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本软件项目于1997 年底最后完成。提高了人卫系统各台站观测的自动化程度, 大幅度减少了观测员各种繁琐的数据处理工作。它包括e -mail 收发报, 数据采集和处理, 静态系统差测定等功能, 可应用于人卫系统的各个观测台站。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同时利用精密标准尺的长度精度和精密经纬仪的角度精度的方法,阐明建立此等控制网的理论与实际操作要点。此种方法还可用于一组GPS接收机的精度检验。  相似文献   
13.
在对卫星跟踪经纬仪转动轨迹建模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预报轨迹及历史轨迹的经纬仪转向自决策算法。此算法具有事先规划经纬仪旋转轨迹的特点,从而在保护硬件设备的同时避免了卫星跟踪经纬仪目前普遍采用的“断电制动/限位反转”策略所引起的观测弧段的损失。该算法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的依赖于卫星预报的卫星跟踪经纬仪。  相似文献   
14.
GeoBasic在陀螺全站仪联机通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新组合的陀螺全站仪的基础上,在全站仪上开发相应的通讯及数据处理程序,实现了Y/JTG1陀螺全站仪的陀螺仪部分和全站仪部分联机通讯并在全站仪上接收、显示和保存数据,提高了陀螺全站仪的定向速度。新的仪器组合也提高了定向精度和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左、右像片像空间坐标系的二维直接定位法,可快速提取工业测量系统两台经纬仪之间的相对定位元素并完成相对定位。它不用进行迭代,既可以在右测站的定位元素未知时进行定位元素的解算,又具有简单清楚的几何意义。最后用算例对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针对经纬仪测量系统缺少距离观测值而难以构建其尺度基准的问题,该文分别基于相似原理和垂直角视距法,阐述了通过交会测量已知长度的基准尺构建尺度基准的原理与方法;依据误差传播定律,分析指出水平基线中误差是衡量尺度基准精度的重要数字指标,而基准尺摆放位置与姿态、基准尺长度和水平基线长度等构形要素对尺度基准误差影响较大;最后基于Matlab GUI编制了水平基线中误差仿真计算程序,定量分析了各类构形要素对水平基线中误差的影响规律,归纳总结出提高尺度基准测定精度、优化系统测量空间构形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测绘学报》2012,41(3)
基于电子经纬仪对月球明亮区域边沿的观测采样,提出一种月球视圆面中心拟合算法,推导出详细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际观测试验验证该算法的可靠性,较好地解决了月面中心的确定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一种测月快速定向方法。运用此方法进行天文定向,内符合精度和外符合精度均优于±2.0”。测月定向可有效弥补传统天文定向夜间只能依靠观测恒星进行的不足,扩展天文测量的使用范围。由于太阳的视面也是正圆,测月定向方法同样适用于测日定向。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利用特征星进行快速天文定向。借助星空模拟软件Stellarium构建了特征星星库,并结合天文定向中的主要误差源,研究了选星策略,提高了定向精度。实际观测实验表明,利用特征星快速定向的内符合精度可优于0.4",外符合精度可优于1.0"。  相似文献   
19.
在对现有几种同类传感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子经纬仪的重力方向传感器方案。在理论上论证了这一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成功地研制出了这种传感器。  相似文献   
20.
机(舰)载设备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提供准确的飞机(舰船)俯仰、横滚、偏航等姿态信息,但由于机(舰)载惯导系统提供的偏航数据精度较低,不能满足测量的需要,需要对惯导进行校准。针对这种情况,探讨了一种利用机(舰)载光测设备测量方位标修正惯导航向偏差的方法。由于光测设备测量精度比较高,本校准惯导方法满足靶场试验的需求,达到了修正系统误差的目的。试验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