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2篇
  免费   627篇
  国内免费   1505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613篇
地球物理   177篇
地质学   429篇
海洋学   45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22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1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3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副热带高压活动与日月运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依据公开发表的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副热带高压活动与日月运行的关系,证实了各类副高活动均与日月运行的某些周期活动有关,主要表现形式为周期性泊松联系和与天文奇异蹼同步效应两种,并且指出,副高活动类型不同,则所对应的联系对象和联系方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72.
吴爱明  倪允琪 《高原气象》1997,16(2):153-164
利用垂直方向具有9层σ面、,水平方向菱形截断波烽为15的全球在气环充谱 有、无青藏高原大地形两种情况下10年积分的模拟结果,研究了青藏高原大地形对亚洲季风平均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无青藏高原大地形、亚洲冬、青季季风流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去除地形,使夏季高层的南亚高压、低层的在陆热低压、副热带高压及冬季的大陆冷高压在位置或强度上发生了改变;地形的有,无决定着冬季东亚大槽的强度;索在越赤道气流有地形  相似文献   
73.
中国和东南亚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输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象科技》1997,(3):61-64,F003,F004
文章根据“夏季季风试验”国际计划期间所获得的高空观测资料,得出了 东南亚上空夏季季风及其各个阶段的大气水汽交换基本特征的时空规律。所得结果对于完成东南亚水份平衡计算和建立水份平衡模式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4.
东亚冬季风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主要讨论了东亚冬季风和冷涌的演变特征,并与南亚作了对比,发现在东亚地区,冬季风演变主要表现为10月中旬经向环流的突变及9月初、11月中旬和1月末对流层低层温度的3次突变;而在南亚地区,经向环流的变化不如东亚地区明显,而且高层要先于低层变化,对流层低层温度存在2次突变。在整个冬季,东亚地区冷涌的演变过程,主要表现为南海地区冷涌在12月份出现最高频率,而西太平洋冷涌在1月份出现最高频率;南亚地区冷涌在12月份出现最高频率,但远小于东亚地区且衰减速度很快。另一个不同点是东亚地区的冷涌强度是往上衰减的,而南亚地区的冷涌强度则是往上增强的。这说明东亚冬季风和南亚冬季风的性质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75.
华北夏季旱涝的前期环流异常及其与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文章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前期春季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异常(SSTA)分布特征,探讨SSTA与异常环流的关系,并用OSU-AGCM进行黑潮地区热源异常强迫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当春季北极低涡明显减弱,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纬向环流加强,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北偏西,且存在负PNA型异常环流时,华北地区夏季多雨涝;反之则少雨干旱.此时,西北太平洋和赤道东太平洋SST分别存在较大的正、负异常,它们与春季环流异常密切相关,黑潮区SSTA对北半球副热带及其以北的大气环流产生显著影响,正的SSTA是造成华北夏涝年的前期春季异常环流形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6.
黄土与古季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黄土的古季风记录研究,揭示了东亚季风区的环境变迁历史是来自中,高纬大陆的偏北冬季风与来自中,低纬海洋的偏南夏季风的环境效应优势期相互交替的历史。文中简要介绍了有关黄土高原黄土与古季风研究的重要进展,侧重讨论了中原地区末次冰期高分辨率黄土所记录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变迁的特征,最后就今后全球变化计划的黄土与古季内研究提出了几点意义。  相似文献   
77.
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的降水大多是锋面雨,这与我国东部地区强大的季风环流有密切关系,我在课堂上讲解冷锋与暖锋时一般是通过对比来区别不同点的:1、锋面坡度的大小,冷锋锋面坡度较陡,而暖锋锋面坡度较缓;2、降水地带(雨带)与锋线的相对位置,玲锋雨带分布在锋线前后,暖锋雨带分布于锋线的玲气团一侧。  相似文献   
78.
人们谈到我国天气和气候时,往往只强调季风,实际上,我国的天气和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影响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79.

利 用 实 时 资 料 和 中 央 气 象 台 提 供 的 副 热 带 高 压 资 料 , 对 2 0 0 3 年 汛 期 陕 西 暴 雨 和 5 0 0 h P a 副 热 带 高 压 的 活 动 特 征 关 系 统 计 分 析 , 并 对 E C M W F 、 T 2 1 3 数 值 预 报 产 品 对 副 高 的 预 报 能 力 作 了 客 观 分 析 。 结 果 表 明 , 汛 期 7 、 8 、 9 月 副 高 偏 强 , 副 高 脊 线 在 2 5 ~ 2 8 ° N 、 西 脊 点 在 1 0 4 ~ 1 1 2 ° E 进 退 , 是 陕 西 关 中 陕 南 多 阴 雨 、 暴 雨 频 繁 的 主 要 原 因 ; 陕 西 连 续 暴 雨 产 生 于 副 高 脊 线 沿 2 5 ~ 2 8 ° N 持 续 西 伸 、 持 续 东 移 经 过 1 0 5 ° E 时 段 。 E C M W F 对 副 高 的 进 退 、 热 带 气 旋 路 径 预 报 准 确 率 较 高 。

  相似文献   
8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associated with the summer monsoon onse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re studied using ECMWF reanalysis data from 1979 to 1993. A criterion of the SCS summer monsoon onset is defined by the atmospheric h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