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568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412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1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井间地震走时波形层析成像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裴正林  余钦范 《现代地质》2001,15(3):333-338
提出了井间地震走时波形顺序反演方法。该方法先利用井间地震走时反演得到速度模型的低频成分 ,然后用井间地震波形反演获得速度模型的高频成分。数值模型试验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 ,该方法反演稳健 ,提高了走时成像的分辨率 ,克服了波形成像易于陷入局部极小的缺陷 ,实现了快速高分辨率成像。  相似文献   
62.
本文研究了景泰地震台记录到的几种异常地震波形的形态特征及随时间分布特征,采用测震学的方法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各个阶段的异常波形出现的数量、类型和振幅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在1990年10月20日景泰6.2级地震前,异常波形数量明显地呈平静一密集交替出现的现象;临震前各种异常波形的数量增多,振幅增大,异常持续时间增长,震后异常波形很快衰减并消失.与其他前兆对比,可以认为异常波形的出现可能与景泰地震的孕育过程有关,根据该类波形的变化特征有可能对地震作出预报.  相似文献   
63.
64.
65.
66.
王珣  冯德山  王向宇 《地球物理学报》1954,63(12):4485-4501
针对探地雷达(GPR)双参数全波形反演中电导率反演精度差、双参数存在串扰现象、反演计算量大、易陷入局部极值等问题.作者将具有多参数调节功能的L-BFGS算法引入到GPR时间域全波形反演中,它避免了对Hessian矩阵的直接存储与精确求解,减小了存储量和计算量.结合参数调节因子的选取,有效减小了同步反演时介电常数与电导率的串扰影响,在不降低介电常数反演精度的前提下,提高电导率参数的反演精度.通过在反演目标函数中加载改进全变差正则化方法,提高了反演的稳定性,使目标体边缘轮廓更加清晰.首先以简单模型为例,对比了单尺度反演与多尺度串行反演策略的优劣,说明多尺度串行反演有利于逐步搜索全局最优解;而开展参数调节因子的选取实验,说明合适的参数调节因子可以有效改善介质电导率的反演精度;测试了不同正则化的反演效果,表明改进全变差正则化能提高反演稳定性,显著降低模型重构误差.最后,分别对含噪合成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反演测试,说明本文提出的多尺度、双参数反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约束,重构图像界面清晰、反演效果好.  相似文献   
67.
We examine the initial subevent (ISE) of the M 6.7, 1994 Northridge, California, earthquake in order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two end-member rupture initiation models: the preslip and cascade models. Final earthquake size may be predictable from an ISE's seismic signature in the preslip model but not in the cascade model. In the cascade model ISEs are simply small earthquakes that can be described as purely dynamic ruptures. In this model a large earthquake is triggered by smaller earthquakes; there is no size scaling between triggering and triggered events and a variety of stress transfer mechanisms are possible. Alternatively, in the preslip model, a large earthquake nucleates as an aseismically slipping patch in which the patch dimension grows and scales with the earthquake's ultimate size; the byproduct of this loading process is the ISE. In this model, the duration of the ISE signal scales with the ultimate size of the earthquake, suggesting that nucleation and earthquake size are determined by a more predictable, measurable, and organized proces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se two end-member models we use short period seismograms recorded by the Southern California Seismic Network. We address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similarity in hypocenter locations and focal mechanisms of the ISE and the mainshock. We also compare the ISE's waveform characteristics to those of small earthquakes and to the beginnings of earthquakes with a range of magnitudes. We find that the focal mechanisms of the ISE and mainshock are indistinguishable, and both events may have nucleated on and ruptured the same fault plane. These results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for both models and thus do not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m. However, further tests show the ISE's waveform characteristic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ypical small earthquakes in the vicinity and more importantly, do not scale with the mainshock magnitude. These results are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cascade model.  相似文献   
68.
利用重庆数字地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地震波形资料和观测报告,选出5个研究区1 251个M_L≥1.5地震进行波形互相关计算,识别出358对同时被2个地震台站记录且各台波形互相关系数(cc)不小于0.8的重复地震对,涉及342个地震事件,约占地震总数的27%。将筛选出的重复地震对用于定量判断地震目录中震相拾取误差及评估台网定位精度,结果显示:重庆数字地震台网的垂直定位误差约为3 km,水平定位误差约为5 km,Pg、Sg震相拾取误差分别为0.5 s和0.7 s;其中武隆区地震定位和震相拾取精度最高,綦江区最低。  相似文献   
69.
海洋重力场模型反演的质量主要依赖于采用测高数据的精度、空间分辨率和数据分布密集程度。本文联合Geosat GM/ERM、ERS-1 GM/ERM、TOPEX/Poseidon、Envisat、Cryosat-2、Jason-1 ERM/GM和SARAL/AltiKa等多种测高观测数据集,深入比较了多种波形重跟踪算法的效果,回波数据重跟踪处理后的沿轨海面高标准差。统计表明,Sandwell算法优于MLE-4算法、Davis阈值法、改进阈值法和β参数拟合法;基于不同测高数据波形重采样的结果给出了沿轨海面梯度计算中低通滤波的参数选择方法,并采用Sandwell提出的垂线偏差法,反演了全球海域1′×1′的重力场模型。检核表明,反演结果与DTU13和SIO V23.1模型检核的差值均方根分别为3.4、1.8 mGal,与NGDC船测数据的检核精度为4~8 mGal,且本文模型在部分典型海区内精度更优。  相似文献   
70.
王大伟  刘震  赵伟  夏庆龙 《现代地质》2006,20(4):635-640
从差异波形特征的角度出发,分析时移地震差异波形特征与砂泥岩互层油藏中油层速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建立由5层地层组成的楔形地质模型,运用褶积公式及时移地震求差公式,得到泥岩速度为2 400 m/s和砂岩速度为2 700 m/s条件下,互层中砂岩速度变化±150 m/s的时移地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砂泥岩互层的差异波形是一个多峰复合波,泥岩夹层的厚度是决定差异波形特征的一个主要因素,并且存在一个临界值,即四分之一主波长;如果泥岩夹层的厚度小于这一临界值,就会发生遮掩效应,即顶部油层的时移地震响应可以掩盖中、下部油层的时移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