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7篇
  免费   1600篇
  国内免费   2667篇
测绘学   565篇
大气科学   5542篇
地球物理   844篇
地质学   1282篇
海洋学   1199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288篇
自然地理   665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355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442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446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394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360篇
  2001年   363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5篇
  1955年   2篇
  1952年   2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陈祥锋  刘苍字等 《海洋工程》2001,19(3):96-101107
选取连云港南部近岸带南北不同岸滩4个典型断面的样品点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研究区控制泥沙交换和冲淤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为潮流作用和潮流波浪混合作用,据此,尝试建立冲淤变化的协方差数学模型,经过对计算结果显著性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研究区域的冲淤趋势为、整体冲淤平衡,局部略有冲刷”,从北到南,依次出现淤积平衡,冲淤平衡,冲刷平衡三种较为稳定的自然冲淤环境。  相似文献   
63.
李孟植 《海洋预报》2007,24(3):40-45
利用气象海洋数据资料和卫星遥感图片,分析研究了2005年第16号热带气旋"韦森特"(VICENTE)的特征,从最先的初始扰动到自身环流的分裂发展重组过程,以至当时周围相对应的大气环流,发现该热带气旋活动过程具有很多特性。对其移动过程进行的综合分析表明,只要存在合适距离等一定有利的条件,弱的两个涡旋之间完全可以发生强的作用力,高空辐散场的抽气作用对气旋的发展有极好的作用,所得的结论可对今后的预报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64.
杨秋明 《海洋预报》1997,14(3):24-31
用30年(1960~1989年)季平均印度洋海温距平资料和中国降水距平资料进行主振荡型分析和伴随相关分析,研究了印度洋海温3~4年时间尺度的主振荡型的时间演变及其对中国降水影响的循环过程,结果表明中国降水低频场的主要响应区域在华中,西南地区以及华北北部一带,它体现了印度洋地区热源异常通过大气内部动力过程激发的低频流型对中国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66.
弧后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探讨:以东亚陆缘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弧后盆地大地构造体制的讨论,作者认为基属活化作用的产物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分析,作者提出结论认为,由于东亚岛弧系岩石圈的均衡作用及海沟外侧冷却大洋岩石圈块体的下沉拖曳牵引等作用,使软流圈在岛弧系下方发生分异,这种分异作用带动东亚陆缘向东扩张,从而产生弧后的张开。  相似文献   
67.
68.
In this study, the impact of oceanic processes on the sensitivity of transient climate change is investigated using two sets of coupled experiments with and without tidal forcing, which are termed Exp_Tide and Exp_Control,respectively. After introducing tidal forcing, the transient climate response(TCR) decreases from 2.32 K to 1.90 K,and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warming at high latitudes decreases by 29%. Large ocean heat uptake efficiency and heat storage can explain the low TCR in Exp_Tide. Approximately 21% more heat is stored in the ocean in Exp_Tide(1.10×10~(24) J) than in Exp_Control(0.91×10~(24) J). Most of the large ocean warming occurs in the upper 1 000 m between 60°S and 60°N, primarily in the Atlantic and Southern Oceans. This ocean warm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 The initial transport at mid-and high latitudes and the decline in the AMOC observed in Exp_Tide are both larger than those observed in Exp_Control. The spatial structures of AMOC are also different with and without tidal forcing in present experiments. The AMOC in Exp_Tide has a large northward extension.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OC and TCR suggested by previous studies using the present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69.
热带外太平洋通过海洋过程对热带太平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M2海洋环流模式分别研究了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热带外太平洋通过海洋过程对热带太平洋的影响.利用1945~1993年COADS资料的表面通量强迫海洋模式,积分46 a作为模式控制试验.取热带外太平洋海表面强迫为气候值做敏感性试验.将控制试验结果减去敏感性结果就可以得到热带外太平洋通过海洋过程对热带太平洋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际尺度上,主要是海洋波动过程起作用,但总的海洋过程的影响较小.年代际尺度上,主要是副热带环流输送起作用,其中包括平均环流输送的温度异常以及异常环流输送的平均温度,并且后者贡献相对较大.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热带太平洋的温度异常主要发生在密度跃层附近.研究发现热带外南太平洋对热带和热带外太平洋之间的水量交换有影响,而热带外北太平洋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70.
珠江河口西南风强迫下潮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芸  任杰 《海洋通报》2003,22(4):8-14
采用Backhaus三维斜压模型模拟了均匀西南风场对珠江口近岸海域的影响,并与无风情况作了对比;通过对珠江河口盐度场及风生环流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夏季珠江河口的水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