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2篇
  免费   681篇
  国内免费   531篇
测绘学   807篇
大气科学   226篇
地球物理   353篇
地质学   1801篇
海洋学   297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37篇
自然地理   41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系统在机器人、自动驾驶和移动测量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目前系统精度的测试方法尚不完善。针对SLAM系统精度测试的实际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SLAM高精度测试场的建立方法。首先建立三维控制网,然后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环境信息进行采集,最终构建出用于测试SLAM系统精度的高精度三维点云特征库。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三维点云特征库包含丰富的特征信息,具有真实地理坐标,精度达到毫米级,可以较好地满足SLAM精度测试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2.
黄小兵 《北京测绘》2020,(5):700-704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完成风电场测图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实现测区1∶2000地形图数据的生产。首先根据航摄区域和航线规划布设控制点、像控点、检查点,利用飞马F300无人机进行航摄作业获取航测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按照标准格式导入Context Capture软件建立三维倾斜模型,通过EPS2016立体量测软件基于三维倾斜模型完成地形图数据的采集,对于模型变形的区域,利用MapMatrix软件进行数据采集与校核。利用安徽宿州风电场测图项目验证了该方法满足1∶2000大比例尺地形图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93.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逐步发展,粤港澳地区扩建工程呈现出规模大、地层复杂等特点,尤其是在临海软土区的工程,往往会伴随着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以深圳机场T4航站楼地基处理工程为背景,针对拟建T4航站楼场地周边地铁工程盾构后出现的空洞危害,采用适宜的地质雷达探测了空洞的大致形状及方位,结合场地条件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为施工工艺、衬砌混凝土材料、盾构设备及场地地应力影响。采用袖阀管注浆处理了空洞危害,并现场检验了空洞处理效果,发现该方法可有效地处理临海深厚软土层的空洞危害,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类似地区的空洞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4.
吴飞 《北京测绘》2021,35(2):178-182
地名是重要的地理信息和社会公共资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地名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情感。为摸清地名家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时期,我国开展了两次全国性地名普查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地名和测绘的渊源,阐述了跨越30年的北京市两次地名普查的时代背景和要求。通过测绘技术在两次地名普查实施中的应用,折射出30年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由传统模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信息化测绘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995.
王功文  陈建平 《现代地质》2004,18(4):537-542
大型、超大型斑岩铜矿的定量研究正在受到广泛关注,集中体现在现代矿产资源勘探模式趋向于从经验找矿、理论找矿和信息找矿3大传统找矿方法向集成信息技术方向发展。本项研究以青藏高原典型的玉龙斑岩铜矿床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了矿床定量评价的4个方面的新认识:(1)区域矿床发生、发展的年代与消亡速率的确定是研究矿床规模与保存环境的重要参数;(2)研究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特征有利于斑岩体的剥蚀起始时间的估算,研究区不同时代地层剖面的对比分析以及成矿古地理环境的模拟有利于正确评价斑岩矿床的形成与保存现状;(3)地层、岩体、构造和DEM数据的三维空间定量研究是正确评价"多位一体"成矿模式的重要因素;(4)3S技术发展了三维可视化技术、数据融合和模拟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多元数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资料,有助于提高发现大型矿床或潜在矿床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6.
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制造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我国要成为“世界工厂” ,需要培养数十万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的操作人员、编程人员和维修人员。目前 ,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的各类企业中 ,已普遍使用数控设备进行生产 ,而数控方面的技术人才却极其缺乏。因此 ,为社会培养大批能熟练掌握数控技术的技能型人才 ,已成为广东省有关高校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以数控技术教育为切入点 ,结合我校成人教育机电专科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 ,提出了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97.
稀有气体同位素的激光探针分析: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稀有气体同位素的激光探针分析就是利用激光的集束性和高能性来抽提固体样品中的气体 ,然后将气体净化、分离之后送入质谱计测定其含量和同位素组成。该系统主要由显微监视系统、激光发射系统、位移调节系统、样品处理系统和质谱计组成。薄片样品放入真空样品室后 ,利用显微监视系统可以对薄片进行分析和照相 ,可以对小到 30~ 5 0 μm的微小区域定位分析。该方法的优势主要在于 :(1)系统本底非常低 ;(2 )样品用量较少 ;(3)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 ;(4 )利用“Q开关” ,可以用作微破裂工具 ;(5 )与熔融法相比 ,分析成本较低。它也有不足之处 :(1)系统的投入成本高 ;(2 )各稀有气体的抽提效率不均一 ,需要校正。  相似文献   
998.
From a geological perspective, deep natural gas resources generally are defined as occurring in reservoirs below 15,000 feet, whereas ultradeep gas occurs below 25,000 feet. From an operational point of view, deep may be thought of in a relative sense based on the geologic and engineering knowledge of gas (and oil) resources in a particular area. Deep gas occurs in either conventionally trapped or unconventional (continuous-type) basin-center accumulations that are essentially large single fields having spatial dimensions often exceeding those of conventional fields.Exploration for deep conventional and continuous-type basin-center natural gas resources deserves special attention because these resources are widespread and occur in diverse geologic environments. In 1995,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estimated that 939 TCF of technically recoverable natural gas remained to be discovered or was part of reserve appreciation from known fields in the onshore areas and state wat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this USGS resource, nearly 114 trillion cubic feet (Tcf) of technically recoverable gas remains to be discovered from deep sedimentary basins. Worldwide estimates of deep gas also are high.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World Petroleum Assessment 2000 Project recently estimated a world undiscovered conventional gas resource outside the U.S. of 844 Tcf below 4.5 km (about 15,000 feet).Less is known about the origins of deep gas than about the origins of gas at shallower depths because fewer wells have been drilled into the deeper portions of many basins. Some of the many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origin and accumulation of deep gas include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matter,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methane, the role of minerals, water, and nonhydrocarbon gases in natural gas generation, porosity loss with increasing depth and thermal maturity, the kinetics of deep gas generation, thermal cracking of oil to gas, and source rock potential based on thermal maturity and kerogen type. Recent experimental simulations using laboratory pyrolysis methods have provided much information on the origins of deep gas.Technologic problems are among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to deep drilling.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overcoming hostile drilling environments (e.g. high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and acid gases such as CO2 and H2S) for successful well completion, present the greatest obstacles to drilling, evaluating, and developing deep gas fields. Even though the overall success ratio for deep wells (producing below 15,000 feet) is about 25%, a lack of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information continues to be a major barrier to deep gas exploration.Results of recent finding-cost studies by depth interval for the onshore U.S. indicate that, on average, deep wells cost nearly 10 times more to drill than shallow wells, but well costs and gas recoveries differ widely among different gas plays in different basins.Based on an analysis of natural gas assessments, deep gas holds significant promise for futur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Both basin-center and conventional gas plays could contain significant deep undiscovered technically recoverable gas resources.  相似文献   
999.
WebGIS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吉夫  陈顒  陈棋福  黄静 《地震》2003,23(4):10-20
WebGIS系统出现至今,我国在理论和应用等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但限于条件.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至今尚无真正意义上的WebGIS应用实例。为了促进WebGIS的应用进程,有必要对这些年研究和探索的成果作一个总结。在大量浏览近几年登载在国内各类媒体上的有关学术论、研究报告、学位论以及应用实例的基础上.概括了WebGIS的主要特点.总结了WebGIS的关键问题和实现技术,并着重介绍了目前WebGIS在农业、林业、气象、水利、地震、海洋、国土资源、环境保护、铁路交通、电力、城市建设和规划等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对WebGIS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开放性的应用平台.WebGIS在我国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000.
压力分散型锚索以其合理的受力机理及其在软弱土体中能更有效地发挥土体承载能力的优势取得了在本工程中的优选。主要介绍了该类型锚索的特点、作用机理和张拉程序,同时对工程的施工情况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