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54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基于智能手机的个体室内时空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智慧城市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智慧城市的基础是对城市各要素的感知与理解。人是城市的主导因素,对个人的时空行为分析是城市感知的关键,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个体时空行为分析一直受限于时空数据的获取手段,使得相关理论研究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个体时空行为数据获取的挑战之一在于室内空间位置信息的获取。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和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获取个体的室内位置信息;另外,智能手机内置的多种传感器使其具备强大的感知能力,可以检测用户的行为。因此,智能手机成为获取个体室内时空行为数据的理想终端。本文对基于智能手机的个体室内时空行为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室内定位的研究进展,然后给出基于智能手机进行个体室内时空行为分析的实例,最后对基于智能手机的个体室内时空行为分析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进行了讨论。通过智能手机获取的个体室内时空行为数据可以分析城市居民的实时空间分布及行为模式,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交通、智慧安防以及智慧城管等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基于大规模的历史个体室内时空行为数据,可以分析城市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382.
刘鹏  庞小平  艾松涛 《极地研究》2015,27(1):98-103
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其中Android(安卓)和i OS(苹果移动操作系统)占绝大多数。本文以Android和i OS为开发平台,设计实现了中国南北极考察数据浏览与互动的移动信息平台——掌上两极。该平台已通过专家评审并在苹果应用商店和安卓市场正式发布,为极地管理部门、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便捷、快速获取极地相关信息提供了新的通道。  相似文献   
383.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ology for using mobile telephone-based sensor data for detecting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ces in everyday activities in cities. Mobile telephone-based sensor data has great applicability in developing urban monitoring tools and smart city solutions. The paper outlines methods for delineating indicator points of temporal events referenced as ‘midnight’, ‘morning start’, ‘midday’, and ‘duration of day’, which represent the mobile telephone usage of residents (what we call social time) rather than solar or standard time. Density maps by time quartiles were also utilized to test the versatility of this methodology an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in cities. The methodology was tested with data from cities of Harbin (China), Paris (France), and Tallinn (Estonia).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ed methods have potential for measur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emporal activities in cities and monitoring urban changes with georeferenced mobile phone data.  相似文献   
384.
A new electrochemical voltammetric sensor, Langmuir–Blodgett (LB) film of 25,27‐dimethoxy‐26‐(N‐trichloroacetyl)carbamoyloxy‐p‐tert‐butylcalix[4]arene (DCA) modified GCE (LBDCA–GCE), was designed and successfully used for recogni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ounts of Ag+ in water. Under the optimum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lowest detectable concentration of Ag+ reached 1 × 10?9 mol L?1. Moreover, LBDCA–GCE exhibited a well‐defined response relating to the Ag+ with good sensitivity, selectivity, reproducibility, and long stability. The recognizing mechanism of LBDCA–GCE for silver ion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ze of calixarene cavity may be the predominate factor affecting recognition of calixarene for silver ions.  相似文献   
385.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总结数字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成就出发,基于智能传感器网和对地观测网等物联网新技术的浪潮,探讨了数字城市发展到智慧城市的必然趋势和基础理论,实践了智慧城市的相关典型应用,并展望了未来智慧城市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386.
介绍了国家智能电网需求的一款新型三相电力监测仪.该仪器采用LPC2478ARM处理器且外扩8通道同步采样ADC,标配RS485接口,主要参数测试精度优于0.2级,且通过了江苏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的测试认证,整体测试性能达到国标A级.  相似文献   
387.
提出一种应用于窄带自适应波束形成的约束递归最小二乘算法。通过最小化阵列的输出功率,算法根据环境能有效的实现自适应,并且维持可视方向的频率响应。这种主瓣对准用户和旁瓣对准干扰的能力对当前和未来传感器网络有很大影响。递归最小二乘优势在于不需要对大量相关矩阵求逆,递归方程使相关矩阵的逆容易更新。通过matlab进行了仿真,给出了以改变天线数目和改变阵元间距的方向图以及跟踪能力比较图。仿真结果表明,递归最小二乘算法不仅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且算法有较强的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388.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针对智慧城市对地理信息平台的应用需求,分析了信息平台建设与完善的内容与途径。上海地理信息平台现已初步形成信息资源全面、技术先进实用、管理模式创新三大特点,提出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产业发展、提升服务水平等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89.
简要介绍了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测量软件开发技术。总结了安卓系统JAVA语言开发要点,常用菜单、按钮设计、SQLite数据库、软件注册方法、绘图功能设计、手机定位等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390.
本文阐述了航测相机传感器技术、位置姿态传感器技术和惯性稳定平台技术的发展概况,对具有代表性的两类数字航测相机———框幅式数字航测相机和推扫线阵航测相机的发展进行了叙述,并对国产数字航测相机——SWDC4a和SWDC5系列的研制与发展进行了介绍。数字航测相机的应用增强了对地观测能力、缩短了地理信息处理的周期、提高了对地观测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