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32篇
  免费   10350篇
  国内免费   12064篇
测绘学   4821篇
大气科学   11523篇
地球物理   7722篇
地质学   34273篇
海洋学   7062篇
天文学   344篇
综合类   4613篇
自然地理   6888篇
  2024年   515篇
  2023年   2092篇
  2022年   2381篇
  2021年   2774篇
  2020年   2266篇
  2019年   2861篇
  2018年   2071篇
  2017年   2031篇
  2016年   2169篇
  2015年   2607篇
  2014年   3968篇
  2013年   3155篇
  2012年   3596篇
  2011年   3545篇
  2010年   3315篇
  2009年   3403篇
  2008年   3609篇
  2007年   2999篇
  2006年   2699篇
  2005年   2575篇
  2004年   2219篇
  2003年   2153篇
  2002年   1839篇
  2001年   1831篇
  2000年   1774篇
  1999年   1537篇
  1998年   1407篇
  1997年   1424篇
  1996年   1216篇
  1995年   1245篇
  1994年   1172篇
  1993年   949篇
  1992年   998篇
  1991年   815篇
  1990年   692篇
  1989年   493篇
  1988年   158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101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40篇
  1979年   19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13篇
  1964年   13篇
  195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织金矿区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含主要可采煤6层.煤系地层以含玄武岩屑、海绿石为特征的5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水平、沙纹、波状层理发育,煤系中稳定的灰岩、硅铁质灰岩标志层较多,有利于煤层的划分与对比,并产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及碎块.属海、陆交替环境下的标型海陆交互相沉积.  相似文献   
82.
采用渐近极值理论中的Gumble第1和第3种类型的渐近分布,对成都地区日最大降水量的气候极值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不同的多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3.
东峰顶金矿床成矿过程经历了热液期和表生富集期.矿石品位与氧化程度有关.矿质来源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触发的华北地台基底含金矿源层.它属于中温岩浆热液型矿床.区域构造派生的近南北向断裂,控制着金的定位.文中还探讨了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4.
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平阳研山明矾石矿床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认真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矾山明矾山矿床是酸性火山气热液与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内的碱性长石的交代中形成的。为了解释矿床的均一性,成矿的周期性和矿床单向依变分带等重要特征,我们重点研究了矿床中明矾石化和叶蜡石化的热力学性质,得出了K 活度和pH值是控制交代产物的重要因素的新结论,提出了该矿床交代成矿作用的新模型,并据此成功地解释了矿床的一些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5.
86.
87.
88.
89.
河南省山茱萸的生态分布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茱萸[Macrocarpium officinale(Sieb.etZucc.)Nakai]系山茱萸科植物,为我国传统大宗地道药材,干燥果肉入药,并可做食品添加剂和饮料等,在河南主要分布于伏牛山南坡的西峡县。河南的山茱萸无论是产量或质量均居全国首位,其产品畅销国内外。本文在野外调查基础上,探讨了河南山茱萸的生态分布,并根据生态原则研究了山茱萸的栽培区划和资源利用中的问题与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0.
应用显微光度术、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Micro-FT.IR)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原位微分析技术并结合均一温度测量对胜利油气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中有机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区分出两类有机包裹体,即原生有机包裹体和次生有机包裹体。结果表明两类有机包裹体特征不同,二者物质组成、有机质成分及化学结构、热演化程度等差别也较大。结合地质分析表明原生有机包裹体是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烃类运移产物,具“自生自储”特点,而次生有机包裹体是沙四段烃源岩生成的烃类二次运移的产物。沙三段是沙河街组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层位,因而是寻找油气资源的主要目标层。研究表明,有机包裹体是研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演化等成藏系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油气勘探中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