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测绘学   214篇
大气科学   270篇
地球物理   219篇
地质学   292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魏新江  陈伟军  魏纲  洪杰 《岩土力学》2012,33(7):2103-2109
盾构施工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形成超孔隙水压力,引起工后固结沉降。运用应力释放理论推导与衬砌相邻的土体初始超孔隙水压力计算公式。假定扰动范围边界呈圆弧状,确定初始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范围;同时运用应力传递理论,推导分布范围内任一点土体的初始超孔隙水压力计算公式。通过对实测资料的分析可知,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算例分析表明,与衬砌相邻的土体初始超孔隙水压力呈近似圆形(顶部小、底部大);随着到衬砌的径向距离增加,土体初始超孔隙水压力呈凹曲线形状;隧道底部的等值线最密,即变化最快;隧道顶部上方土体、不同深度处土体初始超孔隙水压力,以隧道轴线处为最大,呈现类似Peck曲线形状。  相似文献   
952.
In 1820, the lower Canadian River meandered through a densely forested floodplain. By 1898, most of the floodplain had been cleared for agriculture and changes in channel geometry and specific stream power followed, particularly channel widening and straightening with a lower potential specific stream power. In 1964, a large upstream hydropower dam was constructed, which changed the flow regime in the lower Canadian River and consequently the channel geometry. Without destructive overbank floods, the channel narrowed rapidly and considerably due to encroachment by floodplain vegetation. The lower Canadian River, which was once a highly dynamic floodplain‐river system, has now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relatively static river channel. These changes over the past 200 years have not been linear or independent. In this article, we use a variety of data sources to assess these historical changes along the lower Canadian River floodplain and identify feedbacks among floodplain cultivation, dam construction, specific stream power, and channel width, slope, and sinuosity. Finally, we combine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with others in the region to present a biogeomorphic response model for large Great Plains rivers that characterizes channel width changes in response to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53.
在宇宙中,众多恒星发出的光线充斥于万物之间.光压虽然早在1901年就被人们发现和试验证实,但一直未把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力看待.其原因是(光压)斥力相互作用(自然力)主要表现在宇观物体(天体)上,在太阳系内的(太阳光压)斥力作用下,能否证明地球物质的宏观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则是人们把(光压)斥力相互作用是否作为一种自然力看待的关键.宋贯一(1991)发现,太阳光压、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组成了一套类似金属塑性压力加工中的一套天然"轧机",太阳的能量(动量)就是通过这种"轧制"式耦合物理机制传递给地球的,并依据这种耦合机制产生的地壳"轧展"效应特征,发现(1999)太阳光压斥力作用才是控制全球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的唯一重要因素.宋贯一(1992)又发现,太阳光压、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及赤黄交角的存在,组成了一套天然的日地间太阳能量(动量)相耦合的"摇摆"式物理机制,依据这种耦合机制特征,发现和证明(2006,2011)太阳光压斥力相互作用才是激发自转轴摆动并产生极移及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力源.上述一系列发现,为(光压)斥力相互作用在自然界的客观存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它与(万有)引力相相互作用一样,在宇宙的演化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4.
谱图重排的谱分解理论及其在储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谱分解理论是把单道地震记录分解为连续的时频谱平面,是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重要技术之一.由于谱分解方法的多解性,所以同一道地震记录因为分解方法不同,得到的时频谱是不一样的.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S变换和匹配追踪算法都是对信号开窗分析,这些方法都受到不确定性原理的限制.Wigner-Ville变换避开了不确定性原理的限制,但是交叉项的存在限制了本方法的使用.本文利用谱图重排的时频分析方法(RSPWV)对合成的单道地震记录和实际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与短时傅里叶变换和匹配追踪算法的比较得出:此方法具有较高的时频分辨率,能够很好地识别气层.  相似文献   
955.
A total of 15 rainfal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1 m by 2 m box varying slope (10, 20, 30%) and rainfall intensity (60, 90, 120 mm h?1). Th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study how rill networks initiate and evolve over time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with regard to the treatment variables considered, and to allow for input in a computer simulation model.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were calculated by means of photogrammetry for several time steps of most experiments. The soil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was a basal till derived Cambisol typical for the Swiss Plateau. Whil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for sediment yield, runoff did not vary significantly with treatment combinations. Increasing rainfall intensity had a larger effect on sediment yield than increasing slope. Rill density and energy expenditure decreased with time, suggesting that energy expenditure was a useful parameter to describe the emergence of rill network at the laboratory scale.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56.
实用多点输入虚拟激励法在通用有限元软件中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激励法是高效便捷的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可用于地震多点输入随机响应分析,但现有通用有限元软件无法直接实现多点输入虚拟激励法。首先将虚拟激励法改进为更实用的形式,使其便于编程实现,然后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的二次开发功能实现了多点输入虚拟激励法在ANSYS中的应用,扩展了ANSYS在地震多点输入计算领域的功能,也为地震多点输入研究提供了更为简便有效的计算平台。对一简单模型多点输入的理论解析解和ANSYS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实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7.
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预测泥石流的危险范围,在前人研究经验和大量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选取多项泥石流重要影响因素,对乌东德地区上百条泥石流按照其堆积区规模分组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不同类型泥石流中各影响因素对堆积区形态参数的预测模型。通过不断改变步长的方式搜索适用于一个地区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的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搜索大量可能的数学模型,通过平均误差计算比较得到最优预测模型。将该方法和文献[3]的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一起应用到乌东德地区的实例上进行验证,预测结果显示,后者得到的误差要比本文方法计算的误差大很多,本文方法的预测误差为6.7%~9.2%,文献[3]方法的预测误差为10.5%~29.6%。  相似文献   
958.
煤层地下开采地表沉陷预测的边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治林 《岩土力学》2010,31(Z1):232-236
采空区上覆岩、土体对地表沉陷的耦合行为可归结为弹性理论的边值问题,由不同性状松散表土层确定的应力边界和岩、土体之间形成的位移边界构成了相应边值问题的定解条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表下沉预测研究的边值提法,以探讨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规律。给出了采空区上覆表土层内任一点的位移和地表下沉的计算公式,确定了地表沉陷的范围,并以神东矿区大柳塔1203工作面开采引发的地表沉陷为例给出了工程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上覆岩体对地表及表土层内任一点下沉的影响取决于上部岩层破断后的结构形态;采空区上覆土体对地表下沉量的作用与土体性质及表土层厚度有关,土体对表土层下沉的影响由下而上增大,呈非线性变化,至地表达最大值;地表沉陷区域随表土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其影响范围远大于采空区。  相似文献   
959.
基于"嫦娥一号"跟踪数据的月球重力场模型CEGM-01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轨道跟踪数据的特征,简要阐述了基于动力法精密定轨解算月球重力场模型的原理及策略.在"嫦娥一号"测控数据精度和覆盖均有限的条件下,独立使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6个月的在轨运行双程测距测速跟踪数据,成功得到了50阶次月球重力场模型CEGM-01.通过多种方式,如重力场模型频谱特性、实测数据定轨残差、月球重力异常特征、与地形的相关性及导纳值,对解算得到的CEGM-01月球重力场模型进行了精度评价,分析了相应的物理特性和效果.结果表明了CEGM-01解算过程的有效合理.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月球重力场探测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60.
建立适用于远程勘探的物探数据分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超 《物探与化探》1999,23(4):309-313,316
建立远程勘探系统是勘探领域发展的新趋势,远程勘探系统的核心组成应该是具有丰富内容的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和包含多领域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的工具库或方法库.针对勘探领域中的物探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技术构成和实现技术提出一些观点,对数据存取、分析方法库的构成、参数提取、图形显示技术及远程操作做了介绍,旨在提供此类系统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