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00篇
  免费   2687篇
  国内免费   2059篇
测绘学   4212篇
大气科学   3149篇
地球物理   1590篇
地质学   8119篇
海洋学   2020篇
天文学   365篇
综合类   2277篇
自然地理   1914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419篇
  2022年   428篇
  2021年   524篇
  2020年   469篇
  2019年   617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406篇
  2016年   419篇
  2015年   575篇
  2014年   1319篇
  2013年   1007篇
  2012年   1383篇
  2011年   1285篇
  2010年   1210篇
  2009年   1291篇
  2008年   1336篇
  2007年   1137篇
  2006年   1132篇
  2005年   1124篇
  2004年   880篇
  2003年   898篇
  2002年   743篇
  2001年   742篇
  2000年   625篇
  1999年   506篇
  1998年   511篇
  1997年   433篇
  1996年   364篇
  1995年   332篇
  1994年   247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3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新安江大坝变形监测网于1969年底建成,建网的目的是用以测定大坝岩体变形以及对坝体变形观测的工作基点稳定性进地监测。由于地形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该网自1969年底建成到1980年先后重复观测六次,其成果未能取得满意的结果。为此,1986年对该网进行了改建。  相似文献   
992.
《浙江测绘》1990,(4):19-19,12
黑龙江省测绘局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最近共同合作,在大兴安岭林区采用技术先进的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建立了测图控制网。所谓GPS定位,是根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高精度快速测定地面控制点的一项空间技术。  相似文献   
993.
994.
山字型构造体系的粘弹性应力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武红岭  王连捷 《地质论评》1990,36(3):193-199
本文使用马克斯韦尔粘弹性体的有限元法分析了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应力场、应变场和位移场以及他们随时间的变化。在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形成过程中,首先出现两翼、前弧及反射弧。然后,随着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发展变化形成脊柱。而地盾区则始终是处于稳定的低应力区。这个结果与实验室的模型实验结果很一致,反映了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实际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95.
辽吉东部层状混合岩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启 《吉林地质》1990,9(1):42-49
辽吉东部的层状混合岩与上、下围岩始终保持整合接触,反映它的体系基本上是封闭的,没有外来组份的加入。其组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资料等表明层状混合岩不足岩浆型的,而是重熔岩浆型的,其原岩是沉积变质岩。  相似文献   
996.
997.
超灵敏离子缔合物光度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税国洪 《地质实验室》1990,6(6):353-356
  相似文献   
998.
寒冷是一种气候现象,寒冷带来冰雪和冻土,造就了人类生存的特殊环境—冷冻区或称寒区。寒冷的防御和冰冻灾害的治理是制约寒区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光感到寒冷会给人类带来麻烦和困难,同时也认识到寒冷能为人类创造财富。是一种可大力开发的气候资源。我们把这种利用自然界的寒冷以及地表与地下物质的深冷性质创造经济价值的活动,叫做自然冷能的利用,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能可以不加转换做为冷源的,因此也可以称之为冷能的利用。  相似文献   
999.
谭承业 《地震研究》1990,13(3):308-318
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地震预报和地震对策的模型体系。任何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的大系统都不能用一个单一模型来处理,因为单一模型容纳的变量有限、研究的问题受到局限。地震预报和地震对策系统包含长、中、短、临地震预报,强余震预报及震前、震后的对策等,研究的目标多、功能复杂,需要建立一个相当规模的模型体系来解决这一问题。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设计和建立各个模型,使各模型的输出、输入互相匹配,功能互相补充。该模型体系具有预报功能和决策功能。前者包括大区域地震危险性判定,中期(0.5—5年)地震危险性判定,短期(0.5—6月)地震危险性判定,临震(几小时—15天)地震危险性判定以及未来地震类型和强余震趋势的判定等。后者包括震前决策和震后决策。使用的数学方法包括统计方法,模糊集方法和灰色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黔东南推覆构造之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磊 《贵州地质》1990,7(3):271-279
现在不少人提出贵州存在大面积的推覆构造,但要真正搞清它却非一朝一夕能办到的,这需要靠不断的积累资料。本文可供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