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5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906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943篇
地球物理   143篇
地质学   268篇
海洋学   30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17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5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东亚大陆大地震的活动带走向、活动方式、震源主压应力方向、总迁移方向,沿纬度的分布和发震频度随时间的变化,均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有成因联系。本文从地球自转加速、减速、匀速的变化趋势进行这方面的观测资料分析,证明地球速率变化是东亚大陆地震的基本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23.
对郯庐断裂系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了介绍。郯庐断裂是多期活动、性质多次转换的巨型断裂。最初的启动时间在晚三叠世末,与南北大陆的碰撞有着直接的关系。早期以走滑(左行)运动为主,伴随挤压和拉伸,范围限于华北地块内部。断裂纵向伸展的高峰期为白垩纪到早始新世,这一时期也是裂陷作用最强的时期。始新世以来以挤压作用为主。东亚走滑断裂系各组成断裂性质复杂,不能以中生代左行平移运动简单概括。走滑断裂系的发展和演化与同时期大陆边缘所处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也就是与南北大陆的碰撞和古大洋板块的持续俯冲关系密切。新生代以来的构造事件使中生代的构造发生强烈变形变位改造。  相似文献   
124.
通过近几年专业气象服务实践和对部分林业生产单位的走访调查,总结出影响大兴安岭地区冬季木材运输的主要气象灾害,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供林业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5.
采用T21L5大气环流模式,详细探讨了冬季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对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西北太平洋暖海表温度异常能显著增强异常区北侧及下游地区的斜压性,天气尺度扰动方差、扰动动能以及涡动热量通量等也在此风暴轴入口区得到增强,由此揭示出外热源强迫对太平洋风暴轴的维持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6.
用降水量、风速、风向、总、低云量的预报值,来预测成都地区冬季大气污染扩散状况。其中风速、风向按逐步聚类法进行分类,总、低云量是近按太阳辐射等级分类,然后结合环流特点以及当时的天气实况作出成都市委大气污染预报。  相似文献   
127.
气压场剧烈涨落与四川强震爆发的基本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孕震系统在爆发前夕的外敏性及外力的非线性作用为物理基础,对大气扰动下的地震爆发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不仅归一化了四川省有关台站近30年来的气压数据,而且还分地震带归纳建立了具有灾用价值的气压发震指标,这些自然共性的提示,既是对外力效应的认证,也丰富了短临地震预报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8.
从濮阳市建农业“白色工程”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冬季连阴雨雪过程的划分标准。根据1961 ̄1990年30年历史资料,详细分析了濮阳市11月 ̄翌年3月连阴雨雪天气过程的一般特点和年、月分布规律等。  相似文献   
129.
通过野外工作,工作雷达、天电定向仪系统和电场仪工作网对在日本海东南海岸经常发生的冬季雷暴进行了研究。云在其发展阶段呈偶极子电结构,雨在成熟阶段呈三极结构。但偶极和三极绘声结构的维持时间非常短,其原因是带主向电荷和低部正电荷的软雹粒子不能在云中稳定停留,而是地降落。  相似文献   
130.
利用改进的九层 P-σ模式和 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从 5月 1日到 8月31日共 123天的再分析资料对该年的东亚夏季风进行模拟,发现基本的大气环流形势(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均能模拟出来,但南亚高压模拟偏强,西太平洋副高模拟偏弱。由时间相关系数分析可以发现,该模式对于短期气候模拟(约2个月)效果较好,对于长期积分,则气候飘移较明显;由空间相关系数分析发现,模拟的较差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及其相邻的中南半岛西北部等地区。降水的模拟是较差的,五、六月份能模拟出雨带的大致移动,七、八月份模拟的降水明显较观测场偏北。由敏感性试验的分析结果发现,嵌套边界条件的改善对于降水的模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