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24篇
  免费   4095篇
  国内免费   4955篇
测绘学   1567篇
大气科学   2774篇
地球物理   4344篇
地质学   11537篇
海洋学   4665篇
天文学   248篇
综合类   1669篇
自然地理   6370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860篇
  2021年   971篇
  2020年   936篇
  2019年   1154篇
  2018年   932篇
  2017年   1036篇
  2016年   1043篇
  2015年   1171篇
  2014年   1459篇
  2013年   1427篇
  2012年   1545篇
  2011年   1591篇
  2010年   1319篇
  2009年   1595篇
  2008年   1476篇
  2007年   1723篇
  2006年   1679篇
  2005年   1458篇
  2004年   1314篇
  2003年   1259篇
  2002年   1049篇
  2001年   842篇
  2000年   731篇
  1999年   658篇
  1998年   517篇
  1997年   479篇
  1996年   456篇
  1995年   400篇
  1994年   353篇
  1993年   303篇
  1992年   266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75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3篇
  18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2003年“雪龙号”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对沿途海洋大气进行采样,分析其中气相多环芳烃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气相中主要是2-4环的多环芳烃,其中菲为主要的化合物,平均占到总多环芳烃的55.1%。在整个航程的广泛区域尺度内,气相总多环芳烃浓度在1043.9-92993.1pg/m3。空间分布上,远东亚的海面>北太平洋海面>北极圈以内海面;总多环芳烃的浓度随纬度升高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通过Clausius-Clapeyron方程对浓度和温度相互关系的分析表明,温度是控制气相多环芳烃长距离传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2.
思茅境内澜沧江径流变化量与云南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思茅澜沧江流域下游思茅境内水文站1960年1月~2001年12月的逐月径流量和云南的月雨量(气温)场格点资料为基础,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思茅境内澜沧江流域的东西部径流量变化及其与云南气候变化的关系。结论为:思茅境内澜沧江下游流域的径流量变化与滇西南的降水量变化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季节特征为春夏季较好,秋冬季次之;与元江河谷一带的气温变化也有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其中西部流域还与滇南的气温变化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季节特征则为冬春季较好,夏秋季不显著。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流域的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且西部升温的上升趋势更显著,气温上升对径流量的变化起减小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流域的东西部降水量变化出现了显著的差异,其东部的降水量明显增多,与此相一致,其东部径流量变化的增幅也明显大于其西部。  相似文献   
953.
贵州喀斯特山区墓地利用管理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贵州亮岩峰丛山地的墓地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显示出墓地在一定坡度上的特定地段有集中趋势;在对墓地选址与土层厚度进行显著性检验后表明:喀斯特地区土层厚度著性影响墓地分布。以至于绝大多数墓地集中分布在日照较好、排水畅通、土层较厚的阳坡山麓地带,以占用土层较厚的优质耕地为主。在现实的墓地利用管理实践中,实施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建立有偿使用制度、严格用地指标,加强墓地绿化,实行墓地园林化建设等措施,以期综合性多元化开发利用墓地,有效保护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954.
元江-红河跨境水质环境问题和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河干流不同污染流域,设立5个环境监测断面,同时选定人烟稀少、无工业、自然条件良好的李仙江加禾断面为对照。利用1999~2002年对水质影响大的DO、COD、BOD5、NH 3-N、NO3-N、NO 2-N、Cu、Pb、Cd、T-P、石油类及SS 12项污染物,均在枯、丰、平3个不同水期采样监测,将监测结果做数理统计分析,研究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并得出:出境断面NH 3-N平均含量高达0.18~0.86m gL/,T-P高达0.045~0.315m g/L,SS高达69~3412m gL/,从而提出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城市水网改造及控制含磷洗涤剂使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5.
基于城市体系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地域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的分布格局及长三角旅游发展的整体性现状,认为长三角旅游整体发展的协调性不足。然后从城市体系与区域旅游整体发展耦合的角度出发,引入了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交通网络结构和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的分析研究,并以此划分出了长三角两个层次的旅游地域系统,给出了长三角地域旅游城市网络体系的空间组织。最后提出了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56.
基于不同人口需要而进行的人类活动对“三江并流”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地作用机制。这一作用机制一方面对“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的保护构成了威胁,但另一方面,通过人口生态生产,实现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的生态化,改进人类活动,也可优化“三江并流”区的地理环境,保护“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57.
北方农牧交错带退耕还林还草经济政策优化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耕还林还草作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重建的切入点,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对当前退耕还林还草的社会经济特征、政策安排、协调机制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区域粮食适度自给定位、部门协调机制创新、产权制度改革、区域产业专业化分工、适度生态移民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为进行政策优化调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58.
秦末以来秦都咸阳地貌演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桑广书 《地理科学》2005,25(6):709-715
秦都咸阳地貌演变研究是秦咸阳考古和关中地区历史环境演变研究不容忽视的问题。秦末以来,秦都咸阳地貌演变包括渭河河道北移和咸阳原边坡地貌变化两个方面。通过文献考证与实地考察恢复了秦末、唐、明、清各代渭河的河道位置,秦末以来秦都咸阳段渭河河道北移4100m,平均北移速度1.8764m/a,明代以前北移较慢,以后北移速度显著加快,清顺治至现代北移速度达到5.9701m/a。咸阳原南侧边坡上的中小切沟主要是秦以后形成的。原坡上的村庄平台是历史上人为斩齐原坡,挖掘窑洞,引起原边逐步后退的结果,是咸阳原边坡人为地貌演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959.
960.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landscape on hydrological variables is essential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Understanding how landscape changes influence hydrological variables will greatly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mportant vegetation parameters are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by using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VIC-CAS model to analyse the impact of landscape changes on hydrology in upper reaches of the Shule River Basin (URSLB). The results show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runoff generation of landscape both in space and time.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the runoff yields increased, with approximately 79.9% of the total runoff generated in the high mountains (4200–5900 m), and mainly consumed in the mid-low mountain region. Glacier landscape produced the largest runoff yields (24.9% of the total runoff), followed by low-coverage grassland (LG; 22.5%), alpine cold desert (AL; 19.6%), mid-coverage grassland (MG; 15.6%), bare land (12.5%), high-coverage grassland (HG; 4.5%) and shrubbery (0.4%). The relative capacity of runoff generation by landscapes, from high to low, was the glaciers, AL, LG, HG, MG, shrubbery and bare land. Furthermore, changes in landscapes cause hydrological variables changes, including evapotranspiration, runoff and baseflow.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HG, MG, and bare land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evapotranspiration and a negative impact on runoff and baseflow, whereas AL and LG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runoff and baseflow and a negative impact on evapotranspiration. In contrast, glacier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runoff. After the simulation in four vegetation scenarios, we concluded that the runoff regulation ability of grassland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bare land. The grassland landscape is essential since it reduced the flood peak and conserved the soil and 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