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广东省区域拼图初探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介绍了利用广东省四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的产品数据进行区域拼图的基本方法和功能,给出了该拼图系统的各项技术参数,同时介绍了其在区域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2.
王荣  冯敏  金普军  俞斐  王昌燧 《岩矿测试》2007,26(2):133-137
利用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现代测试技术分析研究了一件先秦时期青铜器上的镶嵌玉。镶嵌玉表面覆盖的锈蚀产物分析表明,在长期的埋藏过程中,镶嵌玉除受到土壤、地下水等外部环境因素侵蚀外,还受到镶嵌本体——青铜器锈蚀产物侵蚀;通过对镶嵌玉周边以及黏结面的残留物分析,探讨了先秦时期玉器镶嵌铜器的结合工艺。  相似文献   
133.
何静  陈敏  仲跻芹  洪晓媛 《气象学报》2019,77(2):210-232
以业务应用为目标,开展雷达反射率三维拼图观测资料在北方区域数值预报系统中的同化应用研究。采用雷达反射率间接同化方法同化北方雷达反射率拼图观测资料,重点关注其对降水、湿度、温度及风的预报能力影响。首先,基于2017年8月雷达拼图观测资料批量同化和对比试验,对雷达拼图资料同化应用效果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雷达拼图资料同化虽然加大了地面风场预报误差,但在降水预报和湿度、温度预报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次,选择在业务中预报难度较大的强降水个例开展分析研究,分析表明:(1)同化雷达拼图观测资料有效提高了模式降水预报性能,临近降水发生的循环起报时次预报效果更好;(2)对于短时间多次强降水过程发生的预报,循环同化雷达拼图资料可及时弥补模式中由于前次降水导致的水汽、能量等消耗及热/动力条件削弱,持续支持降水系统发展。最后,通过考察雷达反射率的不同同化方案,发现同化反演水凝物或者估计水汽均能改善模式降水预报性能,但是同化估计水汽对降水预报性能的改善更为明显,联合使用两方案能同时对水凝物分布、热力场等进行调整,可提高模式降水预报性能。   相似文献   
134.
为使洪水演进中计算得到的枯燥的水文数据变得直观形象,进一步丰富洪水演进可视化手段,以离散水深点数据为基础,采用两种空间插值方法,对比了不同插值方法所生成栅格的优劣,选用合适的插值方法创建水深栅格,并通过构建镶嵌数据集实现了洪水的动态演进和可视化,直观形象地模拟了洪水演进的过程,为防洪减灾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5.
4种无人机遥感影像快速拼接方法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机遥感技术凭借其操作方便、灵活性高、分辨率高、投入成本低、现势性好等优势,已经成为获取遥感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无人机遥感技术也存在影像量大、像幅小、无规律、拼接难的缺陷。因此,针对无人机遥感影像的拼接处理问题,本文通过试验对比了几种无人机遥感影像拼接方法,并对这几种拼接方法的精度以及应用范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6.
This paper discusses aspects of grass vegetation in relation to soil erosion control. By means of a literature research, four options for using grass vegetation were recognized, each having its own requirements concerning maintenance, vege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ield layout. The main filter mechanism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and effects on runoff and soil loss are discussed. Field experiments on filter strips we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whether literature data for water and sediment retention by vegetation can be applied to sloping loess soils in South Limburg (The Netherlands). The field experiments simulated a situation in which surface runoff carrying loess sediment from an upslope field enters a grass strip. The retention of water and sediment by grass strips was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runoff discharge and th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t the inflow and outflow points from bordered plots. Two locations with different grass age and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grass strips are effective in filtering sediment from surface runoff as long as concentrated flow is absent. Outflow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could be described as a function of inflow concentrations and strip width. Reductions of sediment discharge varied between 50–60, 60–90 and 90–99% for strips of 1, 4–5 and 10 m width, respectively. Old grass, extensively used as pasture, is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erosion than the younger grass which was often accessed by tractors for mowing. Differences in water retention between both grass locations appear to be caused mainly by differences in grass density.  相似文献   
137.
新疆北部及邻区地壳构造格架及其形成过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73,自引:5,他引:168  
基于笔者近20年来在新疆北部地质调查积累的资料,并结合对现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本文简要讨论了新疆北部及邻区地壳现今构造格架及其形成过程。该区地壳现今构造格架的基本特征是垂向上具有双层结构,侧向上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构造分区。新生代侧向构造分区表现为盆山构造,古生代晚期侧向构造分区总体表现为显生宙造山带与古老地块的镶嵌,具体划分为两个弧形造山系、两个雁行斜列的帚状构造和3条线性造山系,分别属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塔里木、喀拉塔格等4个古板块;喀拉塔格古板块是新元古代地壳作为基底的古岛弧与其周围的海洋岩石圈组成的板块,残迹保存在南天山碰撞带之中;阿尔泰山、东准噶尔、准噶尔—吐哈地块是西伯利亚古板块的一部分,西准噶尔和中亚地区是哈萨克斯坦古板块的组成部分,查尔斯克—斋桑带、依连哈比尔尕带和康古尔塔格带,构成了是西伯利亚古板块的南界,南天山是哈萨克斯坦与塔里木古板块的碰撞带。在纵向上,该区地壳被划分为震旦纪至石炭纪、二叠纪至侏罗纪和白垩纪以来的陆内演化等3个构造层。该区构造格架的形成过程包括中元古代至古生代晚期古洋盆的演化与关闭、二叠纪至侏罗纪受古太平洋和古特提斯洋演化影响、以及新生代期间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影响等3个构造阶段;在某些地质时期还与幔源岩浆的底垫对地壳或岩石圈的改造有关。该区前身的古洋盆包括古太平洋和古亚洲洋两个洋盆。从动力学角度看,该区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分别受控于水平方向上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垂直方向上软流圈地幔与上覆岩石圈或地壳的相互作用。结果是不仅使该区大陆地壳的增生有水平的和垂直的两种方式,而且使该区地壳演化表现为挤压和伸展两种方式并存。  相似文献   
138.
随着数字相机技术的发展,以胶片为主体的机载航空平台逐步向数字化平台发展。本文结合国内最先进的CCD航空数码相机的应用,分析了CCD相机中高空摆扫航摄图像的成像过程、成像模型、图像几何形变与计算。在研究倾斜中心投影成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带有飞行位移的列倾斜中心投影成像模型的系统校正方法,校正了由相机装机倾角和飞机飞行位移所导致的图像几何形变,并通过校正结果图像的拼接验证了系统校正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9.
最早期脊椎动物的镶嵌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舒德干  陈苓 《现代地质》2000,14(3):315-321
采自云南昆明市海口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的昆明鱼为活埋标本 ,其软躯体构造保存极为精美 ;来自同一层位的海口鱼为正常死亡后埋藏 ,除身体最后部略有腐烂外 ,整体特征保存良好。这两种鱼皆呈鱼形 ,不仅具带鳃软骨的原始头颅和比无头类简单“人”字形肌节更为复杂的双“人”字形肌节 ,而且还发育了原始偶鳍和围心腔构造 ,表明它们已演化成高等脊索动物有头类 ( Craniata)或称脊椎动物 ( Vertebrata)。另一方面 ,它们的低骨化性 (如尚未发育出真正的脊椎骨 )和生殖系统演化的滞后性 (仍具多对生殖腺 )等原始特征 ,使它们呈现典型的镶嵌演化性。  相似文献   
140.
lINTR0DUCTI0NSoilerosionisamaj0rcauseoflanddegradationandwaterpolluti0n.Vegetativefilterstrips(VFS)havebeensuccessfollyandwidelyusedintheUSAf0rremovingsediment(Dillahaetal.,l989;Line,l991;CooperandLipe,l992;R0binsonetal.,l996),s0lids,andnutrientsfromcultivatedland(Magetteetal.,1989)andfeedlots(Y0ungetal.,l978;l980;Edwardsetal.,l983,Edwardsetal.,1997;DickeyandVanderh0lm,l98l),f0rfiIteringrun0fffromdairy(Livingst0nandHegg,l981)andswineproducti0nareas(Sieversetal.,l975;Chaubeyetal.,l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