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4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Kean Birch 《Area》2009,41(3):273-284
The loss of manufacturing employment to lower cost economies has meant that countries like the UK have sought to promote innovation in areas such as biotechnology. The emergence of the 'bioeconomy', however, has been highly uneven, with concentrations of activity in certain countries and particular regions in those countries. In the UK, for example, there are four major concentrations of the bioeconomy. Each of these concentrations exhibit distinct patterns of knowledge and spatial inputs into the innovation process, meaning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knowledge–space dynamic in and of each region.  相似文献   
172.
地球物理仪器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物理仪器在国防、资源探测、自然灾害监测和工程质量检测等领域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技术进步迅速.国际上,地球物理仪器发展趋于多功能化、轻便化、智能化、可视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由于历史的原因,一方面我国对地球物理仪器的需求急剧增长,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对国外仪器的过分依赖,严重冲击了我们对地球物理仪器的自主研发.在这样的逆境中,我国地球物理技术工作者仍然坚持不懈,在重、磁、电、地震、放射性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在某些领域达到了具有国际领先的水平.基于这种现状,我国地球物理仪器发展应该坚持适当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研产用相结合,形成标准统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制体系,提高工艺水平和售后服务质量;重视地球深部探测、航空物探、海洋探测、地质灾害监测和国防工程领域的地球物理仪器开发和研制;发挥学术组织的特殊作用,集中力量组织攻关,争取在关键领域中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地球物理技术和仪器.  相似文献   
173.
糯扎渡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思茅市境内,是澜沧江流域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程。设计土石坝方案的溢洪道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关系到该方案的合理选择。通过对溢洪道附近的平硐与露头的野外调查,获得了1 400余条结构面的详细信息,在岩体结构面统计基础上,运用随机网络模拟的方法得到了溢洪道开挖边坡的裂隙网络图像,分析了岩体结构面的连通率,采用Hoek和Brown提出的GSI体系,对岩体质量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各高边坡岩体力学参数的综合指标。应用模拟退火算法,搜索出边坡潜在的最危险滑裂面的位置,并运用Sarma法分析了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提出各个边坡稳定性的分析评价成果以及建议的边坡系统锚固措施。  相似文献   
174.
干旱区主要陆表过程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23,他引:1  
王涛 《中国沙漠》2007,27(5):711-718
分析了国内外水、土、气、生主要陆表过程的相互作用以及干旱、半干旱区主要陆表过程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互为响应机制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地球表层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研究,同时突出人类活动在陆表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在研究手段上应基于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生态网络站的长期定位观测,开展干旱、半干旱区不同尺度水、土、气、生过程相互作用机理及其联网对比、集成研究。最终通过深刻理解研究区陆表过程及其调控机理,丰富陆地表层系统科学研究的内涵,带动相关学科在交叉集成研究上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5.
管志炜 《江西地质》2000,14(3):237-240
本文论述了科技创新及其重要性,指出地勘行业目前科技创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认识误区。提出加强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创新重要性认识;加快创新机构和创新服务机构的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依靠科技创新,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逐步形成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6.
庄寿强 《江苏地质》2000,24(1):11-13
地质创造学根据创造学中的综合原理 ,将地质学与创造学结合成一门交叉性学科。地质创造学主要研究地学领域中的理论和实践的创造活动 ,探索地学的创造过程、创造原理及其思维的特点、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7.
知识经济时代的区域地理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地理学研究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并不断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综合研究区域中出现的务种实践问题。知识经济的来临将从多方面影响区域地理不研究,也将为其提供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区域地理学需要创新、扩展自身的研究领域并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文章探索性地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区域发展的四大驱动力和区域地理学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8.
1 Introduction Eosipterus yangi is the first pterosaur found from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Ji and Ji, 1997). Since then, more and more pterosaurs have been reported (Ji and Ji, 1998; Wang and Lü, 2001; Wang et al., 2002, 2005; Wang and Zhou, 2003, 2004; Lü, 2003; Ji et al., 2004; Lü and Ji, 2005a, b; Dong and Lü, 2005; Lü and Yuan, 2005; Lü and Zhang, 2005; Lü et al., 2006). Because Eosipterus yangi lacks skull, it is difficult to resolve its relationships to other pterodact…  相似文献   
179.
俞立平 《地理科学》2020,40(10):1610-1617
构建区域创新政策评价的理论框架,在宏观知识生产函数中引入信息化作为创新技术进步的替代变量,基于DEA与Malmquist指数,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存量来衡量区域创新政策。并以省际高技术产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政策的特征和评价维度决定评价的多样性,基于政策效果与政策交互作用的区域创新政策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创新政策总体上处于稳步提高阶段,较低地区以西部中部地区为主;区域创新政策测度模型系统性较好,其检验方法有待进一步深化;采用政府研发经费投入作为区域创新政策的替代变量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0.
钱肖颖  孙斌栋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1):1822-1831
产业分工联系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但已有产业技术关联的文献主要关注区域内部,缺乏对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的探究。由于中国省际产业联系数据难以获取,论文运用引力模型和交叉熵法,基于2002、2007、2012年30省的投入产出表拟合出省际产业贸易流量矩阵,并进一步计算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指数。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尤其是城市群内部各地区产业之间的联系。基于2002、2007、2012年中国30个省16个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考察了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对产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有利于区域产业创新,但在本地产业技术联系较强的地区,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对产业创新的正效应会被削弱,本地产业技术关联和省际产业技术关联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知识产权的地方保护主义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因此,政策上应倡导扫清制度障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跨区域产业对本地的技术溢出,进一步推动区域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