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93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2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The samples for microscopic study are all collected from the Hsitsocoal field situated about 50 li northwest of the Tzuhsieh city and 40 li east ofthe Matouchen station of Pinghan Railway.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相似文献   
82.
The samples for microscopic study are all collected from the Hsitsocoal field situated about 50 li northwest of the Tzuhsieh city and 40 li east ofthe Matouchen station of Pinghan Railway.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相似文献   
83.
中国历史时期土地覆被数据集地理空间重建进展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建长时间序列具有空间属性的土地覆被数据集,对研究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气候和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定量重建中国区域历史土地覆被数据集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由于历史时期土地利用数据来源多元、重建方法多样、验证方式各异等原因,不同学者的重建结果迥异,其中重建方法是导致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重建思路、假设和方法、结果验证等方面对覆盖中国区域的主要空间数据集进行了综合评述,结果表明:①基于历史记录的还原法和基于地理空间模型的重建法是历史土地覆被空间重建的主要方法,而根据建模过程,后者又可进一步分为“自上而下”的配置模型和“自下而上”的演化模型法。②基于数量重建进行空间重建是当前历史土地覆被数据集重建的主流,在缺少充分、客观历史数据的条件下,对基础数据、分布控制因素和限制因子进行合理假设是取得合理结果的重要条件。③为提高研究成果的解释力,需要对重建结果进行检验,直接验证法虽较为准确,但受时空尺度限制,具有显著的局限性,间接验证法可作为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84.
研究季风区历史时期湖泊环境演化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首先讨论了历史时期季风区湖泊环境演化研究在古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及其意义,着重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研究以及进行定量研究是该领域的关键所在。综合中国近年来在湖泊沉积与古全球变化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提出在该领域研究的一些新的认识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
月球目前的同步旋转轨道状态使得形成的撞击坑分布满足一定的不对称性.本文利用最新的LRO影像和地形数据,结合早期的Clementine影响数据,分析了月球辐射状撞击坑经度方向成坑率分布,结果表明所识别的辐射状撞击坑的.年龄为O.9 Ga内,西一东半球方向存在明显不对称性,比值约为1.35~1.53;同时利用辐射状撞击坑模拟了0.9 Ga内的同步旋转轨道的平均状态,得到该时间内月球的向点-背点为70°W—110°E附近;最后利用撞击坑数据库资料对月球形成以来各地质世纪时间尺度内的撞击坑进行了成坑率分布分析,结论表明月球在大爆炸中后期间可能处于过近似的同步轨道旋转状态,但是与现在的轨道运行状态相反,月球在之后的地质时期内经历了翻转,其诱因可能是雨海和东方海盆地遭受的撞击.  相似文献   
86.
留声     
《地图》2010,(2):14-14
<正>曹操:备啊,你还好吗?几千年没有联系了。刘备:是啊,托你的福,我可能马上也要"备发现"了!网上流传的"新编曹操刘备对话"。河南安阳曹操墓的争论尘埃未定,四川彭山和重庆奉节又掀起了刘备墓之争。  相似文献   
87.
本文主要探讨河南省淅川县单岗遗址两周时期人类与家养动物之间的关系.该遗址两周时期发现13种动物,其中家养动物有猪、狗、马、黄牛、绵羊和山羊,家养动物的可鉴定标本数和最小个体数分别占全部可鉴定的哺乳动物数量的91.73%和70.67%.猪在家养动物中的数量最多,可鉴定标本数和最小个体数比例分别为69.04%和33.33%,其他家养动物的数量比例在1.78%~14.67%之间.家养动物提供了主要肉量,黄牛提供的肉量最多,占36.41%.马右P 2发现马衔磨蚀的痕迹,马第1节趾骨发现严重的骨赘,说明马被役用而且承担相当的工作量.马在普通聚落的出现、肉食消费和畜力开发等现象,反映马的功能从晚商时期贵族"御用"转向世俗化.  相似文献   
88.
阎晶明 《地球》2020,(1):26-30
《地球》杂志希望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打通,实现一定意义上的"互动",让科学与艺术相映生辉,这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办刊努力。科学与艺术,从知识的角度讲,貌似井水不犯河水,互不搭界,随着学科与艺术的各自发展和不断细化,相互间的隔膜也愈来愈深。今天,再想出现文艺复兴时期那些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的人物,似乎已不大可能。  相似文献   
89.
《地球》2019,(9):1-1
人类对光明的渴求,或许是与生俱来的。远古时期原始部落的不灭篝火,帮助我们祖先照亮了身边的一小片黑夜,驱逐野兽,烹妊取暖。到后来的钻木取火、燧石取火、火炬、蜡烛、油灯、灯笼,乃至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古人的照明手段虽然不断发展,但仍属于“小打小闹”,萤烛之光难与皓月争辉,农耕时代的多数人世世代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相似文献   
90.
一星漫三国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而天历测星畴人,则飘落各方,为所栖身之国提供推行天文律历之术。蜀国使用后汉四分历:魏国早期也使用此历,后改用景初历:吴国使用乾象历(上次聊六介绍的刘洪那部优秀的历法《乾象历》,在东汉末期的时代并没有被采用,竟被冷遇了四十多年后才在三国时期的东吴得以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