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2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432篇
测绘学   1199篇
大气科学   420篇
地球物理   362篇
地质学   1313篇
海洋学   232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285篇
自然地理   2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新疆地震活动分期及活动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季达  王公达等 《地震》1995,(2):173-181
本文应用公元1600年以来新疆及边邻地区6级以上强震资料,详细讨论了1882年后本区经历的地震活跃强震活动情况。指出了期中地震能量积累、大释放、剩余释放三阶段各自不同的特点;给出了划分活动期的统计模式;讨论了强震轮回的持续时间、关系、强度及存在的韵律现象;估算了本地震活跃期的大致约束时间;并对未来强震活动的发展趋势作了初步的分析。这些结果可为研究新疆地震活动性及地震形势的估计与预测问题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92.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eatures of active tectonics,seismicity and neotectonic environment in the Northwestern Yunnan extensional region.The intensity of both tectonic activity and seismicity is strong near the south and north boundaries in the areas,but weak in the middle.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trongest subsided areas,lacustrine terrace and Quaternary fold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agonal symmetry.Formation of extensional tectonics in the Northwestern Yunnan can be explained by passive model,experiencing the action of compressional force in the N-S direction and shear force in the SW-NE direction,and classified as a special pull-apart tectonics.The direction of the composite force is NNE,which is coincided with the results acquired by the methods of water-compressed rupture and physical modelling.  相似文献   
993.
陈立德  罗平 《地震研究》1995,18(4):331-340
本文分析了1500-1994年间中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出强弱活跃期相间交替出现,地震轮回内活跃期与一个轮回持续时间之比服从准黄金分割,活跃期具三幕式结构,一个活跃段一般仅有一个主体活动区、1-2个参与活动区等结论。据此分析认为,1977年后中国大陆已进入第四个轮回的相对平静期,并将持续30年左右。  相似文献   
994.
邢台震情窗口的遥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邢台震情窗口的成组震兆与中国大陆及边邻大地震整体链式活动的对应关系,指出该“窗”具有遥联性的特点,它可能为我国大陆及边邻活动大形势作中期遥联预报或其它有关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文末对这种遥联现象的物理成因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95.
云南地震活动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根据云南历史和现代的地震活动情况,总结提出了云南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和破坏性大的特征。强震的类型可分为主震型和主震余震型两类,本世纪以亚强震活动具有沿逆时针方向迁移的特征。本文初步对这些地震活动特征的形成原因作了一些分析探讨,最后根据这些地震活动特征提出了云南地区地震预报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96.
在介绍了Snake模型以后,将这种方法引入航空影像的分割过程。为了对Snake方法的分割能力进行验证,给出了一些实例。  相似文献   
997.
辽西温杖子金矿床成矿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杖子金矿床位于燕山台褶带辽西断褶束与山海关台拱交接带内,受深大断裂和岩浆活动的控制,形成于中低温条件,成矿溶液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大气降水混合。围岩蚀变表明与深部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研究确定其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利用历史地球化学的观点,研究了内蒙中部区地台和地槽区各时代常量元素(Si、K、Na、Al、Fe、Ca、Mg)、微量元素(Cu、Pb、Zn、Au、Ag、As、Sb、Hg等)的分布特征,以及稀土元素(La、Ce、Nd、Sm、Gd、Eu、Tb、Yb、Lu)总量变化、元素的配分和稀土元素的组成模式,总结了元素随地质年代由老到新的演化规律,指出了主要成矿元素相对富集的层位,得出内蒙中部区相对富集轻稀土、贫中稀土和重稀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区内太古宙变质岩的岩石类型、产状特征、原岩类型讨论认为,喀喇沁-北票地区的太古宙变质岩石属于火山-沉积岩和花岗侵入岩变质建造。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系列的组成:(1)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角闪石岩、辉石岩,代表了本区的“绿岩”组分;(2)斜长片麻岩,代表了太古宙中酸性侵入体(TTG岩套)。本区的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经受了早期塑性变形和后期脆性变形、中生代的强烈花岗质岩浆侵入作用,金矿床受“绿  相似文献   
1000.
ABSTRACT

Data on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LULC) are a vital input for policy-relevant research, such as modelling of the human population, socioeconomic activities, transport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ir interactions. In Europe, CORINE Land Cover has been the only data set covering the entire continent consistently, but with rather limited spatial detail. Other data sets have provided much better detail, but either have covered only a fraction of Europe (e.g. Urban Atlas) or have been thematically restricted (e.g. Copernicus High Resolution Layers). In this study, we processed and combined diverse LULC data to create a harmonised, ready-to-use map covering 41 countries. By doing so, we increased the spatial detail (from 25 to one hectare) and the thematic detail (by seven additional LULC classes) compared to the CORINE Land Cover. Importantly, we decomposed the class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units’ into ‘Production facilities’, ‘Commercial/service facilities’ and ‘Public facilitie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to exploit a large database of points of interest. The overall accuracy of this thematic breakdown was 74%, despite the confusion between the production and commercial land uses, often attributable to noisy training data or mixed land uses. Lessons learnt from this exercise are discussed, and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