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7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382篇
测绘学   673篇
大气科学   343篇
地球物理   275篇
地质学   1329篇
海洋学   17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74篇
自然地理   28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A numerical model, which simulates the dynamics of alluvial river channels on geological (Quaternary) time scales, is presented. The model includes water flow, channel dimensions, sediment transport and channel planform type. A number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which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an alluvial river to imposed sequences of water and sediment supply,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time lags between these controlling variables, as well as a downstream discharge increase, are presen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time lags can be substantial, having major implications for the reconstructions of palaeo climate based on river channel behavior documented in the geological record. The model is further applied to both a conceptual warm–cold–warm cycle and a reconstructed evolution of the river Meuse, the Netherlands, during the Late Glacial–Holocene warm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capable of explaining the response of this river, although better validation against palaeoenvironmental data remains necessary.  相似文献   
992.
北美西部与中国东南部盆岭构造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北美西部与中国东南部盆地与山岭构造是太平洋东西两岸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它们的形成与演化有着其特定的时间、空间、物质条件和深刻的构造背景。分别阐述了这两个地区盆岭构造的地质背景、构造单元划分及其构造岩浆组合、基底与深部构造特征、不同类型盆地与花岗岩山岭的时空演化、成因机制、耦合样式、演化历史,对这两个盆岭地区变质核杂岩的几何学、岩石学、年代学、成因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基本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太平洋东西两岸盆岭构造存在许多相似处,包括:(1)中、新生代均属太平洋构造域,均受太平洋构造体制制约;(2)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的开始时间相同,均为中侏罗世,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宽度相近;(3)板块俯冲角度均在早、晚白垩世之交发生变化,从低角度转为高角度,导致弧后进一步伸展垮塌、岩石圈减薄;(4)均程度不等地发育了科迪勒拉型伸展构造和变质核杂岩;(5)伸展盆地与花岗岩山岭的形成背景相似,盆岭空间相伴,成因相关,时间相近。正是这些相似性,使中国东南部盆岭构造和北美西部盆岭构造的对比成为可能。同时,两岸盆岭构造也存在若干差异,如:(1)岩石组合差异;(2)形成时代差异;(3)地幔柱活动差异;(4)俯冲带位置迁移差异;(5)基底固结程度与变质核杂岩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太平洋东西两岸盆岭构造的不同地域特色和地质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993.
新疆阿尔金山拉配泉铜矿矿区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拉配泉铜矿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实施过程中新发现的矿化区。本文主要介绍了该铜矿化区的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矿区矿化、控矿构造特征,及其矿区元素组合分析,表明了该区的铜矿化是在区域早期的海底火山喷发、块状硫化物的原始堆积基础上受后期阿尔金北缘断裂和拉配泉断裂带活动而富集成矿的。   相似文献   
994.
青海省果洛龙洼金异常区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果洛龙洼地区较有利的金成矿地质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入手,阐述了该区石英脉型和构造破碎带型金的矿化特征和蚀变特征.其中,厚脉状石英脉型金矿化规模较大,由近似纯的石英构成,金最高品位35.3×10-6,预测金资源量大于5t,属可供普查的中型矿床,为本区新的成矿类型,对于今后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5.
砂岩强度MTS试验及阶段特征的混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传孝 《岩土力学》2004,25(12):1910-1914
采用MTS815.03电液伺服岩石试验系统对三种强度的砂岩进行全应力-应变试验研究,得出试验曲线呈明显的分段特征,曲线的离散性发生于应变软化阶段。通过对试验数据序列的混沌动力学分析得出:随着单向抗压强度的增加,砂岩全应力-应变过程的系统状态由强混沌态逐渐演化到低混沌态,进而质变为较有序的定常态;砂岩峰后应力-应变阶段曲线的线性性质增强,裂隙系统状态由强混沌态向强有序的定常态演化;砂岩峰前阶段的裂隙系统基本呈现弱混沌状态。该试验方法可靠,对砂岩强度阶段特征的混沌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徽州古村落的景观特征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陆林  凌善金  焦华富  王莉 《地理科学》2004,24(6):660-665
富接江南、文风昌盛和秀丽山水是明清时期徽州地理环境的主要内涵,创造了灿烂的徽州文化。古村落是历史上徽州人生产生活的中心之一,是徽州文化的主要载体。聚族而居、宛如城廓的村落以及村落中众多高大的祠堂、牌坊形成直观可视的文化景观,极大地渲染了古时徽州的宗法观念和宗法制度。文风犹存的书香村落拥有大量的书院、私塾等文化建筑,淡雅明快的居民等建筑大多饰以典雅工丽、寓意深刻的雕刻和楹联,体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园林化是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的主要特征之一,园林化村落拥有的水口园林、书院园林和宅院园林等多种园林烘托了徽州古村落的园林情调。  相似文献   
997.
甘肃黄土高原春旱的气候特征及预测方法   总被引:34,自引:16,他引:18  
利用甘肃黄土高原55个气象站在1968-2000年间的春季降水、气温资料, 计算了春季干湿指数, 划分了春旱标准, 用REOF方法进行了气候分区, 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计算了其与欧亚500hPa高度场、赤道北太平洋海温和高原加热场的相关关系, 建立了甘肃黄土高原春旱的均生函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 干旱有三个高发区, 频率为36%~57%, 约2~3年一遇, 且有增加的趋势。春旱与当年高原500hPa高度场、赤道北太平洋海温及上年盛夏高原加热场呈正相关, 与前期冬季高原加热场呈负相关, 所建立的预报模型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98.
珠江三角洲城镇建筑覆盖近期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1988年与1998年两个时期研究区域的TM卫星影像提取各城镇的实际建筑覆盖区面积等专题信息,并利用Arc/Info802建立珠江三角洲乡镇级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重点对珠江三角洲城镇建筑覆盖近期变化的空间扩展特性,并就企业、交通设施、人口、区域经济与行政体制等驱动因子进行了初步综合分析。研究表明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城镇建筑覆盖总体圈层格局相对稳定,核心增长与交通指向扩展非常显著,城镇建筑覆盖区增长总量与增长速率空间分布不一致,城镇扩展强度指数空间分布也显示出核心增长与交通轴向增长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9.
唐古拉山地区第四纪冰川作用与冰川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自中更新世以来,唐古拉山地区发生过3次更新世冰川作用(即昆仑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末次错冰期)和2次全新世晚期冰进(即新冰期和小冰期冰进).昆仑冰期(最大冰期)发生在中更新世早期(0.80~0.60MaBP),不仅是本区最早的一次冰期,而且也是冰川规模最大的一次冰期,当时的冰川规模比现代冰川大16~18倍;倒数第二次冰期发生在中更新世晚期(0.30~0.135MaBP),比现代冰川大13~15倍;末次冰期发生在晚更新世晚期,应分为末次冰期早冰阶(75.0~58.0kaBP)和晚冰阶(32.0~15.0kaBP,23.0kaBP时达到极盛),但在唐古拉山地区截止目前还未找到早冰阶的冰川遗迹,因此,只对末次冰期的晚冰阶(LMG)进行了探讨.LMG时,冰川规模比现代冰川大10倍;新冰期发生在全新世高温期后,冰碛物的14C测年为(3540±160)aBP,冰川规模略大于现代冰川;小冰期发生在15~1世纪,冰川规模已接近于现代冰川.由于青藏高原的上升,对高原腹部地区引起的干旱化过程和水分严重不足,使唐古拉山地区的冰川自昆仑冰期以来,冰川规模一次比一次明显的减小.  相似文献   
1000.
慕士塔格卡尔塔马克冰川水文观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基于2003年卡尔塔马克冰川强烈消融期连续的气象与水文观测, 对卡尔塔马克冰川消融的影响因素和融水径流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消融期的冰川融水流量与气温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关系, 降水过程会导致气温降低抑制冰川消融. 卡尔塔马克冰川纯冰川融水径流模数为62.4 L·s-1·km-2, 冰川区融水径流深为 463.5 mm. 根据现场降水损失试验, 总损失达 26%, 校正后大本营处2003年降水量为134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