产业。本文在分析广 东省海上风电场建设的基础上, 分析了马尾藻藻礁建设在海洋风电场的适宜性和投放条件, 探讨了在广东省开展以人工藻礁 场 + 海上风电场为特点的融合发展模式的可行性, 以及对于生态用海 、生态管海和海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必要性。研究 认为“海洋牧场 + 海上风电”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未来提高海域综合利用水平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36.
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人类活动导致的海洋污染与海洋生态损害日益加剧,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是解决海洋生态损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温州市旧城改造工程临时性海洋倾倒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水质、沉积物、生物等监测数据,基于倾倒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实际损害程度,构建生态服务价值损害评估体系和生态修复海洋损害评估框架,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成果参照法等模型计算倾倒活动对海洋生态造成的损害,并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1)基于生态服务价值损害为1 332.61万元,一级损害类型中支持服务价值损害最大;(2)鱼卵和仔鱼、生物多样性及基因资源、气候调节和维持空气质量为倾倒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损害类型,损害价值分别为251万元、379.26万元、342.18万元,三者之和比重达73%;(3)基于生态修复海洋损害价值为1 522.37万元,其中海洋生态修复费用最高,为1 167.65万元;(4)将两种评估体系的海洋生态损害价值的平均值作为温州市旧城改造工程临时性海洋倾倒区的补偿标准,为1 427.49万元,单位面积补偿标准为0.79万元/hm~2·a。  相似文献   
937.
黄、渤海污损生物生态特点及研究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严涛  曹文浩 《海洋学研究》2008,26(3):107-118
综合分析了黄、渤海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大小、分布状况和季节变化等特点,并与邻近海区污损生物群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渤海海域所出现的污损生物均为温带种或广温种,污损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夏季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秋、春季次之,冬季则很少有污损生物附着.此外,还从恢复生态学和生态数学模型角度对下一阶段污损生物生态研究重点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的污损生物防除工作和海洋生态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38.
本实验是利用以牡蛎壳为主要材料的 3种不同用量的盐碱土壤修复材料 ,处理含盐量为 2的低度盐碱土壤 ,对作物油菜的形态及其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对比测量 ,用以观察此修复材料对盐碱土壤的修复作用。实验表明 ,此修复材料对种植 4 0 d后的油菜的出苗率无显著影响 ,而对叶长、叶宽等形态有明显影响。改良后的盐碱土上生长的油菜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 a与叶绿素 b的比值均上升 ;叶片类囊体膜 H+ - ATPase活性上升 ,证明此盐碱土壤修复材料对盐碱土壤具一定的修复作用 ,且其修复作用与修复材料的添加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939.
以滇池典型生态修复区——大泊口水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富营养化高原湖泊种子库时空特征、种子库与地表覆盖水生植被及水环境的相关关系和恢复潜力.利用高密度样方原位观测与温室控制种子萌发实验相结合,基于20142016共3年的长期定位研究,分析湖泊平均种子库密度、分布格局及与覆盖水生植物S?rensen相似性关系,结果显示:年...  相似文献   
940.
Cutover bogs do not return to functional peatland ecosystems after abandonment because re‐establishment of peat‐forming mosses is poor.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nceptual model of bog disturbance caused by peat harvesting (1942–1972), and the hydrological evolution that occurred after abandonment (1973–1998). Two adjacent bogs of similar size and origin, one harvested and the other essentially undisturbed, provide the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what changes occurred. The model is based on historical trends evident from previous surveys of land‐use, bog ecology and resource mapping; and from recent hydrological and ecological data that characterize the current condition. Water balance data and historical information suggest that runoff increased and evapotranspiration decreased following drainage, but tended towards pre‐disturbance levels following abandonment, as vegetation recolonized the surface and drainage became less efficient over time. Dewatering of soil pores after drainage caused shrinkage and oxidation of the peat and surface subsidence of approximately 80 cm over 57 years. Comparisons with a nearby natural bog suggest that bulk density in the upper 50 cm of cutover peat increased from 0·07 to 0·13 g cm?3, specific yield declined from 0·14 to 0·07, water table fluctuations were 67% greater, and mean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declined from 4·1 × 10?5 to 1·3 × 10?5 cm s?1. More than 25 years after abandonment, Sphagnum mosses were distributed over broad areas but covered less than 15% of the surface. Areas with ‘good’ Sphagnum regeneration (>10% cover)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high water tables (mean ?22 cm), especially in zones of seasonal groundwater discharge, artefacts of the extraction history. Forest cover expanded from 5 to 20% of the study area following abandonment. The effect of forest growth (transpiration and interception) and drainage on lowering water levels eventually will be countered by slower water movement through the increasingly dense soil, and by natural ditch deterioration. However, without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full re‐establishment of natural hydrological functions will take a very long time.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